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微塑料污染一直以來被科學家們稱作“海洋PM2.5”。這些微塑料從哪里來,最終到哪里去呢?微塑料污染究竟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說起塑料污染,過去人們只知道它們非常頑強,埋于地下卻久久難以降解,也總是停留在塑料垃圾帶來的污染是長存于土壤中的,危及的是我們生存的土地。
其實不然,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塑料包裝物的廣泛使用,塑料污染早已潛入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尤其在微塑料污染被發現后,我們更能意識到塑料污染給人們健康、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
20世紀70年代前期,海洋中的小型塑料粒被第一次報道。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微米的塑料碎片或顆粒,它們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自然界中更是難以降解。
目前人們對于微塑料污染的關注依然不足,市場上也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加規范限制。因此,微塑料的使用也沒有得到良好的監管。
先從日常的洗護來說,添加了塑料微球的洗手液、香皂、牙膏、磨砂膏和各種日化產品被廣泛使用。在這些化妝品或者清潔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顆粒,而某些磨砂顆粒就由微塑料制成。
由此看來,從刷牙洗臉到洗手、洗衣服,微塑料以各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長期使用含有微塑料的洗護用品,微塑料有些可能會進入人體,有些隨著廢水流走,因為體積極微小,污水處理廠也無法對其形成阻擋。最終它們會隨水流匯入大海,污染環境。
匯入大海的微塑料又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呢?由于無法降解,微塑料依然在藍色大海中逍遙法外,進入水體,進入海洋生物的體內,進入魚類、貝類、食鹽等食品中。微塑料不但體積微小,還對污染物有強吸附力,嚴重阻礙了海洋生物的生長,給海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亦被稱作“海洋PM2.5”。
民進中央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海洋中約有5.25萬億件塑料垃圾,其中92%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球。微塑料污染已經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為重大全球環境問題。
當海產品被端上了餐桌,人類也無法逃脫微塑料的侵害。這樣一來,我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海洋并不是人類的垃圾桶,也不會一倒了之。海洋PM2.5依然無處不在。所以說,海洋的生態安全和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如何破解微塑料給環境帶來的困局呢?其實,微塑料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附屬品,還應從源頭防治。
首先,規范市場制度、制定相關標準是治理微塑料污染的重要保障。在微塑料污染防治過程中,生產者應承擔起相關責任,企業應當實現創新升級,用天然、可降解的磨砂顆粒替代微塑料顆粒,比如燕麥、海鹽、杏仁、生物塑料等等。
目前,歐盟、加拿大、比利時、美國等等國家已經先行一步,走在了洗護用品環保化的前列,將逐步禁止在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塑料微球。其實,讓微塑料退出我們的生活,既是人們健康的需求,也意味著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綠色發展的長久需要。

海洋PM2.5無處不在 如何走出微塑料編織的困境
說起塑料污染,過去人們只知道它們非常頑強,埋于地下卻久久難以降解,也總是停留在塑料垃圾帶來的污染是長存于土壤中的,危及的是我們生存的土地。
其實不然,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塑料包裝物的廣泛使用,塑料污染早已潛入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尤其在微塑料污染被發現后,我們更能意識到塑料污染給人們健康、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
20世紀70年代前期,海洋中的小型塑料粒被第一次報道。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微米的塑料碎片或顆粒,它們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自然界中更是難以降解。
目前人們對于微塑料污染的關注依然不足,市場上也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加規范限制。因此,微塑料的使用也沒有得到良好的監管。
先從日常的洗護來說,添加了塑料微球的洗手液、香皂、牙膏、磨砂膏和各種日化產品被廣泛使用。在這些化妝品或者清潔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顆粒,而某些磨砂顆粒就由微塑料制成。
由此看來,從刷牙洗臉到洗手、洗衣服,微塑料以各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長期使用含有微塑料的洗護用品,微塑料有些可能會進入人體,有些隨著廢水流走,因為體積極微小,污水處理廠也無法對其形成阻擋。最終它們會隨水流匯入大海,污染環境。
匯入大海的微塑料又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呢?由于無法降解,微塑料依然在藍色大海中逍遙法外,進入水體,進入海洋生物的體內,進入魚類、貝類、食鹽等食品中。微塑料不但體積微小,還對污染物有強吸附力,嚴重阻礙了海洋生物的生長,給海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亦被稱作“海洋PM2.5”。
民進中央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海洋中約有5.25萬億件塑料垃圾,其中92%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球。微塑料污染已經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為重大全球環境問題。
當海產品被端上了餐桌,人類也無法逃脫微塑料的侵害。這樣一來,我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海洋并不是人類的垃圾桶,也不會一倒了之。海洋PM2.5依然無處不在。所以說,海洋的生態安全和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如何破解微塑料給環境帶來的困局呢?其實,微塑料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附屬品,還應從源頭防治。
首先,規范市場制度、制定相關標準是治理微塑料污染的重要保障。在微塑料污染防治過程中,生產者應承擔起相關責任,企業應當實現創新升級,用天然、可降解的磨砂顆粒替代微塑料顆粒,比如燕麥、海鹽、杏仁、生物塑料等等。
目前,歐盟、加拿大、比利時、美國等等國家已經先行一步,走在了洗護用品環保化的前列,將逐步禁止在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塑料微球。其實,讓微塑料退出我們的生活,既是人們健康的需求,也意味著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綠色發展的長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