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增加氣候變化、農村面源污染等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在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新增加的數據和內容?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機構改革應該對生態環境部在職能、職責范圍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由環境保護部變成了生態環境部,在職能上重點加強了政策、制度的制定、監測、評估,以及監管執法和督察問責方面的職能。
剛才記者同志提到了五個打通,地表水與地下水打通,岸上和水里打通,城市和農村打通,陸地和海洋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打通,這五個打通就體現了進一步整合職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監管工作。現在這項工作可以告訴大家正在按照中央的有關部署和安排有條不紊地推進。
目前我們已經有相關部委的司局轉到了生態環境保護部,比如說國家發改委的氣候變化司已經到這個樓辦公了,比如說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司也已經全體到我們這個樓辦公了。南水北調水保司也到這邊辦公了,下一步具體的正在等中央關于部門機構改革三定職責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我在這兒只能告訴大家有關的內容。
我想說關于這次中央機構改革特別提出了加強統一監測、評估,這是第一次提出來由生態環境部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我的理解統一,生態環境監測上實現三個統一、一個加強。一個是統一生態環境監測的規劃布局和網絡建設,建成一張互聯互通的網。二是統一生態環境標準規范形成一套標準體系。三是統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共享和信息發布,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一個聲音。一個加強就是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確保數據質量。
今天我們這個發布也是體現了我們貫徹中央機構改革精神,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的信息,今天我們向大家發布了2017年生態環境的狀況公報,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關于今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和往年比有何不同,今年很好的貫徹了中央機構改革精神,增加了編制部門,擴大了數據的來源,詳實的反映了2017年生態環境狀況,與往年比今年公報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的不同:
一是公報的名稱發生了變化,由環境狀況公報更名為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不僅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同時更加突出了生態的狀況,增加了生態方面的數據。
二是公報增加了氣候變化的內容,公報中首次提出了溫室氣體和海平面的問題,特別是公布了全國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404.4PPM,在公報里面全有,甲烷的濃度1907ppb氧化亞氮329.7ppb,和全球的水平做了一個比較,同時公布了我國海域總體海平面變化水平,剛才我已經在介紹時候提到了,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比這期間高了58毫米,并且公布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具體變化。
三是增加了農業面源的內容,將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納入了公報內容,比如說話我們化肥的利用率是37.8%,我們農藥的利用率38.8%,秸稈綜合利用率82%左右,這是第三個不一樣。
四是增加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內容,對818個縣域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了評估,在公報里面都有相關的內容,我這兒就不贅述了。
公報重點和往年不一樣體現在生態環境實際狀況發生了變化,和往年在數值上不一樣。總的看來就是剛才講過了,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水環境風險遏制,生態環境格局總體穩定,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謝謝。????
將制定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強化對環境監測違法行為的處罰
劉友賓:下一個問題。
中國青年報: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如何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近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高分五號衛星”,這個衛星將來在數據的真實性方面發揮什么作用,和現有的監測手段如何進行相互補充?
5月9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高分五號衛星”,請問衛星將在環境數據監測上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與現有的監測手段有效銜接、配合?
劉志全: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保證數據的質量。
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生命線,客觀準確的數據是科學環境管理決策,評價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據,所以數據質量至關重要。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7年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審議通過《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并由中辦、國辦正式印發。目的就是加強生態環境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實現兩個確保,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為貫徹落實兩辦意見,以及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中關于確保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有關要求,我們重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從法規上,加快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的制定,從立法層面強化法規建設,構建各類各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體系,強化環境監測違法行為的處罰,這項工作我們正在加緊編制,爭取能夠以國務院條例的形式盡快發布。
二、從政策上,我們認真貫徹兩辦意見,正在組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于防范和懲治領導干部不當干預環境監測活動有關規定,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責任。各省級人民政府正在研究編制、已經或陸續發布關于落實兩辦《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的實施方案,據了解,已經有近一半省份發布或即將發布實施方案。
三、從體系上,加強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制定并發布環境監測類方法標準,統一監測規范,保障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建立定期日常檢查(就是例行檢查)、飛行檢查(就是不打招呼直接去現場檢查),以及專項檢查的制度。組織實施《“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依托省級環境監測機構承擔6大區域質控任務,構建國家、區域、監測機構三級質控體系。
四、從行動上,每年我們都開展監測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為了落實兩辦意見,2018年我們專門制定了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就啟動,重點針對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與在線自動監控等的監測數據質量。其中,為了加強對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出臺關于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的補充要求,進一步規范準入門檻;聯合開展“雙隨機”檢查,進一步規范各類各級環境監測機構監測行為。
最后是對于環境監測弄虛作假和人為干擾行為,生態環境部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嚴厲打擊、嚴肅懲處這個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們今年就通報了9個案例,去年年底12月份通報了兩起,都是噴淋干擾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人為干擾案例,發現這些問題我部均責成地方嚴肅處理并向社會通報,這個態度是堅定不移的,謝謝大家。
還有遙感那個,我簡單說一下,高分五號衛星生態環境部是牽頭用戶,5月9號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是高光譜分辨率的對地觀測衛星,主要搭載六個載荷: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全譜段光譜成像探測儀、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探測儀、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大氣環境紅外甚高分辨率探測儀。這些載荷干什么呢?在環保監測領域可用于監測氣溶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水華、水質、核電廠溫排水、陸地植被、秸稈焚燒、城市熱島等環境要素。這些載荷都是非常先進的,在國際上也是處于領先的,這顆衛星技術含量非常高。
衛星發射以后,將與現有的監測手段相結合,對于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水污染防治、生態監管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實現三個結合,一是與現有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以及后續將發射的高光譜觀測衛星、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等進行協同觀測,進一步提高衛星覆蓋能力和定量化遙感監測水平。二是與航空遙感監測結合,即航空遙感無人機等得的結合。強化對突發環境事件和重點區域的監測能力。三是結合地面環境監測網絡臺站數據,對大氣、水、土壤及生態等要素,開展衛星遙感與地面協同監測,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由點向面發展、由靜態向動態發展、由平面向立體發展。
衛星發射上去了,下一步我們要進行在軌測試,完成在軌測試總結報告編寫和評審。衛星交付使用后,舉辦高分五號衛星應用技術培訓班,擴大高分五號衛星的應用效果,我們已經做好相關準備,謝謝。????
