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浩口鎮柳州村六組,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道路一塵不染,整個村落干靜整潔。一陣清脆的鈴鐺聲響起,只見一位垃圾清運員一邊搖著鈴鐺,一邊駕駛載有垃圾桶的四輪電動車緩緩停在路邊,村民們聽到鈴聲后,紛紛拎著垃圾,倒入電動車的垃圾桶內。
湖北省潛江市通過積極推行農村垃圾精準治理模式,實施農村環衛市場化運作,引進第三方公司,對建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和分類處理長效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日,筆者跟隨湖北省人大組織的“2018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一行前往浩口鎮柳州村,就農村垃圾治理一探究竟。
垃圾處置
分類是關鍵
據了解,浩口鎮位于湖北省潛江市西部,交通便利,區域優勢明顯,是潛江市的農業重鎮、經濟重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市鄉鎮前列。
“以‘垃圾不出門,沿路不見桶’為標準,實施上門、搖鈴、分類、投放的精準收集模式,每天上午9時30分、下午5時30分之前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柳州村保潔隊李隊長說道。
每一輛電動保潔車上都整齊地放有藍、綠、灰、紅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上面對應寫著“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以前我們沒有垃圾分類的概念,有了垃圾就倒在道路邊的垃圾桶里,氣味很大。現在進行了垃圾分類,垃圾沒有了,味道也不見了。”村民劉正嬌高興地向筆者說道。
談及實行垃圾分類前后的變化,李隊長表示:“以前村民垃圾大多堆在門口的大垃圾桶內,每兩三天集中清理一次,不僅容易產生臭味,影響村容村貌,而且垃圾容易滋生病菌,危害村民身體健康。實行垃圾分類以后,每天都集中清理垃圾,村里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據了解,浩口鎮還推行了易腐蝕垃圾減量精準處置,將村民平常生產生活產生的瓜果類、剩飯類、蒿草類等易腐蝕垃圾投入集中設置的漚肥池,待發酵、自然降解鏟回田地施肥。經精準處置后的村垃圾總量減少了47%,大大降低了垃圾處理的工作量。
垃圾分類
意識最重要
來到村委會,可以看到,高大醒目的宣傳欄在門口擺放,上面生動地介紹了垃圾的種類以及垃圾分類的益處,還有不少宣傳手冊供村民傳閱翻看。
“一開始這些措施剛實行,村民們并不了解情況,沒有積極配合,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李隊長回憶道,“鈴鐺響了沒人來,被取締的老垃圾桶沒過幾天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在村干部的幫助下,項目負責人和員工上門反復做工作,通過現場宣傳會、流動廣播、宣傳欄、居民告知信、知識手冊等多種方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提升村民環境衛生和資源節約意識。
漸漸地,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伴隨著搖鈴聲被越來越多村民接受。
“以前,用板車一車車將垃圾拖到指定地點,一天拖兩三車,我和老伴累得夠嗆。現在,只需一個人、一個塑料袋、一把小火鉗,拾漏補遺就行。”村民柳谷振一直負責村里的衛生,實施垃圾精準治理后,他的工作方式不僅發生了變化,收入還從300元/月漲到了750元/月。
專業運營
實現精準處理
據了解,浩口鎮垃圾處理主要由湖北美龍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
這家公司今年開始承接潛江市農村垃圾精準治理項目,項目包括了潛江市轄區23個鄉鎮(含區)、403個農村、2699個灣/組、15.8萬戶居民、67萬人口的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集運輸服務。
“垃圾清運處理實行網格化管理,采用‘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管理、四級聯動’的高位監管模式。”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道,潛江垃圾精準治理項目構建公司、鄉鎮、潛江城管局三級考核體系,也出臺了《潛江市農村生活垃圾精準治理考核辦法》,組建作業質量巡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當被問及如何實現精準處理時,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除了分類設置垃圾桶以外,一方面是垃圾精準收集,以“垃圾不出門、不落地”為標準,設計搖鈴上門收集和定點、定人、定時的“三定作業模式”,605名垃圾清運人員,605臺電動垃圾分類收集車,一天兩清;另一方面是居民垃圾收集到垃圾中轉站進行分類,并且1008名清掃保潔員,每天8小時,在責任片區巡回清掃保潔。
