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光伏競、平價項目并行的最后一年,競價項目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耽擱項目進度,直至3月份大部分企業才全面實現復工復產。然而隨著競價項目并網延期政策夭折,超10GW的2019年轉結競價項目面臨降補甚至無補風險。壞消息還不止這些,2020年普通電站補貼形式或發生重大變動,在合理利用小時數機制下,多發電不等于多收益。
并網延期無望 超10GW競價項目面臨降補、無補風險
截至目前,業內翹首以盼的光伏競價項目延期并網政策仍未出臺,夭折已成大概率。
《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規定,逾期未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在申報投產所在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
據統計,2019申報的22.8GW光伏競價項目中完成并網的僅有10GW左右,尚有約10-12GW的轉結項目將在2020年并網。根據中電聯數據,2020年1~2月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1.07GW。業內人士表示,這期間并網的大部分是競價項目。
根據2019年光伏建設方案,錯過“331”并網節點的超10GW項目補貼將降低0.02元/度,若再錯過了“630”并網節點,這些項目將無法獲得補貼。
反觀項目實際建設進展,在“不可抗力”下,全國實行了交通管制、異地隔離等措施,物流運輸、設備供貨、工人復工均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電站建設如法按期進行。
考慮到現實情況,行業協會、企業一致呼吁電站并網延期政策盡早出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在對《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解讀中也指出,“考慮到因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為保障相關企業合法權益,推動相關競價項目建設工作平穩有序發展,我們擬商價格主管部門及有關方面,根據疫情情況和行業實際,認真研究并適時發布延期政策。”
若并網延期這一利好政策出臺將可以挽救部分競價項目,如今看來延期并網無望,那么對于部分競價項目而言,要么咬牙轉做平價項目,但前期的投入將如何挽回?要么放棄并網,這一行為是否又會被地方相關部門納入“黑名單”?業主可謂進退兩難。
合理利用小時數機制下 高效產品或“失效”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結轉競價項目還將面臨著補貼規則生變的風險。
在補貼退坡機制下,光伏企業致力于選用高效產品提高電站發電量,通過高收益補償此前投入的成本。然而在新的補貼形式下,電站高發電量不一定能獲得高收益。
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定,明確已按規定核準(備案)、全部機組完成并網,同時經審核納入補貼目錄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按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中央財政補貼額度。
這意味著,在2020年并網的光伏項目或按合理利用小時數領取補貼,這其中包括了超10GW的2019年轉結競價項目。
文中提到的合理利用小時數是計算電價所用的數據,和保障小時數不同。此前業內流傳三類資源區合理小時數分別為1600小時,1350小時和1100小時。
中國新能源電站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曾表示,新的補貼政策會影響有超額發電量的電站,一類是太陽資源比同類地區豐富的電站,二類是超裝電站。
此前光伏電站收益為電站發電量*度電價格,而在新的政策下,電站收益為合理利用小時數*度電價格+其余發電量*當地脫硫煤電價。
以甘肅地區100MW電站為例,其年均利用小時數為1672小時,若通過采用高效組件等技術手段將其提升至1800小時,即發電量為1.8億度。按照去年I類資源區普通光伏電站平均上網電價為0.3281元/千瓦時計算。
其電站收益為,傳統方式:1.8億度*0.3281元/千瓦時=59058000元
合理利用小時數模式:1.6億度*0.3281+0.2億度*0.3078元/千瓦時(當地脫硫煤電價)=58652000元
兩者相比較,合理利用小時數下,電站收益每年減少40.6萬元,20年就是812萬元。
在合理利用小時數機制下,新建電站通過高效組件、跟蹤支架等提高電站收益的手段將“失效”。存量電站更換高效組件等技改方式還需慎重考量收益與投入。
而如今已被業內普遍接受并有望放開的提升電站容配比也將受到阻礙。據了解,以容配比放寬到1.2:1計算,電站的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將從1500小時提高到1800小時,發電量也可以提升20%。
