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投稿

云南自主開發服務于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信息系統

   日期:2019-03-21     來源:中國環境報    瀏覽:6282    評論:0    
“咱們不能一見它就頭痛,我就越看越親切,越看越喜歡。”云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普查辦”)信息組組長唐浩淞指了指電腦屏幕上復雜的數據和表格笑著對身旁的同事說。一直籠罩在加班緊張忙碌氣氛中的辦公室,此刻才有了一絲輕松的氛圍。

與浩如煙海的數據打交道,曾令省普查辦的工作人員頭痛不已。“普查數據龐大又復雜,一不小心就能把人給淹沒。”省普查辦技術組副組長易玉敏接過唐浩淞的話茬,“以前大家對數據真是又愛又恨,但現在情況可不一樣,在大家的努力下污染源普查實現了信息化。”

據了解,云南省自主研發的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無障礙流轉,具備在線分配、跨區域流轉、在線清查、在線審核、數據一鍵匯總、電子檔案在線生成等功能。唐浩淞告訴記者:“信息化中的技術架構使各級普查機構從繁重的數據工作中解放出來,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如何讓數據“活”起來?


這還得從信息組與技術組無數次的溝通合作說起。

“在接到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任務后,省普查辦高度重視,建立了以信息化手段為核心、技術組及信息組聯合辦公的工作方案。”唐浩淞介紹,省普查辦多次召集信息組與各技術組研究建設包括清查系統、離線坐標采集APP、進度調度系統、數據質控系統及答疑系統等一整套服務于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信息系統。

讓數據“活”起來,復雜的基礎性工作就是擋在眼前的頭一座“大山”。污染源普查各階段存在不同的問題,技術組需要將問題收集起來,完成普通語言至數字語言的翻譯,接著信息組才能將數字語言軟件化,這樣技術要求與信息化運用的無縫對接才得以實現。

翻過收集問題這座“山”,但離讓數據“活”起來還有一定距離。

“確定開發思路,啃下硬骨頭,僅前期研討,專家組就加班加點干了一個多星期。”易玉敏告訴記者,拿清查系統來說,省級技術團隊在國家布置清查任務之初就確定了對全省清查名錄信息進行劃分、對人員進行統一初始化的工作思路,通過建立標準數據庫,構建多上多下的數據流轉流程,開展全過程質控的軟件開發。

開發思路指明了方向,具體落實也讓技術組與信息組的同事絲毫不敢懈怠。“我們細致梳理,反復研討,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判,圍繞易錯點形成了覆蓋60張報表的1839個強制審核規則。”易玉敏回憶起系統上線試用的情景,“心里可真緊張,就像面臨一場考試。我對自己和大家的工作是自信的,但又忐忑不安擔心哪里會出問題。”

最終的效果讓大家滿意。易玉敏拿出了一組數據證實:“僅入戶調查階段,數據質控系統就掃描各項指標12.96億次,形成質控結果記錄4200余萬條,發現指標錯誤數91.96萬個。農業源數據錯誤率由46.6%下降到3.1%,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據錯誤率由80.5%下降到1.5%,移動源數據錯誤率由28.6%下降到1.4%。”

信息化把機構、人員及普查對象等緊密串聯在一起

系統開發沒有一勞永逸,隨著需求的變化,系統也要不斷完善更新。

“我們的做法是把軟件開發工程師分配到各地的工作群里,讓基層的需求與開發者直接碰撞。”唐浩凇告訴記者,“隨基層的需求而變,系統才能將作用發揮到最佳。在清查數據采集入庫階段,有一次我們發現大量基層工作人員凌晨還在填報數據,升級系統運維保障組和機房運維保障組也立即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全天候保障系統穩定運行。”

“普查工作更多地要靠普查員挨家挨戶地進行核查,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云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楊永宏介紹道,“通過信息化,普查機構、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以及普查對象等被緊密串聯在一起。省普查辦服務全局,提前謀劃,把基層服務好,污染源普查這盤棋就下‘活’了。”

與數據打交道,絲毫都不能松懈。就在記者采訪結束時,省普查辦公室里,技術組與信息組正熱火朝天地研討新的質控模塊開發問題…… 
 

微信掃一掃
投稿聯系:張先生 13844866317 新聞投稿咨詢QQ: 35845245
郵箱:news#ne21.com(請將#換成@)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绥中县| 石柱| 泸溪县| 无棣县| 大方县| 普陀区| 辉县市| 綦江县| 广南县| 工布江达县| 称多县| 新和县| 乌鲁木齐县| 大石桥市| 苏尼特左旗| 舒城县| 新安县| 林州市| 上犹县| 漳州市| 合肥市| 桐乡市| 海安县| 营口市| 长阳| 收藏| 云龙县| 安龙县| 福清市| 大洼县| 文山县| 黎平县| 靖西县| 吉水县| 分宜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开鲁县| 延川县| 莱西市|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