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10月5日電(記者欒海 高蘭)莫斯科動力學院院長尼古拉·羅加廖夫5日表示,俄羅斯參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給俄帶來諸多經濟效益。
羅加廖夫當天出席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的講座。羅加廖夫說,中國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意義重大,將促使國際社會充分利用各種清潔能源。俄羅斯具有通過開發可再生能源獲取風電、水電的巨大潛力,參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減輕因開采化石能源給環境帶來的負擔,為子孫后代保護現有資源。
“俄羅斯與中國間存在時差,兩國經濟結構各有特點,這些條件有助于雙方在輸電跨時區互濟和更有效用電方面開展合作,”羅加廖夫說,“這是一種創新性合作,有望促使俄中雙方取得科技研發突破,從而破解與能源相關的環保難題。”
當天,劉振亞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為師生作講座時表示,通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才能解決能源緊缺、碳排放、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因此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對于人類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據介紹,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的重要平臺,實質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莫斯科動力學院四年級學生丘加耶夫在聽完講座后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倡導實施的新能源規劃,包容了世界未來發展的多個趨勢。我認為,最終通過各國合作,特高壓電網和能源互聯網將會遍及全球。”
羅加廖夫當天出席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的講座。羅加廖夫說,中國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意義重大,將促使國際社會充分利用各種清潔能源。俄羅斯具有通過開發可再生能源獲取風電、水電的巨大潛力,參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減輕因開采化石能源給環境帶來的負擔,為子孫后代保護現有資源。
“俄羅斯與中國間存在時差,兩國經濟結構各有特點,這些條件有助于雙方在輸電跨時區互濟和更有效用電方面開展合作,”羅加廖夫說,“這是一種創新性合作,有望促使俄中雙方取得科技研發突破,從而破解與能源相關的環保難題。”
當天,劉振亞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為師生作講座時表示,通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才能解決能源緊缺、碳排放、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因此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對于人類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據介紹,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的重要平臺,實質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莫斯科動力學院四年級學生丘加耶夫在聽完講座后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倡導實施的新能源規劃,包容了世界未來發展的多個趨勢。我認為,最終通過各國合作,特高壓電網和能源互聯網將會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