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來自山東代表團的連續五屆履職的“老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長王剛對于此話題特別有發言權。
全國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長王剛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王剛除了帶著兩條關于推動建筑節能、門窗標準化立法的建議上會,還重點談及了太陽能玻璃產業的發展。在他看來,這是助力綠色能源進程、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一環。而近幾年,金晶科技還伴隨“一帶一路”戰略在馬來西亞布局太陽能玻璃項目,成為公司深耕太陽能玻璃細分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全國玻璃產能過剩嚴重、行業低價競爭日益突出。王剛說,在這一背景下,金晶科技及時調整產業方向,依托超白玻璃的優勢,深耕太陽能玻璃細分市場,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王剛介紹,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太陽能玻璃項目,是公司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玻璃行業富裕產能“走出去”的號召,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產業形成的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的成熟模式和經驗而實施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在馬來西亞計劃分兩期建設1條前板玻璃生產線和1條背板玻璃配套聯線鋼化深加工生產線,產品定位于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主要輔件,旨在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光伏組件國際知名生產商提供本地化的供貨服務,以縮短雙方的產業鏈,更好地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王剛介紹,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工程建設收尾、設備進廠安裝階段。“這是金晶科技邁向海外投資的第一步。”王剛說,項目不僅延伸了公司上下游的產業鏈,也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王剛說,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目前許多國家都正在大力開發各種應用太陽能的新技術和新材料,部分國家還制定了光伏計劃,如美國的“光伏建筑計劃”、歐洲的“百萬屋頂光伏計劃”、日本的“朝日計劃”和我國的“光明工程”。王剛表示,隨著太陽能電池板的板材料、晶體硅材料等新生產技術的開發和成本的降低,很快將突破制約全球太陽能發電行業大規模運用的瓶頸。
而作為國內第一家生產超白玻璃的企業,金晶科技產品的核心定位之一就是為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配套,目前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從光伏到光熱、從背板到面板全系列產品的公司。王剛也表示,在國內玻璃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利潤下滑的情況下,金晶科技正加大在太陽能光伏光熱、綠色建筑、工業品等領域的資源投入,開發新產品,創新既有優勢產品的組合,擁抱行業的未來。
王剛說,在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中國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企業運營的商業邏輯正在從競爭態走向共生態,企業只有不斷賦新、鏈接、跨界,緊扣行業發展的趨勢,才能在面對諸如當前的突發疫情等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時應對挑戰,化危為機。
全國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長王剛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王剛除了帶著兩條關于推動建筑節能、門窗標準化立法的建議上會,還重點談及了太陽能玻璃產業的發展。在他看來,這是助力綠色能源進程、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一環。而近幾年,金晶科技還伴隨“一帶一路”戰略在馬來西亞布局太陽能玻璃項目,成為公司深耕太陽能玻璃細分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全國玻璃產能過剩嚴重、行業低價競爭日益突出。王剛說,在這一背景下,金晶科技及時調整產業方向,依托超白玻璃的優勢,深耕太陽能玻璃細分市場,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王剛介紹,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太陽能玻璃項目,是公司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玻璃行業富裕產能“走出去”的號召,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產業形成的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的成熟模式和經驗而實施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在馬來西亞計劃分兩期建設1條前板玻璃生產線和1條背板玻璃配套聯線鋼化深加工生產線,產品定位于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主要輔件,旨在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光伏組件國際知名生產商提供本地化的供貨服務,以縮短雙方的產業鏈,更好地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王剛介紹,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工程建設收尾、設備進廠安裝階段。“這是金晶科技邁向海外投資的第一步。”王剛說,項目不僅延伸了公司上下游的產業鏈,也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王剛說,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目前許多國家都正在大力開發各種應用太陽能的新技術和新材料,部分國家還制定了光伏計劃,如美國的“光伏建筑計劃”、歐洲的“百萬屋頂光伏計劃”、日本的“朝日計劃”和我國的“光明工程”。王剛表示,隨著太陽能電池板的板材料、晶體硅材料等新生產技術的開發和成本的降低,很快將突破制約全球太陽能發電行業大規模運用的瓶頸。
而作為國內第一家生產超白玻璃的企業,金晶科技產品的核心定位之一就是為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配套,目前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從光伏到光熱、從背板到面板全系列產品的公司。王剛也表示,在國內玻璃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利潤下滑的情況下,金晶科技正加大在太陽能光伏光熱、綠色建筑、工業品等領域的資源投入,開發新產品,創新既有優勢產品的組合,擁抱行業的未來。
王剛說,在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中國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企業運營的商業邏輯正在從競爭態走向共生態,企業只有不斷賦新、鏈接、跨界,緊扣行業發展的趨勢,才能在面對諸如當前的突發疫情等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時應對挑戰,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