在筆者調查縣級行政區域實施“氣代煤、煤改氣、煤改電”的過程中,發現代煤產品供應企業、使用單位,以及使用輕烴油、醇基燃料類單位存在諸多安全問題。只有堅持過程管控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企業自律與部門監管相結合,依法管理,強化監管,才能實現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雙贏。
氣代煤是一項重大環境工程、民生工程,對于改善大氣污染、提升群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治理城區燃煤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全國各縣級行政區域大力實施“氣代煤、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隨著改造的不斷深入,在項目建設核準、從業人員準入、建設監管、日常監管等諸多方面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本文提到的氣代煤是指因環保等因素,使用代煤用品代替煤炭用于取暖、生產生活活動,代煤用品包括烷類、輕烴油類、天然氣類、醇基燃料等產品。
發現問題找到根源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縣級區域氣代煤涉及的應用環境主要有教育機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賓館、飯店、機關食堂、洗浴中心等,發現代煤產品主要包括醇基燃料(甲醇)、輕烴油燃料、人工煤氣、天然氣。其中,城區范圍內較多使用焦爐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用于餐飲服務、城鎮居民供暖、生活。工業生產較多使用醇基燃料類、輕烴油類、液化石油氣等。
代煤產品供應企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煤氣線路巡檢安檢人員無證上崗;煤氣運行管理較為規范,但室內用戶對檢漏、使用缺乏培訓和專業的知識儲備;醇基燃料(甲醇)的運輸、轉運環節無專業人員操作;小型用戶使用塑料儲存罐、鋁塑管,輸送管線易風化泄漏;對設備后期檢漏缺乏有效管理;項目設計施工雖自主完成,但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輕烴油運輸、轉運無專業人員操作;管線檢漏缺乏有效管理等。
代煤產品使用單位存在的問題有:使用煤氣類單位存在使用煤氣鍋爐,部分司爐工未持司爐工證;企業日常檢查人員未經專業培訓,缺乏專業知識,不能完成檢漏作業;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等。
使用醇基燃料類單位存在的問題有:日常管理人員未經專業培訓,缺乏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項目設計施工均為供應商自主完成,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儲存罐及輸送管路為鋁塑材質,易風化泄漏;后期未經專業培訓,由用戶自行檢漏;部分項目未經縣消防隊消防驗收;存在使用單位監管真空等情況。
使用輕烴油單位存在的問題有:燃料運輸、轉運現場操作人員無相關操作證;僅經燃氣公司培訓一次,就使用輕烴油鍋爐;項目設計、施工為供應商自主完成,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項目存在未經縣消防隊消防檢測驗收情況等。
明晰責任強化監管
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要突出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只有堅持過程管控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企業自律與部門監管相結合,依法管理,強化監管,才能實現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雙贏。各相關部門應明晰責任,全面落實監管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機制,保障氣代煤項目施工和運行安全,努力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
建議明晰職責劃分。按照職責劃分,縣住建局負責對氣代煤項目完工后的代煤產品經營、使用等運營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確保燃料管線的安全;縣住建局負責辦理氣代煤項目相關從業人員教育培訓;縣發改局負責做好縣工業企業氣代煤項目的代煤產品經營、管道施工、使用等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隱患排查,落實舉措,消除各類隱患;縣發改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核準或備案;縣行政審批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項目的施工許可事項;縣規劃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燃氣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規劃驗收(大型);縣交運局負責辦理縣代煤產品的運輸許可,監督管理縣域范圍內代煤產品的運輸、轉運事項;縣質監局負責對縣氣代煤項目中工業企業內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調查處理職責范圍內的特種設備事故;縣公安消防大隊負責氣代煤施工、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時的搶險和救援工作,負責氣代煤工程中的建筑物及相關消防設施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工作,以及相關消防設施的日常消防安全檢查;縣交通局負責協調解決燃氣管線穿越公路時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縣水務局負責協調解決燃氣管線穿越河渠水利設施時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
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分管行業使用的各類燃氣設備的日常監管。縣應急管理局負責氣代煤綜合安全監管工作,加強協調、督促,確保部門監管責任、措施有效落實。各鄉鎮要積極配合做好縣氣代煤工程建設的各項安全監管工作。
建立檢查巡查制度。縣應急管理局牽頭,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質監局、縣公安消防大隊等單位參加,應按照氣代煤安全監管嚴字當頭、全覆蓋、無死角的要求,每月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一次聯合檢查,看責任制落實、查隱患事故苗頭。監督防范措施落實,并針對隱患、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切實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問題解決到位。
縣應急管理局還要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每旬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巡查,并加強調度、強化督促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同安排、同推動,實現雙豐收,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取信于民、服務于民。
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企業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進行燃氣管網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同時要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確保一旦發生事故,及時響應,快速處置,有效救援。
