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電網風電、光伏利用率分別達到98.87%、99.84%,山西風電、光伏裝機雙雙突破千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25.3%。”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董事長劉宏新道出了山西近年來新能源發展的成績和未來預期,按照山西試點建設目標,2025年新能源裝機占比力爭達到40%,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6400萬千瓦,增長4060萬千瓦。
“以江西為例,2019年底,全省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合計達到4.15億千瓦,占電源總裝機的24.21%,新能源成為省內僅次于火電的第二大電源。”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于金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我國新能源裝機占比將由“十三五”末的約22%提高到2035年、2050年的38%、53%左右,2021-2030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裝機5500萬千瓦以上,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十四五”期間消納形勢依然嚴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千方百計、多措并舉減少棄風棄光電量,不斷提升新能源利用率,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達到了96.8%,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家目標要求,保障了新能源快速發展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然而,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隨著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持續擴大,電網安全風險和電量消納壓力也在逐漸加大。
成長越快“煩惱”越凸顯
“如果沒有各方面的繼續努力和有效的配套措施,消納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運行調節帶來很大難度。”劉宏新指出,作為我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山西處理新能源發展與電量消納之間的關系在全國很有代表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結合湖南省情況向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保持快速增長,消納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十三五”末,湖南省新能源裝機將接近10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20%,2021-2035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裝機接近1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30%,“十四五”及后續期間新能源消納形勢不容樂觀。
具體而言,孟慶強認為,新能源機組對系統支撐能力弱,會加大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新能源機組對系統安全運行的支撐作用明顯低于火電、水電等常規機組,在系統故障情況下,無法提供可靠有力電源支撐,容易引發連鎖脫網,已成為影響電網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
“促進新能源消納和科學有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等各方形成合力、持續努力,采取多項措施,‘十四五’期間要把健全新能源發展機制擺在重要位置。”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公司工會兼職副主席,承德供電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祁春風進一步坦言。
祁春風強調了完善并銜接相關配套政策的重要性。他表示,促進新能源消納和發展,需要根據國家能源發展總體要求,統籌制定調整新能源規劃、消納、補貼和市場化改革等各方面政策,減少相互影響與制約,防止出現補貼退坡導致市場主體不愿參與電力交易、國家消納行動計劃目標無法完成等情況的發生。
給電力平衡和運行管控帶來很大難度
“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帶來很大難度。”孟慶強表示,新能源發電出力隨機性大、設計利用小時數低,增加了系統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的難度。湖南省新能源發電高峰與用電高峰存在時間錯位,系統調峰壓力進一步加劇。
新能源一方面具有海量、分散化、單機容量小、總體數量多、分布范圍廣、機組型號多等特點,對其自身的運行管控難度高,祁春風介紹,另一方面又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等出力特性,使得常規電源不僅要跟隨負荷變化,還要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動。“以國家電網經營區為例,最大日出力波動超過1億千瓦,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的難度。”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仍在推進中,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電價機制、補償機制、投資回收機制等仍不完善,進一步影響了新能源實現廣泛優化配置。”于金鎰進一步表示。
關于如何有效降低新能源給電網運行帶來的風險,于金鎰認為,應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布局儲能電站、天然氣發電等調峰電源,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動性,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及調節靈活性。“應充分調動發電側、用戶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入網技術標準,不斷提高新能源發電對電網安全穩定和電力可靠供應的支撐。”
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平穩有序發展
迎光而上,御風而行。清潔能源是撬動能源結構調整乃至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綠色發展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如何才能實現新能源發展與電網安全的雙贏局面?如何實現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孟慶強建議,要合理安排新能源裝機布局和逐年投產時序,引導新能源有序接入。同時,加大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推進力度,滿足新能源消納需求;加大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建設、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
劉宏新同樣強調了增加調節手段的必要性。他建議,要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提高靈活性調節電源比重,引導和鼓勵發電側、用戶側建設儲能設施。還要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提高市場化消納水平。
