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間,中利集團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中利集團由盈轉虧,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3.16億元~3.43億元。該表現你怎么看呢?
虧損的前三季度 疫情是主因
公告顯示:
中利集團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3.16億元~3.4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062.76萬元。
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592萬元~8249萬元,上年同期盈利761.26萬元。
其8月21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7.8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34.11%;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6億元,同比下降2100.02%,去年同期為1301萬元。
對于業績變化的原因,中利集團認為主要原因是:
報告期內,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及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時間較長,公司業務量同比下滑,報告期內的員工薪酬、固定資產折舊、財務成本等費用需正常支出,導致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虧損。該原因是也中利集團半年報中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見疫情對中利集團的影響較大。
同時,在相關原因中中利集團提及了“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的金額約 6,489 萬元,主要系政府收儲收益及政府補助等”。
據半年報顯示,中利集團的主營業務為光伏行業、通信行業、其他行業、光棒光纖,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2.22%、29.0%、27.94%、0.84%。可見光伏行業在中利集團所占比重。
而在此公告中,中利集團強調光伏業務板塊方面,海外疫情形勢仍十分嚴峻,光伏電站的施工延緩。但隨著國內乃至全球范圍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光伏市場大部分恢復,目前騰暉光伏在手明年訂單較為充足。
當然, 5G 線纜、光纖光棒等業務也對其業績產生影響。
但是從中利集團此次業績預告中看,其似乎對今后形式相對樂觀。
當然,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確對諸多行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相比諸多行業來說,光伏行業在此次疫情中業績表現突出。日前,據相關媒體對92家上市光伏企業的半年報進行統計,其中超過58%的光伏企業實現了盈利增長,45%實現凈利過億。中利集團虧損2.6億,同比減少936%。
“帶不動”的主業 中利電子股權“及時雨”
2020年4月30日,中利集團在四月的最后一天發布了2019年年報。
其在4月18日發布了關于延期披露年報的公告。公告稱,原計劃于2020年4月24日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2020年初,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的蔓延,各地政府陸續出臺了各項防疫措施,影響了企業復工及人員返崗,因此未能按照審計計劃時間推進工作。同時公司主要業務分為電纜板塊、光伏板塊兩大業務板塊,2019年度納入審計范圍的子公司共計200余家,子公司分布于國內外,其中海外子公司90余家,審計工作量大。
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中利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18.25億元,同比下降29.3%;凈利潤5462萬元,同比增長118.97%,但扣非后凈虧損4.26億元,同比下降56.08%。2018年,中利集團扣非后凈虧損2.73億元。
在營收同比下降近50億的情況下,中利集團實現扭虧為盈,算的上著實打了“翻身仗”。
2019年的中利集團相關新聞并不少見。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6月10日披露的“中利集團年報問詢函”。在其中,深交所問詢的百億應收賬款更是引發關注。而在6月20日,中利集團給予回復,稱公司約100億應收賬款相當一部分系因“光伏扶貧”及國補延遲發放造成的。時有媒體發出“‘光伏扶貧第一股’因扶貧而貧”的感慨。數據顯示,彼時“光伏+農業”扶貧給中利集團累積下30億應收賬款,占應收賬款賬面值約四成。
此種說法也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畢竟補貼拖欠是事實,為其所累的光伏企業也絕非三兩家企業。其最終在2018年的業績表現也說得過去。
2019年另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則為中利電子的股權轉讓。
12月6日晚間,中利集團發布“關于擬轉讓江蘇中利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公告”。公告稱,中利集團于2019年12月6日與沙家浜旅游、江南商貿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沙家浜旅游、江南商貿分別以4.31億元、2億元受讓中利電子21.76%、10.1%股權。
