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地區再次遭受重污染天氣的侵襲,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再次來到河北農村,調研走訪農村地區的冬季采暖情況。
2017年9月,國家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重點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減少散煤供暖,加快推進“禁煤區”建設。去年這個時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華北部分地區煤改氣、煤改電,確實改善了大氣環境,但是電力和天然氣卻出現缺口,部分地區出現群眾用不上、用不起清潔能源的問題。為此,國家有關部門連續發文,要求把保障群眾溫暖過冬放在第一位。
一年過去了,今年京津冀農村地區是否能夠有效利用清潔能源采暖?會不會再次出現群眾用不上、用不起的情況?
天然氣壁爐環保又省錢
再也不用費力拉煤了
11月底的華北大地寒風凜冽,雖然室外溫度只有4℃,在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大姐的家中,卻暖意融融。四方小院被打掃得干干凈凈,走進廚房,白色的燃氣爐掛在墻上,燃氣灶上燒開的水呼呼冒著蒸汽。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現在做飯都用的是這個。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現在這個燃氣爐上面顯示的溫度是43℃,你們家現在屋里的溫度是多少?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我剛剛把屋里的暖氣關了,因為現在家里有小孩,在家里跑來跑去,進進出出的,所以暖氣沒有調太熱,但現在屋里也有17℃,平常能達到20℃以上。我都是根據天氣調溫,出太陽了,天氣暖和就把暖氣溫度調低點,天冷我就把壁爐溫度調高點。
只需按動壁爐開關,熱水就會隨著暖氣管道溫暖整個屋子。經過了一年半的使用,胡大姐已經能熟練地給記者演示操作取暖設備——天然氣壁爐。祖祖輩輩燒煤取暖的習慣被取代,胡大姐對新的取暖方式很適應。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去年買了多少天然氣?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記不清了,我們家從去年5月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一共用了1400個字(立方米)。只記得拿到補貼后,我們家花了2300元,如果不包含補貼實際費用應該是3300元,補貼1000元。以前一年光燒煤就得花2000多元,這還不包括做飯時燒的煤,最麻煩的是還得找車去把煤拉回來,煤拉回來了還要找地方堆放,這種節能環保壁爐算起大賬來既環保又省錢,再也不用費力拉煤了,還能改善環境。
氣價漲了,補貼略減
2018年“煤改氣”這樣補貼
燃氣取暖既干凈又方便,但老百姓更看重價格。在中國北方農村,以往燒煤取暖,一戶一年通常要用掉兩三噸煤炭,成本費用大致為2000元。“煤改氣”后,除了生活的便利性之外,還具有一定經濟性。以河北邢臺為例,2017年,政府給予采暖期農戶每立方米1元的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氣量1000立方米,最高補助1000元。但是這個數字在今年有了變化,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說,2018年,政府給予采暖期農戶每立方米0.8元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氣量1200立方米,最高補助960元。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享受補貼之后,老百姓通過實際比較,覺得差距不大,花費基本持平。普遍百姓供暖用氣的開銷在3000元左右,每立方米補貼1元錢,冬天取暖自己只需要花2000多元。
一個采暖季,現在燒天然氣和過去燒煤實際支出費用差不多,而且還方便干凈,讓百姓比較滿意。但是今年情況卻有了新變化,不僅是補貼稍微少了一點,更重要的是天然氣價格漲了,從每立方米2.4元漲到2.68元。這一進一出,政府的工作又有點難做了。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這項工作已經推行三年,剛開始老百姓對新生事物不怎么認可,經過兩年,老百姓看到氣代煤既改進,又便利,成本不是太高,做飯更方便,所以,今年的意愿就非常強烈。去年是每立方米2.4元,最高補貼1000元,今年是每立方米2.68元,補貼960元,補貼有小幅調整。這就讓政府在推行“雙代”工作中有了壓力,也給基層工作帶來了不方便。
天然氣供應緊張
政府高價買氣低價賣給百姓
除此之外,天然氣的供應也有點讓人不放心。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說,去年年底,因天然氣供應緊張,就出現過用氣高峰“火突然就滅了”的情況。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去年冬天你們家用天然氣時,有沒有遇到供氣不足的情況?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停過兩回,都是做飯的時候,趕緊打了維修電話,過2個小時就恢復了。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說,采暖季氣荒問題確實存在,這不是一兩個地區的問題,作為政府部門壓力也很大。遇到氣荒沒有辦法,政府最后只能是花高價買氣。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去年有氣荒的狀況,老百姓燒著飯呢,突然爐子沒氣了,表頭顯示氣壓低,給老百姓也造成了很多不便。我們政府組織燒炭、花錢買氣等很多輔助措施。去年氣體有點供不上,整個華北都是。燃氣公司花大價錢買了高價氣,重裝了進去。