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7月底前建設完成
劉友賓:下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怎么樣?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有沒有新的打算。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戰略,其水環境質量是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重中之重。根據最新監測結果:2018年1-4月,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良好,11個省943個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水質類別比例為72.4%,Ⅳ~Ⅴ類比例為24.1%,劣Ⅴ類比例為3.5%。應該說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好于全國平均水質。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將長江保護與修復作為七個標志性戰役之一,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目前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方案,將通過狠抓污染治理,實施嚴格的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保護,深化污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工作,重點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考核斷面水質建設。2018年7月底前我部將完成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自動監測的指標包括9個指標,再加一些特征性指標。自動監測的頻次是每4小時一次,數據實時發布。同時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各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監測數據,為及時把握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預警潛在的水環境風險提供堅強支撐。
二是研究制定并出臺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預警辦法。定期開展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的評估,全面客觀反映水質變化情況,定期發布并公開水質監測預警信息。及時通報省市人民政府,督促改善水質狀況,推動地方政府切實采取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從而推動長江經濟帶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三是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排污口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按照排查、整治、監測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先期在805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逐步建立覆蓋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網絡,同時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強化排污口的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監測的信息公開制度。
四、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充分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作用,積極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監測和評估。
五、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及時發布信息,公開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鼓勵公眾、社會和媒體的參與和監督,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在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新增加的數據和內容?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機構改革應該對生態環境部在職能、職責范圍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由環境保護部變成了生態環境部,在職能上重點加強了政策、制度的制定、監測、評估,以及監管執法和督察問責方面的職能。
剛才記者同志提到了五個打通,地表水與地下水打通,岸上和水里打通,城市和農村打通,陸地和海洋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打通,這五個打通就體現了進一步整合職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監管工作。現在這項工作可以告訴大家正在按照中央的有關部署和安排有條不紊地推進。
目前我們已經有相關部委的司局轉到了生態環境保護部,比如說國家發改委的氣候變化司已經到這個樓辦公了,比如說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司也已經全體到我們這個樓辦公了。南水北調水保司也到這邊辦公了,下一步具體的正在等中央關于部門機構改革三定職責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我在這兒只能告訴大家有關的內容。
我想說關于這次中央機構改革特別提出了加強統一監測、評估,這是第一次提出來由生態環境部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我的理解統一,生態環境監測上實現三個統一、一個加強。一個是統一生態環境監測的規劃布局和網絡建設,建成一張互聯互通的網。二是統一生態環境標準規范形成一套標準體系。三是統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共享和信息發布,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一個聲音。一個加強就是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確保數據質量。
今天我們這個發布也是體現了我們貫徹中央機構改革精神,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的信息,今天我們向大家發布了2017年生態環境的狀況公報,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關于今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和往年比有何不同,今年很好的貫徹了中央機構改革精神,增加了編制部門,擴大了數據的來源,詳實的反映了2017年生態環境狀況,與往年比今年公報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的不同:
一是公報的名稱發生了變化,由環境狀況公報更名為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不僅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同時更加突出了生態的狀況,增加了生態方面的數據。
二是公報增加了氣候變化的內容,公報中首次提出了溫室氣體和海平面的問題,特別是公布了全國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404.4PPM,在公報里面全有,甲烷的濃度1907ppb氧化亞氮329.7ppb,和全球的水平做了一個比較,同時公布了我國海域總體海平面變化水平,剛才我已經在介紹時候提到了,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比這期間高了58毫米,并且公布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具體變化。
三是增加了農業面源的內容,將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納入了公報內容,比如說話我們化肥的利用率是37.8%,我們農藥的利用率38.8%,秸稈綜合利用率82%左右,這是第三個不一樣。
四是增加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內容,對818個縣域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了評估,在公報里面都有相關的內容,我這兒就不贅述了。
公報重點和往年不一樣體現在生態環境實際狀況發生了變化,和往年在數值上不一樣。總的看來就是剛才講過了,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水環境風險遏制,生態環境格局總體穩定,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謝謝。????
