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8—2022年)》,對全省清潔取暖工作進行全面布置。清潔取暖是個大課題,不是簡單的電代煤、氣代煤“雙替代”,而是因地制宜對當地能源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實現居民的冬季取暖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并不是一個能源資源豐裕的國家,過多地依賴煤炭能源,清潔能源占比過低,造成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導致生態環境狀況不佳。
生態環境改善是民生,冬季取暖也是民生,兩者如何兼顧?這就需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節能降耗,推進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使用更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但對我省而言,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足是大問題。我省天然氣自身產量不足,且處于全國天然氣主干管網的末端,對外依存度高達95%以上;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村地區管網建設相對滯后,各地儲氣設施和調峰能力不足,大規模煤改氣存在著氣源不足、配套設施跟不上等突出矛盾。農村地區配電網也難以有效支撐大規模煤改電取暖。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還相對較低,且進一步發展面臨土地、電網接入和消納等瓶頸制約。
面對龐大的取暖需求,單純依賴電或氣的替代,不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清潔取暖需求,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任何地區的清潔取暖都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等前提條件,科學評估,精準施策,采取適宜的清潔取暖策略,而不能簡單地推行“雙替代”或“一刀切”。
眾所周知,我國并不是一個能源資源豐裕的國家,過多地依賴煤炭能源,清潔能源占比過低,造成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導致生態環境狀況不佳。
生態環境改善是民生,冬季取暖也是民生,兩者如何兼顧?這就需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節能降耗,推進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使用更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但對我省而言,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足是大問題。我省天然氣自身產量不足,且處于全國天然氣主干管網的末端,對外依存度高達95%以上;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村地區管網建設相對滯后,各地儲氣設施和調峰能力不足,大規模煤改氣存在著氣源不足、配套設施跟不上等突出矛盾。農村地區配電網也難以有效支撐大規模煤改電取暖。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還相對較低,且進一步發展面臨土地、電網接入和消納等瓶頸制約。
面對龐大的取暖需求,單純依賴電或氣的替代,不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清潔取暖需求,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任何地區的清潔取暖都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等前提條件,科學評估,精準施策,采取適宜的清潔取暖策略,而不能簡單地推行“雙替代”或“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