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正式發布,自12月1日起,我國將目前在河北省開展的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擴大至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陜西、寧夏9個省區市(以下簡稱試點省份)。水資源稅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將會給水資源使用帶來什么影響?會不會加重居民用水負擔?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綠色賬:12月1日起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增加9省份
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為全面推開水資源稅制度積累經驗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自2016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率先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由水資源費改征水資源稅,一年多來改革試點運行平穩有序,達到了預期目標,具備了擴大改革試點的基礎和條件。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北方水資源緊缺,尤其華北地區供需矛盾較大,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的1/4,地下水超采總量及超采面積占全國1/2,是全國超采最為嚴重的地區。為充分發揮稅收杠桿調節用水需求,此次擴大改革試點以華北地區為主,同時選擇試點意愿強、有典型代表性的其他省份。
“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4個省份位于華北地區,其他5個省份分布在東、中、西部,其水資源豐枯程度不一、取用水類型多樣,具有一定代表性。”王建凡表示,通過擴大試點,有利于進一步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同時為全面推開水資源稅制度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在河北省實施一年多來,有效抑制了不合理用水需求。數據顯示,由于對超采區取用地下水加倍征稅,促使河北省許多企業由抽采地下水轉為使用地表水。改革同時倒逼高耗水企業節水,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實現工業水源全部改用城市中水,年可節水1460萬立方米。
“我們對高爾夫球場、洗車、洗浴等特種行業從高征稅,增強了稅收約束機制,促使特種行業轉變取用水方式,減少取用水量,部分地區特種行業月均取用水量較改革前下降30%以上。”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李杰剛表示,在有效促進高耗水行業節約用水的同時,改革試點總體沒有增加一般工商業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
截至今年10月,河北全省水資源稅累計入庫23.28億元,月均入庫1.55億元,是2015年水資源費月均入庫的兩倍多。
“用稅收杠桿提高用水成本后,企業自然會調整自己的生產行為,促進節約用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此次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有利于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同時有利于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用水效率、優化用水結構,減少不合理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