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輝煌一時的德國太陽能產業,在中國同行的競爭之下,走向暗淡。歐盟認為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因得到國家補貼而價格過低,因此在2013年啟動了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反傾銷保護。
歐盟的這一舉措,可謂損人而不利已。反傾銷盡管給中國的太陽能產品進入歐盟設置了障礙,但并沒有阻止德國太陽能產業的沒落。2017年,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申請破產,到2018年9月,徹底停止了太陽能設備的生產。至此,德國的太陽能制造業全軍覆沒。
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的簡介。公司在2016年有3037個雇員,營業額達到8.03億歐元
沉寂數年的太陽能之城再次騷動
近日,德國媒體突然報道,德國沉寂已久的太陽能之城——薩安州Bitterfeld-Wolfen市要重新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板了。而從明年年初開始,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太陽能谷”之城將重新煥發生機。這是為什么?面對美國發起的“脫鉤中國”的呼嘯,我們更應該及早了解德國太陽能產業的走勢,看看這個行業是否要與中國“脫鉤”?
圖中方框內就是Bitterfeld-Wolfen市
在Bitterfeld-Wolfen市投資建廠的公司是瑞士著名光伏公司Meyer Burger,它同時也是全球光伏、光電行業創新系統和生產設備的領先技術企業,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該公司不僅收購了Q-Cells SE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在Bitterfeld-Wolfen市的前工廠,還收購了已破產的德國前“太陽能之王”——SolarWorld位于德國東部Freiberg的前制造工廠。Bitterfeld-Wolfen市市長Armin Schenk作為這個項目的主要促成者表示,Meyer Burger在嘗試修復這里曾經留下的創傷,為此,他也會提供大力支持。
雖然位于Bitterfeld-Wolfen市工廠的租賃合同從9月份才開始,但是現在,Meyer Burger公司的工人們已經在塵土飛揚的工廠里開始了生產準備。據悉,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Gunter Erfurt,之前在曾經的德國太陽能領軍企業Solarworld工作,他親眼見證了Solarworld和德國太陽能行業的衰落。如今,他也將見證這個行業的二次復興。
據了解,Meyer Burger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會在Bitterfeld-Wolfen市生產,而太陽能模塊則會在Freiberg制造。截至2027年,該公司計劃會生產約6.4吉瓦的太陽能組件,相當于5個中型核電站。
Meyer Burger的目標是要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商,Gunter Erfurt計劃,到2023年爭取達到4.15億歐元的銷售額,到2025年為當地創造3500個工作崗位。
德國太陽能行業的衰落
遙想當年,德國曾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主要原因是依靠著政府當時對光伏發電電價的補貼政策,僅2010年一年,該行業就創造了15萬個工作崗位。然而,根據《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從2012年開始,除了大量削減新能源補貼外,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的上限還被設置在5200萬千瓦時,超過這個發電總量的上限,政府將不會再給該行業提供補貼。
據了解,自從2012年德國政府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之后,太陽能行業從業人員急速下降,很多企業相繼破產。
其中最轟動的要數,德國太陽能業界老大Solarworld在2017年連續6年嚴重虧損之后宣布破產。該消息曾震驚歐洲,公司部分地產后被寧德時代購買,用于建造汽車用鋰電池的生產廠房。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這其中主要是價格上的競爭壓力。來自中國的太陽能組件以平均價格比德國低15%的優勢,迅速占領德國市場。
歐盟針對中國產品啟動反傾銷措施
由于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價格過低,2013年,歐盟頒布保護性關稅措施并決定于當年11月開始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反傾銷稅。雖然一部分中國出口商在當年7月與歐盟方面達成共識,承諾遵守最低價格政策,但是另一部分中國企業和一些在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中獲益的歐洲企業則表示反對,還向歐盟法院提出訴訟。
2017年2月28日,歐盟一審法院再次裁決該懲罰性關稅是正當的,原因是考慮到歐洲生產商在中國部分所謂的傾銷進口商品中確實遭受損失。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商家在法規面前仍然選擇鋌而走險、投機取巧。為了讓價格低廉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德國,同時逃避反傾銷稅和進口增值稅,很多德國公司,在向海關申報時,把從中國廠家來的太陽能電池組件謊報成其他貨物。、
太陽能行業重新崛起是大勢所趨
除了Meyer Burger公司,德國太陽能行業復興之路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者。比如,將工廠遷到Bitterfeld-Wolfen市的太陽能初創企業Nexwafe,該公司計劃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所需的晶片和硅板。另外還有,美國Farasis Energy能源集團也計劃在Bitterfeld-Wolfen市附近建立一座電池廠,被寶馬收購的德國光伏企業Solarwatt在德累斯頓建了新的太陽能組件工廠,法國能源公司Akuo Energy則計劃在曼海姆生產太陽能組件玻璃板......