當然,隨后中利集團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在回復中,中利集團稱公司轉讓中利電子 31.86%的股權后,可收回中利電子的股權轉讓款 6.31 億 元,增加公司的現金儲備,可使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更加穩健。
然而2018年12月11日,中利集團發布的“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恰是擬募資167936.00萬元,其中擬使用 117,936 萬元收購中利電子 49.14%股權。而時間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又要轉讓股權,收到問詢函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件較具代表性的時間則是中利集團11月16日發布的“關于公司光伏扶貧應收賬款回款進展情況的公告”。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對實際收款的統計,截至公告披露日,近幾個月收回扶貧電站應收賬款 17.52 億元,2019 年累計回款 28.39 億元。同時,收回商業電站應收賬款 8 億元。公司預計 12 月份扶貧電站應收賬款仍能持續回款,扶貧應收款回款比例達到總額的 90%以上,余額 10%預計在明年上半年能全部收回。”
而這些都為中利集團2019年的業績做了較好的注腳。
2020年1月23日中利集團發布了午間公告,預計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4000萬元-60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2018年虧損2.88億元)。在此公告中,中利集團認為:光伏板塊方面,國內商業電站取消補貼后,EPC業務量相應減少;部分存量商業電站由于仍在消缺過程中,暫未實現轉讓銷售;海外光伏電站新增業務尚在開發期,暫未實現收入;光伏組件制造業務,因扶貧光伏電站業務前三季度回款較慢,占用了大量流動資金,導致運營資金受到影響,致使產能未全部釋放,單位成本無法攤薄,同時還產生了較大的財務費用,從而影響本期凈利潤的體現。
當然,在此報告中,中利集團也提及報告期內出售中利電子部分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計入非經營性損益約5億元。
其實,作為主業的光伏行業在2019年營收的確并不如人意,雖然依舊占據總營收的40.29%,但是金額照比2018年近乎折半,而其他板塊除了光棒光纖,營收占比都有所提升。
“當頭一棒”的疫情 中利集團2020如何收尾
2019年最終的結果似乎表明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疫情似乎給予中利集團“當頭一棒”,中利開始由盈轉虧的“下坡路”。
在半年報中,中利集團表示受國內外疫情的影響,公司光伏組件海外業務受到一定沖擊,客戶項目延期導致組件訂單延期交貨,訂單出貨量未達預期;上半年由于受資金限制,產能無法開足,光伏組件銷售為539.43MW,較同期下降31.51%。此外,商業電站未能批量轉讓,扶貧EPC未有新增項目,光伏板塊整體業績受到影響。
作為主業的光伏行業雖然營收依舊占據著42.22%的占比,但是同比卻下降了34.02%。
中利集團的光伏行業發展依舊并不樂觀。而隨之三季度的財報發出,也恰證實了這一點。
但同樣在年中報中,中利集團稱針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加光伏電池和組件新品的研發力度,完成大尺寸18X,21X高功率組件、BIPV組件等的開發,并不斷拓展國內外新的市場領域。本報告期雖然制造與銷售端受外部條件的制約與影響,但在應收款方面,公司在前期采取的措施得到有效體現,應收賬 款余額較去年年底下降15%,特別是光伏各項業務的應收款均有10%~40%不同比例的降低,加速了資金回籠。
2020年3月9日中利集團發布了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75億元(含15.75億),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新建年產1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1GW高效TOPCon電池及組件技術改造項目。
中利集團稱此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以及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有效應對“平價上網”時代帶來的重大挑戰并把握未來重要發展機遇。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到位后,可有效提高公司主營 業務能力及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此次募集資金投 資項目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綜合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符合公司長遠的戰略目標, 促進公司進一步夯實拓展光伏業務,進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然,中利集團的此次投資也被業界人士說看好。
但是真的如此么?
進入9月份,光伏股進入了爆發期,隨之更多積極信息發布,新能源產業被更多人看好,前景進一步明朗,光伏股近乎全線飄紅已經不再是新聞,然而中利集團表現依舊并不突出,其原因又是如何?