將制定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強化對環境監測違法行為的處罰
劉友賓:下一個問題。
中國青年報: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如何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近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高分五號衛星”,這個衛星將來在數據的真實性方面發揮什么作用,和現有的監測手段如何進行相互補充?
5月9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高分五號衛星”,請問衛星將在環境數據監測上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與現有的監測手段有效銜接、配合?
劉志全: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保證數據的質量。
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生命線,客觀準確的數據是科學環境管理決策,評價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據,所以數據質量至關重要。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7年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審議通過《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并由中辦、國辦正式印發。目的就是加強生態環境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實現兩個確保,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為貫徹落實兩辦意見,以及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中關于確保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有關要求,我們重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從法規上,加快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的制定,從立法層面強化法規建設,構建各類各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體系,強化環境監測違法行為的處罰,這項工作我們正在加緊編制,爭取能夠以國務院條例的形式盡快發布。
二、從政策上,我們認真貫徹兩辦意見,正在組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于防范和懲治領導干部不當干預環境監測活動有關規定,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責任。各省級人民政府正在研究編制、已經或陸續發布關于落實兩辦《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的實施方案,據了解,已經有近一半省份發布或即將發布實施方案。
三、從體系上,加強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制定并發布環境監測類方法標準,統一監測規范,保障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建立定期日常檢查(就是例行檢查)、飛行檢查(就是不打招呼直接去現場檢查),以及專項檢查的制度。組織實施《“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依托省級環境監測機構承擔6大區域質控任務,構建國家、區域、監測機構三級質控體系。
四、從行動上,每年我們都開展監測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為了落實兩辦意見,2018年我們專門制定了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就啟動,重點針對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與在線自動監控等的監測數據質量。其中,為了加強對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出臺關于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的補充要求,進一步規范準入門檻;聯合開展“雙隨機”檢查,進一步規范各類各級環境監測機構監測行為。
最后是對于環境監測弄虛作假和人為干擾行為,生態環境部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嚴厲打擊、嚴肅懲處這個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們今年就通報了9個案例,去年年底12月份通報了兩起,都是噴淋干擾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人為干擾案例,發現這些問題我部均責成地方嚴肅處理并向社會通報,這個態度是堅定不移的,謝謝大家。
還有遙感那個,我簡單說一下,高分五號衛星生態環境部是牽頭用戶,5月9號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是高光譜分辨率的對地觀測衛星,主要搭載六個載荷: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全譜段光譜成像探測儀、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探測儀、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大氣環境紅外甚高分辨率探測儀。這些載荷干什么呢?在環保監測領域可用于監測氣溶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水華、水質、核電廠溫排水、陸地植被、秸稈焚燒、城市熱島等環境要素。這些載荷都是非常先進的,在國際上也是處于領先的,這顆衛星技術含量非常高。
衛星發射以后,將與現有的監測手段相結合,對于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水污染防治、生態監管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實現三個結合,一是與現有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以及后續將發射的高光譜觀測衛星、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等進行協同觀測,進一步提高衛星覆蓋能力和定量化遙感監測水平。二是與航空遙感監測結合,即航空遙感無人機等得的結合。強化對突發環境事件和重點區域的監測能力。三是結合地面環境監測網絡臺站數據,對大氣、水、土壤及生態等要素,開展衛星遙感與地面協同監測,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由點向面發展、由靜態向動態發展、由平面向立體發展。
衛星發射上去了,下一步我們要進行在軌測試,完成在軌測試總結報告編寫和評審。衛星交付使用后,舉辦高分五號衛星應用技術培訓班,擴大高分五號衛星的應用效果,我們已經做好相關準備,謝謝。????
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7月底前建設完成
劉友賓:下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怎么樣?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有沒有新的打算。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戰略,其水環境質量是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重中之重。根據最新監測結果:2018年1-4月,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良好,11個省943個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水質類別比例為72.4%,Ⅳ~Ⅴ類比例為24.1%,劣Ⅴ類比例為3.5%。應該說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好于全國平均水質。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將長江保護與修復作為七個標志性戰役之一,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目前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方案,將通過狠抓污染治理,實施嚴格的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保護,深化污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工作,重點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考核斷面水質建設。2018年7月底前我部將完成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自動監測的指標包括9個指標,再加一些特征性指標。自動監測的頻次是每4小時一次,數據實時發布。同時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各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監測數據,為及時把握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預警潛在的水環境風險提供堅強支撐。
二是研究制定并出臺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預警辦法。定期開展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的評估,全面客觀反映水質變化情況,定期發布并公開水質監測預警信息。及時通報省市人民政府,督促改善水質狀況,推動地方政府切實采取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從而推動長江經濟帶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三是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排污口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按照排查、整治、監測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先期在805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逐步建立覆蓋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網絡,同時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強化排污口的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監測的信息公開制度。
四、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充分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作用,積極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監測和評估。
五、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及時發布信息,公開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鼓勵公眾、社會和媒體的參與和監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