湖北省潛江市通過積極推行農村垃圾精準治理模式,實施農村環衛市場化運作,引進第三方公司,對建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和分類處理長效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日,筆者跟隨湖北省人大組織的“2018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一行前往浩口鎮柳州村,就農村垃圾治理一探究竟。
垃圾處置
分類是關鍵
據了解,浩口鎮位于湖北省潛江市西部,交通便利,區域優勢明顯,是潛江市的農業重鎮、經濟重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市鄉鎮前列。
“以‘垃圾不出門,沿路不見桶’為標準,實施上門、搖鈴、分類、投放的精準收集模式,每天上午9時30分、下午5時30分之前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柳州村保潔隊李隊長說道。
每一輛電動保潔車上都整齊地放有藍、綠、灰、紅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上面對應寫著“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以前我們沒有垃圾分類的概念,有了垃圾就倒在道路邊的垃圾桶里,氣味很大。現在進行了垃圾分類,垃圾沒有了,味道也不見了。”村民劉正嬌高興地向筆者說道。
談及實行垃圾分類前后的變化,李隊長表示:“以前村民垃圾大多堆在門口的大垃圾桶內,每兩三天集中清理一次,不僅容易產生臭味,影響村容村貌,而且垃圾容易滋生病菌,危害村民身體健康。實行垃圾分類以后,每天都集中清理垃圾,村里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據了解,浩口鎮還推行了易腐蝕垃圾減量精準處置,將村民平常生產生活產生的瓜果類、剩飯類、蒿草類等易腐蝕垃圾投入集中設置的漚肥池,待發酵、自然降解鏟回田地施肥。經精準處置后的村垃圾總量減少了47%,大大降低了垃圾處理的工作量。
垃圾分類
意識最重要
來到村委會,可以看到,高大醒目的宣傳欄在門口擺放,上面生動地介紹了垃圾的種類以及垃圾分類的益處,還有不少宣傳手冊供村民傳閱翻看。
“一開始這些措施剛實行,村民們并不了解情況,沒有積極配合,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李隊長回憶道,“鈴鐺響了沒人來,被取締的老垃圾桶沒過幾天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在村干部的幫助下,項目負責人和員工上門反復做工作,通過現場宣傳會、流動廣播、宣傳欄、居民告知信、知識手冊等多種方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提升村民環境衛生和資源節約意識。
漸漸地,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伴隨著搖鈴聲被越來越多村民接受。
“以前,用板車一車車將垃圾拖到指定地點,一天拖兩三車,我和老伴累得夠嗆。現在,只需一個人、一個塑料袋、一把小火鉗,拾漏補遺就行。”村民柳谷振一直負責村里的衛生,實施垃圾精準治理后,他的工作方式不僅發生了變化,收入還從300元/月漲到了750元/月。
專業運營
實現精準處理
據了解,浩口鎮垃圾處理主要由湖北美龍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
這家公司今年開始承接潛江市農村垃圾精準治理項目,項目包括了潛江市轄區23個鄉鎮(含區)、403個農村、2699個灣/組、15.8萬戶居民、67萬人口的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集運輸服務。
“垃圾清運處理實行網格化管理,采用‘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管理、四級聯動’的高位監管模式。”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道,潛江垃圾精準治理項目構建公司、鄉鎮、潛江城管局三級考核體系,也出臺了《潛江市農村生活垃圾精準治理考核辦法》,組建作業質量巡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當被問及如何實現精準處理時,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除了分類設置垃圾桶以外,一方面是垃圾精準收集,以“垃圾不出門、不落地”為標準,設計搖鈴上門收集和定點、定人、定時的“三定作業模式”,605名垃圾清運人員,605臺電動垃圾分類收集車,一天兩清;另一方面是居民垃圾收集到垃圾中轉站進行分類,并且1008名清掃保潔員,每天8小時,在責任片區巡回清掃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