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那些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電力公司,仍然擁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產組合。舉例來說,德國公用事業公司RWE目前擁有9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全球領跑者”。但RWE仍有14吉瓦的天然氣產能和14吉瓦的煤炭產能,使其現有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相形見絀。根據德國的煤炭退出計劃,煤炭產能最遲將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但RWE公司沒有計劃放棄其天然氣發電廠。即使是在那些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電力公司,仍然擁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產組合。舉例來說,德國公用事業公司RWE目前擁有9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全球領跑者”。但RWE仍有14吉瓦的天然氣產能和14吉瓦的煤炭產能,使其現有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相形見絀。根據德國的煤炭退出計劃,煤炭產能最遲將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但RWE公司沒有計劃放棄其天然氣發電廠。院(Smith School of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學者Galina Alova的文章,題目是A global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failure of electric utilities to adapt their portfolios of power-generation assets to the energy transition(電力公司調整發電資產組合以適應能源轉型的進展與失敗的全球分析)。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小數據”)
這一研究系統地量化評估了2000年-2018年間全球3000多家電力公司從化石燃料發電能力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結果發現大約75%的公司被歸為“被動型”,其能源結構沒有實質性變化。只有10%的公司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但是即便在這10%的范圍內,許多公司還在繼續增加新的煤炭和天然氣電源;其余15%的公司優先考慮煤炭或天然氣電源。
如果把2000-2018年這18年的時間分成三段,即便是這三個時期中的最近的6年,這些公司也沒有表現出與前兩段時期有轉向可再生能源的實質性進展。許多已經做出重大低碳轉型承諾的電力公司幾乎沒有什么表現,從整個電力行業來看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幾乎看不出來。總體來看,世界各地新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大部分被新增的煤炭和天然氣產能所抵消,2018年全球的發電結構與2000年時基本一樣。除非碳捕捉和儲存技術很快普及,否則許多電力公司都面臨著化石能源發電資產擱淺的前景。

即使是在那些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電力公司,仍然擁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產組合。舉例來說,德國公用事業公司RWE目前擁有9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全球領跑者”。但RWE仍有14吉瓦的天然氣產能和14吉瓦的煤炭產能,使其現有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相形見絀。根據德國的煤炭退出計劃,煤炭產能最遲將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但RWE公司沒有計劃放棄其天然氣發電廠。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小數據”)
這一研究系統地量化評估了2000年-2018年間全球3000多家電力公司從化石燃料發電能力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結果發現大約75%的公司被歸為“被動型”,其能源結構沒有實質性變化。只有10%的公司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但是即便在這10%的范圍內,許多公司還在繼續增加新的煤炭和天然氣電源;其余15%的公司優先考慮煤炭或天然氣電源。
如果把2000-2018年這18年的時間分成三段,即便是這三個時期中的最近的6年,這些公司也沒有表現出與前兩段時期有轉向可再生能源的實質性進展。許多已經做出重大低碳轉型承諾的電力公司幾乎沒有什么表現,從整個電力行業來看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幾乎看不出來。總體來看,世界各地新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大部分被新增的煤炭和天然氣產能所抵消,2018年全球的發電結構與2000年時基本一樣。除非碳捕捉和儲存技術很快普及,否則許多電力公司都面臨著化石能源發電資產擱淺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