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大興區亦莊鎮開始在曉康社區、富源里社區試點垃圾分類智能化。成功將垃圾分類并投放到智能垃圾箱的家庭,將獲得環保積分,然后通過“亦服務”APP兌換生活用品。
社區居委會將為每戶家庭發放藍色、綠色、灰色的垃圾袋,分別用來盛放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個垃圾袋上都有這個家庭的專屬二維碼,通過智能垃圾箱上的探頭掃碼,才能打開對應的垃圾桶。待分揀員確認居民投放正確后,將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把環保積分上傳至“亦服務”APP,居民可憑積分到居委會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亦莊鎮副鎮長左冬青說,鎮里已經成立了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投放高峰期時,每個垃圾回收設備旁都會有指導員進行示范和講解,還將在“亦學堂”開展垃圾分類講座、家庭廢棄物再利用、廢油手工皂制作等專題環保課程。
曉康社區、富源里社區是亦莊鎮較大型的兩個居住區,有3200余戶居民,約占全鎮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冬青介紹,試點的兩個社區運行半年后,垃圾分類智能化將有望推廣到全鎮。
社區居委會將為每戶家庭發放藍色、綠色、灰色的垃圾袋,分別用來盛放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個垃圾袋上都有這個家庭的專屬二維碼,通過智能垃圾箱上的探頭掃碼,才能打開對應的垃圾桶。待分揀員確認居民投放正確后,將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把環保積分上傳至“亦服務”APP,居民可憑積分到居委會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亦莊鎮副鎮長左冬青說,鎮里已經成立了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投放高峰期時,每個垃圾回收設備旁都會有指導員進行示范和講解,還將在“亦學堂”開展垃圾分類講座、家庭廢棄物再利用、廢油手工皂制作等專題環保課程。
曉康社區、富源里社區是亦莊鎮較大型的兩個居住區,有3200余戶居民,約占全鎮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冬青介紹,試點的兩個社區運行半年后,垃圾分類智能化將有望推廣到全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