截至目前,上述《意見》上尚處于擬定階段,并未發布相關后續細則,各省級發改、財政、能源部門也未制定相應發展規劃。如何避免合理利用小時數不合理,在競價項目不會延期的前提下,也呼吁相關部門考慮光伏行業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合理利用小時數,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并網延期無望 超10GW競價項目面臨降補、無補風險
截至目前,業內翹首以盼的光伏競價項目延期并網政策仍未出臺,夭折已成大概率。
《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規定,逾期未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在申報投產所在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
據統計,2019申報的22.8GW光伏競價項目中完成并網的僅有10GW左右,尚有約10-12GW的轉結項目將在2020年并網。根據中電聯數據,2020年1~2月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1.07GW。業內人士表示,這期間并網的大部分是競價項目。
根據2019年光伏建設方案,錯過“331”并網節點的超10GW項目補貼將降低0.02元/度,若再錯過了“630”并網節點,這些項目將無法獲得補貼。
反觀項目實際建設進展,在“不可抗力”下,全國實行了交通管制、異地隔離等措施,物流運輸、設備供貨、工人復工均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電站建設如法按期進行。
考慮到現實情況,行業協會、企業一致呼吁電站并網延期政策盡早出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在對《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解讀中也指出,“考慮到因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為保障相關企業合法權益,推動相關競價項目建設工作平穩有序發展,我們擬商價格主管部門及有關方面,根據疫情情況和行業實際,認真研究并適時發布延期政策。”
若并網延期這一利好政策出臺將可以挽救部分競價項目,如今看來延期并網無望,那么對于部分競價項目而言,要么咬牙轉做平價項目,但前期的投入將如何挽回?要么放棄并網,這一行為是否又會被地方相關部門納入“黑名單”?業主可謂進退兩難。
合理利用小時數機制下 高效產品或“失效”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結轉競價項目還將面臨著補貼規則生變的風險。
在補貼退坡機制下,光伏企業致力于選用高效產品提高電站發電量,通過高收益補償此前投入的成本。然而在新的補貼形式下,電站高發電量不一定能獲得高收益。
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定,明確已按規定核準(備案)、全部機組完成并網,同時經審核納入補貼目錄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按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中央財政補貼額度。
這意味著,在2020年并網的光伏項目或按合理利用小時數領取補貼,這其中包括了超10GW的2019年轉結競價項目。
文中提到的合理利用小時數是計算電價所用的數據,和保障小時數不同。此前業內流傳三類資源區合理小時數分別為1600小時,1350小時和1100小時。
中國新能源電站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曾表示,新的補貼政策會影響有超額發電量的電站,一類是太陽資源比同類地區豐富的電站,二類是超裝電站。
此前光伏電站收益為電站發電量*度電價格,而在新的政策下,電站收益為合理利用小時數*度電價格+其余發電量*當地脫硫煤電價。
以甘肅地區100MW電站為例,其年均利用小時數為1672小時,若通過采用高效組件等技術手段將其提升至1800小時,即發電量為1.8億度。按照去年I類資源區普通光伏電站平均上網電價為0.3281元/千瓦時計算。
其電站收益為,傳統方式:1.8億度*0.3281元/千瓦時=59058000元
合理利用小時數模式:1.6億度*0.3281+0.2億度*0.3078元/千瓦時(當地脫硫煤電價)=58652000元
兩者相比較,合理利用小時數下,電站收益每年減少40.6萬元,20年就是812萬元。
在合理利用小時數機制下,新建電站通過高效組件、跟蹤支架等提高電站收益的手段將“失效”。存量電站更換高效組件等技改方式還需慎重考量收益與投入。
而如今已被業內普遍接受并有望放開的提升電站容配比也將受到阻礙。據了解,以容配比放寬到1.2:1計算,電站的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將從1500小時提高到1800小時,發電量也可以提升20%。
截至目前,上述《意見》上尚處于擬定階段,并未發布相關后續細則,各省級發改、財政、能源部門也未制定相應發展規劃。如何避免合理利用小時數不合理,在競價項目不會延期的前提下,也呼吁相關部門考慮光伏行業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合理利用小時數,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