時間已經進入四季度,2020年留給中利集團的時間并不多,在這三個月中,中利集團又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虧損的前三季度 疫情是主因
公告顯示:
中利集團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3.16億元~3.4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062.76萬元。
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592萬元~8249萬元,上年同期盈利761.26萬元。
其8月21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7.8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34.11%;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6億元,同比下降2100.02%,去年同期為1301萬元。
對于業績變化的原因,中利集團認為主要原因是:
報告期內,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及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時間較長,公司業務量同比下滑,報告期內的員工薪酬、固定資產折舊、財務成本等費用需正常支出,導致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虧損。該原因是也中利集團半年報中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見疫情對中利集團的影響較大。
同時,在相關原因中中利集團提及了“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的金額約 6,489 萬元,主要系政府收儲收益及政府補助等”。
據半年報顯示,中利集團的主營業務為光伏行業、通信行業、其他行業、光棒光纖,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2.22%、29.0%、27.94%、0.84%。可見光伏行業在中利集團所占比重。
而在此公告中,中利集團強調光伏業務板塊方面,海外疫情形勢仍十分嚴峻,光伏電站的施工延緩。但隨著國內乃至全球范圍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光伏市場大部分恢復,目前騰暉光伏在手明年訂單較為充足。
當然, 5G 線纜、光纖光棒等業務也對其業績產生影響。
但是從中利集團此次業績預告中看,其似乎對今后形式相對樂觀。
當然,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確對諸多行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相比諸多行業來說,光伏行業在此次疫情中業績表現突出。日前,據相關媒體對92家上市光伏企業的半年報進行統計,其中超過58%的光伏企業實現了盈利增長,45%實現凈利過億。中利集團虧損2.6億,同比減少936%。
“帶不動”的主業 中利電子股權“及時雨”
2020年4月30日,中利集團在四月的最后一天發布了2019年年報。
其在4月18日發布了關于延期披露年報的公告。公告稱,原計劃于2020年4月24日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2020年初,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的蔓延,各地政府陸續出臺了各項防疫措施,影響了企業復工及人員返崗,因此未能按照審計計劃時間推進工作。同時公司主要業務分為電纜板塊、光伏板塊兩大業務板塊,2019年度納入審計范圍的子公司共計200余家,子公司分布于國內外,其中海外子公司90余家,審計工作量大。
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中利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18.25億元,同比下降29.3%;凈利潤5462萬元,同比增長118.97%,但扣非后凈虧損4.26億元,同比下降56.08%。2018年,中利集團扣非后凈虧損2.73億元。
在營收同比下降近50億的情況下,中利集團實現扭虧為盈,算的上著實打了“翻身仗”。
2019年的中利集團相關新聞并不少見。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6月10日披露的“中利集團年報問詢函”。在其中,深交所問詢的百億應收賬款更是引發關注。而在6月20日,中利集團給予回復,稱公司約100億應收賬款相當一部分系因“光伏扶貧”及國補延遲發放造成的。時有媒體發出“‘光伏扶貧第一股’因扶貧而貧”的感慨。數據顯示,彼時“光伏+農業”扶貧給中利集團累積下30億應收賬款,占應收賬款賬面值約四成。
此種說法也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畢竟補貼拖欠是事實,為其所累的光伏企業也絕非三兩家企業。其最終在2018年的業績表現也說得過去。
2019年另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則為中利電子的股權轉讓。
12月6日晚間,中利集團發布“關于擬轉讓江蘇中利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公告”。公告稱,中利集團于2019年12月6日與沙家浜旅游、江南商貿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沙家浜旅游、江南商貿分別以4.31億元、2億元受讓中利電子21.76%、10.1%股權。