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和呵護,需要政府的科學引導和全行業共同努力。對此,祁春風指出,要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在國家層面統籌新能源發展、消納及安全問題,加強網源、新能源與其他電源統一規劃、統一平衡。按照新能源95%利用率測算評估新增裝機,合理安排各地裝機布局和逐年投產時序,及時向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社會各界發布各地區新能源新增并網總控規模,引導新能源平穩有序發展。”
“以江西為例,2019年底,全省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合計達到4.15億千瓦,占電源總裝機的24.21%,新能源成為省內僅次于火電的第二大電源。”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于金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我國新能源裝機占比將由“十三五”末的約22%提高到2035年、2050年的38%、53%左右,2021-2030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裝機5500萬千瓦以上,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十四五”期間消納形勢依然嚴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千方百計、多措并舉減少棄風棄光電量,不斷提升新能源利用率,2019年國家電網經營區達到了96.8%,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家目標要求,保障了新能源快速發展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然而,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隨著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持續擴大,電網安全風險和電量消納壓力也在逐漸加大。
成長越快“煩惱”越凸顯
“如果沒有各方面的繼續努力和有效的配套措施,消納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運行調節帶來很大難度。”劉宏新指出,作為我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山西處理新能源發展與電量消納之間的關系在全國很有代表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結合湖南省情況向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保持快速增長,消納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十三五”末,湖南省新能源裝機將接近10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20%,2021-2035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裝機接近1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30%,“十四五”及后續期間新能源消納形勢不容樂觀。
具體而言,孟慶強認為,新能源機組對系統支撐能力弱,會加大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新能源機組對系統安全運行的支撐作用明顯低于火電、水電等常規機組,在系統故障情況下,無法提供可靠有力電源支撐,容易引發連鎖脫網,已成為影響電網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
“促進新能源消納和科學有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等各方形成合力、持續努力,采取多項措施,‘十四五’期間要把健全新能源發展機制擺在重要位置。”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公司工會兼職副主席,承德供電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祁春風進一步坦言。
祁春風強調了完善并銜接相關配套政策的重要性。他表示,促進新能源消納和發展,需要根據國家能源發展總體要求,統籌制定調整新能源規劃、消納、補貼和市場化改革等各方面政策,減少相互影響與制約,防止出現補貼退坡導致市場主體不愿參與電力交易、國家消納行動計劃目標無法完成等情況的發生。
給電力平衡和運行管控帶來很大難度
“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帶來很大難度。”孟慶強表示,新能源發電出力隨機性大、設計利用小時數低,增加了系統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的難度。湖南省新能源發電高峰與用電高峰存在時間錯位,系統調峰壓力進一步加劇。
新能源一方面具有海量、分散化、單機容量小、總體數量多、分布范圍廣、機組型號多等特點,對其自身的運行管控難度高,祁春風介紹,另一方面又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等出力特性,使得常規電源不僅要跟隨負荷變化,還要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動。“以國家電網經營區為例,最大日出力波動超過1億千瓦,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的難度。”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仍在推進中,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電價機制、補償機制、投資回收機制等仍不完善,進一步影響了新能源實現廣泛優化配置。”于金鎰進一步表示。
關于如何有效降低新能源給電網運行帶來的風險,于金鎰認為,應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布局儲能電站、天然氣發電等調峰電源,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動性,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及調節靈活性。“應充分調動發電側、用戶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入網技術標準,不斷提高新能源發電對電網安全穩定和電力可靠供應的支撐。”
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平穩有序發展
迎光而上,御風而行。清潔能源是撬動能源結構調整乃至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綠色發展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如何才能實現新能源發展與電網安全的雙贏局面?如何實現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孟慶強建議,要合理安排新能源裝機布局和逐年投產時序,引導新能源有序接入。同時,加大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推進力度,滿足新能源消納需求;加大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建設、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
劉宏新同樣強調了增加調節手段的必要性。他建議,要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提高靈活性調節電源比重,引導和鼓勵發電側、用戶側建設儲能設施。還要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提高市場化消納水平。
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和呵護,需要政府的科學引導和全行業共同努力。對此,祁春風指出,要科學規劃,引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在國家層面統籌新能源發展、消納及安全問題,加強網源、新能源與其他電源統一規劃、統一平衡。按照新能源95%利用率測算評估新增裝機,合理安排各地裝機布局和逐年投產時序,及時向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社會各界發布各地區新能源新增并網總控規模,引導新能源平穩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