所謂的補充氣體,也就是液化天然氣,英文簡稱LNG。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說,相比較而言,液化天然氣價格略高,天然氣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很多燃氣公司去年都發生了巨額虧損。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去年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在某些時候已經達到每立方米8~9元錢,我們賣給老百姓還是每立方米2.4元,價格差異太大了。
今年穩定天然氣供應
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今年的取暖季來臨后,天然氣能否保供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表示,最關鍵還是氣源問題,因此,今年在大力爭取管道氣指標的基礎上,同時補充液化天然氣,也提前簽署了供應協議。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從2018年,我們按照市里部署,認真落實,爭取到了今年較為充裕的燃氣指標。我們現在和省天然氣供應的合同達到1.99億立方米,預計我們民生用氣在1.6億立方米,數字上看,我們完全可以保障民生用氣。
同時,我們借鑒去年的經驗,在液化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今年主動和中石油、邢臺港能燃氣等12家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了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更加有能力,在管道氣不足的突發情況下,做好應急反應。
經歷了“雙代”工作2016年的推廣和2017年的普及,氣代煤、電代煤進入了2018年的完善階段,各項配套設置也逐漸補齊。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需要配套設施。我們建設了7座LNG氣化站。我們日氣化能力就達到140萬立方米,這樣就可以滿足在管道氣有缺失的情況下,有補充的能力。同時,我們也制定了應急的保供預案,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者上游氣源發生重大事故,我們將壓減工業、非民用戶,全力保障居民采暖用氣。
為了能讓華北地區數百萬戶居民能跟邢臺縣祁村村民胡彥琴一樣,更順利完成相對清潔的采暖形式的轉換,很多政府和企業都在負重前行。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天然氣上游對燃氣公司漲價0.35元,但我們賣給百姓的價格只上調了0.28元。我們始終堅信,本地燃氣企業要背負一定責任,我們也堅信政府會考慮到我們的生存問題,通過價格調整,各項工作正在逐步理順。
2017年9月,國家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重點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減少散煤供暖,加快推進“禁煤區”建設。去年這個時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華北部分地區煤改氣、煤改電,確實改善了大氣環境,但是電力和天然氣卻出現缺口,部分地區出現群眾用不上、用不起清潔能源的問題。為此,國家有關部門連續發文,要求把保障群眾溫暖過冬放在第一位。
一年過去了,今年京津冀農村地區是否能夠有效利用清潔能源采暖?會不會再次出現群眾用不上、用不起的情況?
天然氣壁爐環保又省錢
再也不用費力拉煤了
11月底的華北大地寒風凜冽,雖然室外溫度只有4℃,在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大姐的家中,卻暖意融融。四方小院被打掃得干干凈凈,走進廚房,白色的燃氣爐掛在墻上,燃氣灶上燒開的水呼呼冒著蒸汽。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現在做飯都用的是這個。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現在這個燃氣爐上面顯示的溫度是43℃,你們家現在屋里的溫度是多少?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我剛剛把屋里的暖氣關了,因為現在家里有小孩,在家里跑來跑去,進進出出的,所以暖氣沒有調太熱,但現在屋里也有17℃,平常能達到20℃以上。我都是根據天氣調溫,出太陽了,天氣暖和就把暖氣溫度調低點,天冷我就把壁爐溫度調高點。
只需按動壁爐開關,熱水就會隨著暖氣管道溫暖整個屋子。經過了一年半的使用,胡大姐已經能熟練地給記者演示操作取暖設備——天然氣壁爐。祖祖輩輩燒煤取暖的習慣被取代,胡大姐對新的取暖方式很適應。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去年買了多少天然氣?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記不清了,我們家從去年5月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一共用了1400個字(立方米)。只記得拿到補貼后,我們家花了2300元,如果不包含補貼實際費用應該是3300元,補貼1000元。以前一年光燒煤就得花2000多元,這還不包括做飯時燒的煤,最麻煩的是還得找車去把煤拉回來,煤拉回來了還要找地方堆放,這種節能環保壁爐算起大賬來既環保又省錢,再也不用費力拉煤了,還能改善環境。
氣價漲了,補貼略減
2018年“煤改氣”這樣補貼