同時,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負責人Walburga Hemetsberger表示,歐洲也在計劃重建光伏產業價值鏈,并計劃在2021年為該項目投資60多億歐元,主要駐地還是集中在德國。
為什么短短幾年時間,太陽能行業能迎來第二春呢?Walburga Hemetsberger認為有以下三點:
1、太陽能組件需求量的增加
首先是太陽能組件需求量的增加,因為今年年初歐洲通過的《綠色協議》為太陽能行業帶來了新機遇。據悉,該協議旨在通過向清潔能源和循環經濟轉型來阻止氣候變化,進而提高組員利用率,恢復生物多樣性,以最終實現歐盟委員會有關“讓歐洲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大陸”的承諾。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預計,到2024年,世界太陽能組件的生產能力會翻番,大約可以達到1450吉瓦。
此外,根據聯邦政府的計劃,2022年底之前將逐步淘汰核電,而煤發電將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這樣一來,德國能源供應的重任就落在了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供應上。
2歐盟能源自主
第二是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所迫,中美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巨大沖擊,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戰更是成為政治高壓的手段。不過,這對于太陽能行業來說,則被視為是一個機遇。
3技術提高成本降低
第三點則是歐洲太陽能行業技術的進步。現代光伏工廠基本上已經實現自動化,進一步降低了勞動成本,使得太陽能模塊越來越便宜,在價格上與亞洲產品相比也將更具有吸引力,中國太陽能產品的低價優勢估計會慢慢被取代。2019年,德國電網中的綠色電力比例再創新高。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每年為46%,有些天甚至超過65%。煤炭發電的比例大幅下降。與2018 年相比,德國褐煤發電比例下降了22%,石煤發電比例下降了33%。
4
太陽能補貼上限取消
根據《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從2012年開始,除了大量削減新能源補貼,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的上限還被設置在5200萬千瓦時,超過這個上限,政府將不會再給該行業提供補貼。
去年,巴伐利亞州曾呼吁聯邦政府消除這個限制,不然會影響到太陽能發電未來的發展,因為,到2020年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就會達到5200萬千瓦時。
直到2020年7月3日,德國參議院才投票通過撤銷5200萬千瓦時的上限。這樣一來,德國太陽能行業在復興之路上又獲得一張“加速卡”。根據聯邦太陽能經濟協會的消息,如果想要盡快實現德國政府的環保目標,德國太陽能行業的擴建速度需要加快三倍。
歐盟的這一舉措,可謂損人而不利已。反傾銷盡管給中國的太陽能產品進入歐盟設置了障礙,但并沒有阻止德國太陽能產業的沒落。2017年,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申請破產,到2018年9月,徹底停止了太陽能設備的生產。至此,德國的太陽能制造業全軍覆沒。

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的簡介。公司在2016年有3037個雇員,營業額達到8.03億歐元
沉寂數年的太陽能之城再次騷動
近日,德國媒體突然報道,德國沉寂已久的太陽能之城——薩安州Bitterfeld-Wolfen市要重新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板了。而從明年年初開始,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太陽能谷”之城將重新煥發生機。這是為什么?面對美國發起的“脫鉤中國”的呼嘯,我們更應該及早了解德國太陽能產業的走勢,看看這個行業是否要與中國“脫鉤”?

圖中方框內就是Bitterfeld-Wolfen市
在Bitterfeld-Wolfen市投資建廠的公司是瑞士著名光伏公司Meyer Burger,它同時也是全球光伏、光電行業創新系統和生產設備的領先技術企業,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該公司不僅收購了Q-Cells SE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在Bitterfeld-Wolfen市的前工廠,還收購了已破產的德國前“太陽能之王”——SolarWorld位于德國東部Freiberg的前制造工廠。Bitterfeld-Wolfen市市長Armin Schenk作為這個項目的主要促成者表示,Meyer Burger在嘗試修復這里曾經留下的創傷,為此,他也會提供大力支持。
雖然位于Bitterfeld-Wolfen市工廠的租賃合同從9月份才開始,但是現在,Meyer Burger公司的工人們已經在塵土飛揚的工廠里開始了生產準備。據悉,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Gunter Erfurt,之前在曾經的德國太陽能領軍企業Solarworld工作,他親眼見證了Solarworld和德國太陽能行業的衰落。如今,他也將見證這個行業的二次復興。
據了解,Meyer Burger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會在Bitterfeld-Wolfen市生產,而太陽能模塊則會在Freiberg制造。截至2027年,該公司計劃會生產約6.4吉瓦的太陽能組件,相當于5個中型核電站。
Meyer Burger的目標是要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商,Gunter Erfurt計劃,到2023年爭取達到4.15億歐元的銷售額,到2025年為當地創造3500個工作崗位。
德國太陽能行業的衰落
