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艱苦奮斗,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任務和環節,是建設節約型機關。
5月,我省在全省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計劃到2022年底,70%以上的縣(市、區)級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
隨后,在武漢市作風巡查第四組指導下,漢陽區率先實施區政府機關中央空調智能改造,搭建光伏綜合利用平臺,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節約好每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向浪費說“不”。
定頻空調改變頻——
減少碳排放量相當于種5萬棵樹
7月31日,走進區政府機關大樓的中央空調主機室,兩個2米高的自動化“機器人”,正通過多個數據采集器,實時監測、收集12層大樓近400個房間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并實行智能節能控溫和制冷。
“空調智能改造后,目前累計運行1492個小時,用電21.8萬度,相比往年同期降低能耗5.5萬度。”現場,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湯紅利拿出手機,點開“飛鹿節能系統”,大樓空調運行數據實時更新,一目了然。
2019年該區機關大樓的空調耗電量約為76萬度,占全年機關用電量近50%。“據測算,定頻空調智能改造為變頻后的節能率在30%左右,一年僅空調可節電20多萬度,節約電費約13萬元,減少的碳排放量經等效換算,相當于一年種5萬棵樹。”
“這是我們公司的物聯網樓宇節能系統在武漢區級政府機關的首次應用。”飛鹿科技董事長李敏說。
自購公車改租賃——
電動車“上崗”省下200余萬購車費
7月2日9時許,區政府機關公車司機羅育接到出車信息后,開著一輛電動公務用車前往區水務局。
“我是首個嘗鮮的司機,之前擔心電動車動力不足,開后感覺不僅動力很足,空調也很給力。”羅育駕駛燃油公車3年多,“原來那輛公車車齡老、油耗高、毛病多,有一次夏天還熄火壞在路上,叫拖車加修理的費用一共花了3000多元。”
“這是我們首次涉足政府公務用車租賃領域。”東風創越總經理黃偉興介紹,漢陽區政府機關首批向該公司租賃了10臺電動車作為公車,每輛車充滿一次電可跑351公里,“公車主要在轄區內跑,足夠用了”。
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綜合服務科負責人陶文喜算了算“經濟賬”:6月,該區15臺車齡在15年以上的公務用車集中報廢,采用租賃的方式,省下了200余萬元的購車費用。每臺電動車的租賃費包括了車輛的保險、保養和非人為損壞維修,與現在每臺燃油公車的運行維護費用相當。
“輕資產型政府機關,運轉起來才能更輕快。”陶文喜表示,未來將逐步實現機關公車租賃化、綠色化全覆蓋。
傳統用電改光伏——
每年可向機關大樓供電13萬度
8月1日,停放電動公務用車的停車場里,可供40個車位的600平方米光伏式停車棚建成。
“光伏用電成本更低。”項目投資方國網湖北電科院電源技術中心副主任崔一鉑介紹,該項目為全市政府機關中規模較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一期工程每年可發電13萬度供機關大樓使用,當有電動車接入停車棚充電樁時,可自動優先為車輛充電。
與此同時,打造節約型機關,漢陽區打出“組合拳”——
4月,機關食堂用餐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全員自帶餐盒用餐;
5月,打印機以租代買,并出臺打印核查制度,預計一年的紙張耗材、設備維修保養費用可較往年下降35%;
6月,成立食材價格委員會,與供應商一起,對食材進行廣泛動態詢價,僅當月就節約食材費用5萬余元;
8月,機關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占地50平方米的垃圾綜合處理轉運站即將建成,500公斤級的廚余垃圾處理器也將同步投入使用。
“這些節能改造通過社會第三方參與,實現了政企‘雙贏’。”湯紅利表示,實施綜合改造后,預計一年可節省機關大樓公共運行支出10%以上。
5月,我省在全省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計劃到2022年底,70%以上的縣(市、區)級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
隨后,在武漢市作風巡查第四組指導下,漢陽區率先實施區政府機關中央空調智能改造,搭建光伏綜合利用平臺,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節約好每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向浪費說“不”。
定頻空調改變頻——
減少碳排放量相當于種5萬棵樹
7月31日,走進區政府機關大樓的中央空調主機室,兩個2米高的自動化“機器人”,正通過多個數據采集器,實時監測、收集12層大樓近400個房間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并實行智能節能控溫和制冷。
“空調智能改造后,目前累計運行1492個小時,用電21.8萬度,相比往年同期降低能耗5.5萬度。”現場,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湯紅利拿出手機,點開“飛鹿節能系統”,大樓空調運行數據實時更新,一目了然。
2019年該區機關大樓的空調耗電量約為76萬度,占全年機關用電量近50%。“據測算,定頻空調智能改造為變頻后的節能率在30%左右,一年僅空調可節電20多萬度,節約電費約13萬元,減少的碳排放量經等效換算,相當于一年種5萬棵樹。”
“這是我們公司的物聯網樓宇節能系統在武漢區級政府機關的首次應用。”飛鹿科技董事長李敏說。
自購公車改租賃——
電動車“上崗”省下200余萬購車費
7月2日9時許,區政府機關公車司機羅育接到出車信息后,開著一輛電動公務用車前往區水務局。
“我是首個嘗鮮的司機,之前擔心電動車動力不足,開后感覺不僅動力很足,空調也很給力。”羅育駕駛燃油公車3年多,“原來那輛公車車齡老、油耗高、毛病多,有一次夏天還熄火壞在路上,叫拖車加修理的費用一共花了3000多元。”
“這是我們首次涉足政府公務用車租賃領域。”東風創越總經理黃偉興介紹,漢陽區政府機關首批向該公司租賃了10臺電動車作為公車,每輛車充滿一次電可跑351公里,“公車主要在轄區內跑,足夠用了”。
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綜合服務科負責人陶文喜算了算“經濟賬”:6月,該區15臺車齡在15年以上的公務用車集中報廢,采用租賃的方式,省下了200余萬元的購車費用。每臺電動車的租賃費包括了車輛的保險、保養和非人為損壞維修,與現在每臺燃油公車的運行維護費用相當。
“輕資產型政府機關,運轉起來才能更輕快。”陶文喜表示,未來將逐步實現機關公車租賃化、綠色化全覆蓋。
傳統用電改光伏——
每年可向機關大樓供電13萬度
8月1日,停放電動公務用車的停車場里,可供40個車位的600平方米光伏式停車棚建成。
“光伏用電成本更低。”項目投資方國網湖北電科院電源技術中心副主任崔一鉑介紹,該項目為全市政府機關中規模較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一期工程每年可發電13萬度供機關大樓使用,當有電動車接入停車棚充電樁時,可自動優先為車輛充電。
與此同時,打造節約型機關,漢陽區打出“組合拳”——
4月,機關食堂用餐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全員自帶餐盒用餐;
5月,打印機以租代買,并出臺打印核查制度,預計一年的紙張耗材、設備維修保養費用可較往年下降35%;
6月,成立食材價格委員會,與供應商一起,對食材進行廣泛動態詢價,僅當月就節約食材費用5萬余元;
8月,機關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占地50平方米的垃圾綜合處理轉運站即將建成,500公斤級的廚余垃圾處理器也將同步投入使用。
“這些節能改造通過社會第三方參與,實現了政企‘雙贏’。”湯紅利表示,實施綜合改造后,預計一年可節省機關大樓公共運行支出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