燃氣取暖既干凈又方便,但老百姓更看重價格。在中國北方農村,以往燒煤取暖,一戶一年通常要用掉兩三噸煤炭,成本費用大致為2000元。“煤改氣”后,除了生活的便利性之外,還具有一定經濟性。以河北邢臺為例,2017年,政府給予采暖期農戶每立方米1元的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氣量1000立方米,最高補助1000元。但是這個數字在今年有了變化,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說,2018年,政府給予采暖期農戶每立方米0.8元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氣量1200立方米,最高補助960元。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享受補貼之后,老百姓通過實際比較,覺得差距不大,花費基本持平。普遍百姓供暖用氣的開銷在3000元左右,每立方米補貼1元錢,冬天取暖自己只需要花2000多元。
一個采暖季,現在燒天然氣和過去燒煤實際支出費用差不多,而且還方便干凈,讓百姓比較滿意。但是今年情況卻有了新變化,不僅是補貼稍微少了一點,更重要的是天然氣價格漲了,從每立方米2.4元漲到2.68元。這一進一出,政府的工作又有點難做了。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這項工作已經推行三年,剛開始老百姓對新生事物不怎么認可,經過兩年,老百姓看到氣代煤既改進,又便利,成本不是太高,做飯更方便,所以,今年的意愿就非常強烈。去年是每立方米2.4元,最高補貼1000元,今年是每立方米2.68元,補貼960元,補貼有小幅調整。這就讓政府在推行“雙代”工作中有了壓力,也給基層工作帶來了不方便。
天然氣供應緊張
政府高價買氣低價賣給百姓
除此之外,天然氣的供應也有點讓人不放心。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說,去年年底,因天然氣供應緊張,就出現過用氣高峰“火突然就滅了”的情況。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去年冬天你們家用天然氣時,有沒有遇到供氣不足的情況?
河北省邢臺縣羊范鎮祁村村民胡彥琴:停過兩回,都是做飯的時候,趕緊打了維修電話,過2個小時就恢復了。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說,采暖季氣荒問題確實存在,這不是一兩個地區的問題,作為政府部門壓力也很大。遇到氣荒沒有辦法,政府最后只能是花高價買氣。
邢臺縣住建局副局長郝建敏:去年有氣荒的狀況,老百姓燒著飯呢,突然爐子沒氣了,表頭顯示氣壓低,給老百姓也造成了很多不便。我們政府組織燒炭、花錢買氣等很多輔助措施。去年氣體有點供不上,整個華北都是。燃氣公司花大價錢買了高價氣,重裝了進去。
所謂的補充氣體,也就是液化天然氣,英文簡稱LNG。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說,相比較而言,液化天然氣價格略高,天然氣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很多燃氣公司去年都發生了巨額虧損。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去年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在某些時候已經達到每立方米8~9元錢,我們賣給老百姓還是每立方米2.4元,價格差異太大了。
今年穩定天然氣供應
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今年的取暖季來臨后,天然氣能否保供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表示,最關鍵還是氣源問題,因此,今年在大力爭取管道氣指標的基礎上,同時補充液化天然氣,也提前簽署了供應協議。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從2018年,我們按照市里部署,認真落實,爭取到了今年較為充裕的燃氣指標。我們現在和省天然氣供應的合同達到1.99億立方米,預計我們民生用氣在1.6億立方米,數字上看,我們完全可以保障民生用氣。
同時,我們借鑒去年的經驗,在液化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今年主動和中石油、邢臺港能燃氣等12家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了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更加有能力,在管道氣不足的突發情況下,做好應急反應。
經歷了“雙代”工作2016年的推廣和2017年的普及,氣代煤、電代煤進入了2018年的完善階段,各項配套設置也逐漸補齊。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需要配套設施。我們建設了7座LNG氣化站。我們日氣化能力就達到140萬立方米,這樣就可以滿足在管道氣有缺失的情況下,有補充的能力。同時,我們也制定了應急的保供預案,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者上游氣源發生重大事故,我們將壓減工業、非民用戶,全力保障居民采暖用氣。
為了能讓華北地區數百萬戶居民能跟邢臺縣祁村村民胡彥琴一樣,更順利完成相對清潔的采暖形式的轉換,很多政府和企業都在負重前行。
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辰陽:天然氣上游對燃氣公司漲價0.35元,但我們賣給百姓的價格只上調了0.28元。我們始終堅信,本地燃氣企業要背負一定責任,我們也堅信政府會考慮到我們的生存問題,通過價格調整,各項工作正在逐步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