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各部委對電耗指標對多晶硅門檻準入標準無法達成一致,使得《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遲遲無法推出。此背景下,力推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工信部正擬推出多晶硅產業化招標。
據了解,《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的推遲出臺已對行業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由于在2009年9月26日,發改委、工信部等10部委正式發布通知[國發(2009)38號](下稱38號文件),指出多晶硅行業存在過剩產能的情況。隨之,國內主要銀行被要求凍結對多晶硅項目的貸款,這導致國內在建多晶硅項目資金一度緊張,新建多晶硅項目亦無法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一位參與標準制訂的人士透露:“在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未出臺之前,新的多晶硅項目幾乎停滯。”業內正在等待《多晶硅準入標準》的出臺,以建設新的多晶硅項目。但由于多晶硅標準爭議難以解決,作為力推多晶硅的工信部、科技部等擬推出產業化招標,以特招的形式給新的多晶硅項目放行。
據了解,發改委與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的爭議焦點在多晶硅電耗指標。發改委要求還原電耗60千瓦時/千克,但工信部、科技部認為應定在80千瓦時/千克,雙方難以協調,因此標準難以出臺。此前,多晶硅一直被認為是高耗能產業,但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從長遠看,在太陽能電池20多年的光伏發電周期中,材料生產中所消耗的電能只需3到4年就可以達到平衡。
據悉,為了推動多晶硅的發展,工信部正在實施多晶硅產業化招標,以科研攻關的方式,上馬年產3000噸以上的大型多晶硅項目,基本上也就是一個大型多晶硅項目,競標成功的企業將分享工信部1億元的科研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