當然,隨后中利集團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在回復中,中利集團稱公司轉讓中利電子 31.86%的股權后,可收回中利電子的股權轉讓款 6.31 億 元,增加公司的現金儲備,可使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更加穩健。
然而2018年12月11日,中利集團發布的“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恰是擬募資167936.00萬元,其中擬使用 117,936 萬元收購中利電子 49.14%股權。而時間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又要轉讓股權,收到問詢函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件較具代表性的時間則是中利集團11月16日發布的“關于公司光伏扶貧應收賬款回款進展情況的公告”。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對實際收款的統計,截至公告披露日,近幾個月收回扶貧電站應收賬款 17.52 億元,2019 年累計回款 28.39 億元。同時,收回商業電站應收賬款 8 億元。公司預計 12 月份扶貧電站應收賬款仍能持續回款,扶貧應收款回款比例達到總額的 90%以上,余額 10%預計在明年上半年能全部收回。”
而這些都為中利集團2019年的業績做了較好的注腳。
2020年1月23日中利集團發布了午間公告,預計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4000萬元-60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2018年虧損2.88億元)。在此公告中,中利集團認為:光伏板塊方面,國內商業電站取消補貼后,EPC業務量相應減少;部分存量商業電站由于仍在消缺過程中,暫未實現轉讓銷售;海外光伏電站新增業務尚在開發期,暫未實現收入;光伏組件制造業務,因扶貧光伏電站業務前三季度回款較慢,占用了大量流動資金,導致運營資金受到影響,致使產能未全部釋放,單位成本無法攤薄,同時還產生了較大的財務費用,從而影響本期凈利潤的體現。
當然,在此報告中,中利集團也提及報告期內出售中利電子部分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計入非經營性損益約5億元。
其實,作為主業的光伏行業在2019年營收的確并不如人意,雖然依舊占據總營收的40.29%,但是金額照比2018年近乎折半,而其他板塊除了光棒光纖,營收占比都有所提升。
“當頭一棒”的疫情 中利集團2020如何收尾
2019年最終的結果似乎表明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疫情似乎給予中利集團“當頭一棒”,中利開始由盈轉虧的“下坡路”。
在半年報中,中利集團表示受國內外疫情的影響,公司光伏組件海外業務受到一定沖擊,客戶項目延期導致組件訂單延期交貨,訂單出貨量未達預期;上半年由于受資金限制,產能無法開足,光伏組件銷售為539.43MW,較同期下降31.51%。此外,商業電站未能批量轉讓,扶貧EPC未有新增項目,光伏板塊整體業績受到影響。
作為主業的光伏行業雖然營收依舊占據著42.22%的占比,但是同比卻下降了34.02%。
中利集團的光伏行業發展依舊并不樂觀。而隨之三季度的財報發出,也恰證實了這一點。
但同樣在年中報中,中利集團稱針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加光伏電池和組件新品的研發力度,完成大尺寸18X,21X高功率組件、BIPV組件等的開發,并不斷拓展國內外新的市場領域。本報告期雖然制造與銷售端受外部條件的制約與影響,但在應收款方面,公司在前期采取的措施得到有效體現,應收賬 款余額較去年年底下降15%,特別是光伏各項業務的應收款均有10%~40%不同比例的降低,加速了資金回籠。
2020年3月9日中利集團發布了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75億元(含15.75億),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新建年產1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1GW高效TOPCon電池及組件技術改造項目。
中利集團稱此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以及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有效應對“平價上網”時代帶來的重大挑戰并把握未來重要發展機遇。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到位后,可有效提高公司主營 業務能力及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此次募集資金投 資項目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綜合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符合公司長遠的戰略目標, 促進公司進一步夯實拓展光伏業務,進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然,中利集團的此次投資也被業界人士說看好。
但是真的如此么?
進入9月份,光伏股進入了爆發期,隨之更多積極信息發布,新能源產業被更多人看好,前景進一步明朗,光伏股近乎全線飄紅已經不再是新聞,然而中利集團表現依舊并不突出,其原因又是如何?
時間已經進入四季度,2020年留給中利集團的時間并不多,在這三個月中,中利集團又將交出怎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