遙想當年,德國曾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主要原因是依靠著政府當時對光伏發電電價的補貼政策,僅2010年一年,該行業就創造了15萬個工作崗位。然而,根據《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從2012年開始,除了大量削減新能源補貼外,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的上限還被設置在5200萬千瓦時,超過這個發電總量的上限,政府將不會再給該行業提供補貼。
據了解,自從2012年德國政府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之后,太陽能行業從業人員急速下降,很多企業相繼破產。
其中最轟動的要數,德國太陽能業界老大Solarworld在2017年連續6年嚴重虧損之后宣布破產。該消息曾震驚歐洲,公司部分地產后被寧德時代購買,用于建造汽車用鋰電池的生產廠房。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這其中主要是價格上的競爭壓力。來自中國的太陽能組件以平均價格比德國低15%的優勢,迅速占領德國市場。
歐盟針對中國產品啟動反傾銷措施
由于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價格過低,2013年,歐盟頒布保護性關稅措施并決定于當年11月開始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反傾銷稅。雖然一部分中國出口商在當年7月與歐盟方面達成共識,承諾遵守最低價格政策,但是另一部分中國企業和一些在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中獲益的歐洲企業則表示反對,還向歐盟法院提出訴訟。
2017年2月28日,歐盟一審法院再次裁決該懲罰性關稅是正當的,原因是考慮到歐洲生產商在中國部分所謂的傾銷進口商品中確實遭受損失。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商家在法規面前仍然選擇鋌而走險、投機取巧。為了讓價格低廉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進口德國,同時逃避反傾銷稅和進口增值稅,很多德國公司,在向海關申報時,把從中國廠家來的太陽能電池組件謊報成其他貨物。、
太陽能行業重新崛起是大勢所趨
除了Meyer Burger公司,德國太陽能行業復興之路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者。比如,將工廠遷到Bitterfeld-Wolfen市的太陽能初創企業Nexwafe,該公司計劃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所需的晶片和硅板。另外還有,美國Farasis Energy能源集團也計劃在Bitterfeld-Wolfen市附近建立一座電池廠,被寶馬收購的德國光伏企業Solarwatt在德累斯頓建了新的太陽能組件工廠,法國能源公司Akuo Energy則計劃在曼海姆生產太陽能組件玻璃板......
同時,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負責人Walburga Hemetsberger表示,歐洲也在計劃重建光伏產業價值鏈,并計劃在2021年為該項目投資60多億歐元,主要駐地還是集中在德國。
為什么短短幾年時間,太陽能行業能迎來第二春呢?Walburga Hemetsberger認為有以下三點:
1、太陽能組件需求量的增加
首先是太陽能組件需求量的增加,因為今年年初歐洲通過的《綠色協議》為太陽能行業帶來了新機遇。據悉,該協議旨在通過向清潔能源和循環經濟轉型來阻止氣候變化,進而提高組員利用率,恢復生物多樣性,以最終實現歐盟委員會有關“讓歐洲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大陸”的承諾。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預計,到2024年,世界太陽能組件的生產能力會翻番,大約可以達到1450吉瓦。
此外,根據聯邦政府的計劃,2022年底之前將逐步淘汰核電,而煤發電將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這樣一來,德國能源供應的重任就落在了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供應上。
2歐盟能源自主
第二是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所迫,中美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巨大沖擊,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戰更是成為政治高壓的手段。不過,這對于太陽能行業來說,則被視為是一個機遇。
3技術提高成本降低
第三點則是歐洲太陽能行業技術的進步。現代光伏工廠基本上已經實現自動化,進一步降低了勞動成本,使得太陽能模塊越來越便宜,在價格上與亞洲產品相比也將更具有吸引力,中國太陽能產品的低價優勢估計會慢慢被取代。2019年,德國電網中的綠色電力比例再創新高。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每年為46%,有些天甚至超過65%。煤炭發電的比例大幅下降。與2018 年相比,德國褐煤發電比例下降了22%,石煤發電比例下降了33%。
4
太陽能補貼上限取消
根據《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從2012年開始,除了大量削減新能源補貼,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的上限還被設置在5200萬千瓦時,超過這個上限,政府將不會再給該行業提供補貼。
去年,巴伐利亞州曾呼吁聯邦政府消除這個限制,不然會影響到太陽能發電未來的發展,因為,到2020年德國太陽能發電容量就會達到5200萬千瓦時。
直到2020年7月3日,德國參議院才投票通過撤銷5200萬千瓦時的上限。這樣一來,德國太陽能行業在復興之路上又獲得一張“加速卡”。根據聯邦太陽能經濟協會的消息,如果想要盡快實現德國政府的環保目標,德國太陽能行業的擴建速度需要加快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