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投稿

建筑能效提升:未來尚待開啟

   日期:2019-01-14     來源:《能源評論》雜志    作者:唐偉 吳鵬    瀏覽:10150    評論:0    
在政策環境方面,我國有令許多國家稱羨的制度設計,但建筑能效提升仍高度依賴行政手段,尚未轉化為市場活力與自覺行動。

建筑能效提升:未來尚待開啟

文/唐偉 吳鵬

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目共睹。但對于房地產及建筑行業來說,還存在一個藍海,其市場空間遠未被釋放,那就是圍繞建筑能源系統改善所進行的投資。降低建筑的能源強度、提升能效水平,無論對于新建建筑還是現有建筑而言,都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環境價值。本期數說能源將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對建筑領域的能耗水平、未來能耗降低的市場空間以及相關的政策體系進行梳理。

能耗強度不減,排放或已達峰

近年來,建筑能耗增長速度雖然未及人口和建筑面積,但依然占據了全球能源消費的主要比重。據IEA的相關報告顯示,2017年,建筑建造及運營所涉及的終端能源消費約占全球能源總消費的36%,占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9%。相比2010年的水平,能源消耗總量增長了5%,遠低于建筑面積17%的增長水平,這說明建筑領域的能效水平處于上升通道中。

從能源類型來看,電力消費增長速度最快,2010~2017年增長了15%,其次是可再生能源,2010~2017年增長了14%,天然氣消費則增長了5%。相比較之下,燃煤呈現負增長,降低了8%。其他能源如石油和傳統生物燃料的消費,則未出現顯著變化。

分場景來看,能源消費量增長最快的分別是制冷和電氣化設備使用,2010~2017年間分別增長了20%和18%,而由于電能替代的不斷推進,傳統化石能源的供熱則降低了4%。供熱和照明是對建筑能效提升貢獻最大的因素,尤其是LED節能燈具以及熱泵的使用,大大減少了這兩個領域的能源消耗。

從建筑類型來看,居住類房屋能源消耗比重最大,占建筑總能耗的70%左右,其中人口和建筑面積則是居住類房屋能源消耗水平的主要解釋因素;而對于非居住類建筑而言,建筑面積則是影響能耗水平的首要因素。

2015年以來,建筑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上趨于穩定,大約為每年95億噸,占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總排放的比重也維持在28%左右。其中有70%屬于間接排放,即在為建筑提供電力、熱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如果把建造過程也考慮進來的話,那么建筑領域的總排放量為110億噸,占全球能源相關總排放的39%,這個比重自2016年以來也未發生顯著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建筑領域的排放已經達峰。但相較全球減排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要實現國際能源署規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建筑單位面積的能源強度,還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降低30%。

投資規模可觀,政策缺乏強制性

能效水平高、抗御能力強的建筑,其多重效益是顯而易見的,如創造就業機會、減少空氣污染以及提高生產力等等。例如,國際建筑研究院(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制定的“WELL建筑標準”中,就包括了優化室內日光條件這一內容,歐洲的相關量化研究則表明,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人的健康水平會比相反條件下高出一倍。因此,建筑能效提升,是蘊育巨大投資空間和就業機會的領域。

2017年,全球建筑能效方面的總支出金額為4230億美元,同比增長4.1%,略高于建筑施工及改造投資的增長速度。其中與此相關的政府支出為670億美元,由此撬動了6倍左右的總投資,主要形式則包括管理支出、稅收減免、政府采購、政策性貸款等等。其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則因各個國家制度及政策環境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在各國針對建筑領域能效提升的政策層面,IEA衡量各國行動力的主要標準,是《巴黎協定》各締約國所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簡稱NDC)。據IEA的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36個國家提交的NDC涉及到了建筑行業。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有69個國家實施了自愿或強制性的建筑法規,還有8個國家正在落實相關議程。這個數目相比2010年的54個有所增加,但仍有2/3的國家尚無建筑能源法規,并且現有法規的執行力度非常有限,很多尚停留于自愿執行的層面。

政府推動為主,市場活力有待激發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以及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期。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建筑運行能耗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20%左右,如果加上新建建筑帶來的能耗,整個建筑領域的建造和運行能耗占全國能耗總量的比例約為40%。

2017年,全國建筑領域用電量為160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0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25.51%,同比上升0.49個百分點。

從消費場景來看,我國的特點之一是冬季采暖能耗體量較大。我國農房采暖負荷約為60~130瓦/平方米。截止到2016年底,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面積約206億立方米,其中城鎮建筑面積141億立方米,農村建筑取暖面積65億立方米,城鄉清潔取暖面積69億立方米,清潔取暖率為34%。清潔取暖將是未來建筑能效提升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國城鎮建筑中,節能建筑的比重約為30%,有約70%需要改造。在每年的新建房屋中,有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既有建筑中不到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

從未來能源與氣候發展目標來看,按照我國2020年能源消耗總量控制要求,我國建筑面積不超過600億平方米,建筑能耗總量不超過10億噸標準煤。2016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國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將達到30%,同時建設30個適應氣候變化的試點城市,實現綠色建筑推廣比例達到50%。

無論是在提升建筑能效的意識方面,還是在制度建設上,我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建筑和建筑能耗監測平臺、推進清潔取暖,是我國提升建筑能效的主要措施。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臺了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1.27億平方米,根據預測,未來十年內裝配式建筑將占新建建筑面積的30%。

在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的建設上,早在2007年,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便開始在北京、天津、深圳等試點城市推行建筑能耗監測體系的建設。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已在33個省市建立了機關辦公室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有8個省市通過了國家驗收。

在標準設立上,截至2017年,我國國家層面現有和即將發布的綠色建筑標準近20部,覆蓋了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在能耗標準方面,《民用建筑能耗標準》于2016年12月1日開始實施。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相關標準規范主要由三部,分別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以及《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各地出臺和在編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也已達到200余項。

這些標準的出臺,是我國新建建筑能效提升的主要驅動因素。2017年,全國新建建筑執行強制性節能設計標準所形成的年節能能力約在1600萬噸標準煤,而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所形成的節能能力,僅為160萬噸標準煤,這說明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仍有巨大的空間。

可以說,在政策環境方面,我國有令許多國家稱羨的制度設計,但囿于環境治理的整體背景,我國的建筑能效提升仍高度依賴于行政手段,尚未轉化為市場活力與自覺行動。此外建筑能源管理的設備、工藝與技術普及程度較低,科技支撐不足,也影響了建筑節能成本和效率的最優化。

(作者分別系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員、主任工程師)

(文章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 
 

微信掃一掃
投稿聯系:張先生 13844866317 新聞投稿咨詢QQ: 35845245
郵箱:news#ne21.com(請將#換成@)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清徐县| 册亨县| 万山特区| 新巴尔虎左旗| 肃南| 东辽县| 马边| 南和县| 鞍山市| 仙游县| 贵阳市| 西充县| 勐海县| 佛山市| 改则县| 武隆县| 偃师市| 栾川县| 伊宁县| 赤水市| 胶州市| 五台县| 郧西县| 潮州市| 淮北市| 滦平县| 略阳县| 江北区| 林甸县| 台北市| 安仁县| 靖江市| 巨野县| 河间市| 沅江市| 万荣县| 西充县| 广安市| 五莲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