氣代煤是一項重大環境工程、民生工程,對于改善大氣污染、提升群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治理城區燃煤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全國各縣級行政區域大力實施“氣代煤、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隨著改造的不斷深入,在項目建設核準、從業人員準入、建設監管、日常監管等諸多方面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本文提到的氣代煤是指因環保等因素,使用代煤用品代替煤炭用于取暖、生產生活活動,代煤用品包括烷類、輕烴油類、天然氣類、醇基燃料等產品。
發現問題找到根源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縣級區域氣代煤涉及的應用環境主要有教育機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賓館、飯店、機關食堂、洗浴中心等,發現代煤產品主要包括醇基燃料(甲醇)、輕烴油燃料、人工煤氣、天然氣。其中,城區范圍內較多使用焦爐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用于餐飲服務、城鎮居民供暖、生活。工業生產較多使用醇基燃料類、輕烴油類、液化石油氣等。
代煤產品供應企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煤氣線路巡檢安檢人員無證上崗;煤氣運行管理較為規范,但室內用戶對檢漏、使用缺乏培訓和專業的知識儲備;醇基燃料(甲醇)的運輸、轉運環節無專業人員操作;小型用戶使用塑料儲存罐、鋁塑管,輸送管線易風化泄漏;對設備后期檢漏缺乏有效管理;項目設計施工雖自主完成,但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輕烴油運輸、轉運無專業人員操作;管線檢漏缺乏有效管理等。
代煤產品使用單位存在的問題有:使用煤氣類單位存在使用煤氣鍋爐,部分司爐工未持司爐工證;企業日常檢查人員未經專業培訓,缺乏專業知識,不能完成檢漏作業;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等。
使用醇基燃料類單位存在的問題有:日常管理人員未經專業培訓,缺乏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項目設計施工均為供應商自主完成,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儲存罐及輸送管路為鋁塑材質,易風化泄漏;后期未經專業培訓,由用戶自行檢漏;部分項目未經縣消防隊消防驗收;存在使用單位監管真空等情況。
使用輕烴油單位存在的問題有:燃料運輸、轉運現場操作人員無相關操作證;僅經燃氣公司培訓一次,就使用輕烴油鍋爐;項目設計、施工為供應商自主完成,無項目核準、備案、施工許可手續;項目存在未經縣消防隊消防檢測驗收情況等。
明晰責任強化監管
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要突出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只有堅持過程管控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企業自律與部門監管相結合,依法管理,強化監管,才能實現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雙贏。各相關部門應明晰責任,全面落實監管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機制,保障氣代煤項目施工和運行安全,努力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
建議明晰職責劃分。按照職責劃分,縣住建局負責對氣代煤項目完工后的代煤產品經營、使用等運營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確保燃料管線的安全;縣住建局負責辦理氣代煤項目相關從業人員教育培訓;縣發改局負責做好縣工業企業氣代煤項目的代煤產品經營、管道施工、使用等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隱患排查,落實舉措,消除各類隱患;縣發改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核準或備案;縣行政審批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項目的施工許可事項;縣規劃局負責辦理縣氣代煤燃氣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規劃驗收(大型);縣交運局負責辦理縣代煤產品的運輸許可,監督管理縣域范圍內代煤產品的運輸、轉運事項;縣質監局負責對縣氣代煤項目中工業企業內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調查處理職責范圍內的特種設備事故;縣公安消防大隊負責氣代煤施工、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時的搶險和救援工作,負責氣代煤工程中的建筑物及相關消防設施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工作,以及相關消防設施的日常消防安全檢查;縣交通局負責協調解決燃氣管線穿越公路時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縣水務局負責協調解決燃氣管線穿越河渠水利設施時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
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分管行業使用的各類燃氣設備的日常監管。縣應急管理局負責氣代煤綜合安全監管工作,加強協調、督促,確保部門監管責任、措施有效落實。各鄉鎮要積極配合做好縣氣代煤工程建設的各項安全監管工作。
建立檢查巡查制度。縣應急管理局牽頭,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質監局、縣公安消防大隊等單位參加,應按照氣代煤安全監管嚴字當頭、全覆蓋、無死角的要求,每月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一次聯合檢查,看責任制落實、查隱患事故苗頭。監督防范措施落實,并針對隱患、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切實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問題解決到位。
縣應急管理局還要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每旬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巡查,并加強調度、強化督促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氣代煤工程建設與安全監管同安排、同推動,實現雙豐收,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取信于民、服務于民。
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企業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進行燃氣管網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同時要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確保一旦發生事故,及時響應,快速處置,有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