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語出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思為: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湘電股份最近無疑便為此所困擾。
退市風險 湘電股份不容易
2020年2月19日,湘電股份發布了湘電股份關于預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股權的公告。公告明確:為加快聚焦主業板塊,推進實施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資產的運營效率,公司擬在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湘電風能100%股權。
此公告一出,無疑表明一件事情——湘電股份要“買”了全資子公司湘電風能。其原因在于公司“為加快聚焦主業板塊,推進實施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資產的運營效率”。如果僅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可以理解成湘電股份為了更好地發展主業,決定放棄“細枝末節”的湘電風能,通俗來說或者可以理解成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種商業運作在商場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似乎并不值得更多關注。
但為什么湘電股份的一個商業動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呢?
相關材料顯示:湘電股份,是湘電集團有限公司集中主業部分的優良資產,于1999年注冊成立,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目前擁有全資子公司5家、控股公司3家,總資產220億元。湘電股份作為湘電集團有限公司主業部分,擁有80年的電機研制經驗,目前主要電機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電機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電機行業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從上述材料來看,湘電股份日子過得應該很不錯,畢竟牌面優勢明顯,而且還有湘電集團這棵大樹。但果真如此么?其實并不然。
2020年1月20日,湘電股份發布了湘電股份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初步則算,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6億元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3.43億元左右。因公司2018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若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為負值,將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2.1條第一項“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連續為負值”規定的情形,公司股票將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至此,湘電股份亮起了紅燈。
2020年2月20日,湘電股份再次發布湘電股份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原因同上。
此時公告的發出,無疑讓人們嗅到了一絲其他的味道。即使沒有其他的數字,僅是公告中簡單的數字和敘述就讓人看到湘電股份的“苦”。從近期湘電股份的公告中亦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窮”則思變 賣湘電風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既然湘電股份自身過得并不痛快,自然要尋求更好的方式,以便渡過難關,那出售一些盈利能力差或者虧損的資產或者公司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商業中,為了生存,即使進行割肉也不鮮見,而湘電風能從現有的數據來看,其盈利能力并不強。
材料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湘電風能的總資產為777,586.88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總資產的38%,湘電風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88,922.85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42%,湘電風能的營業收入為99,382.77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的16%。
而交易湘電風能的影響,湘電股份表示:由于風電整機業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價格上漲,加上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盈利能力差,存在一定產業發展風險;湘電風能長期大額虧損、且短期內暫時難以止損,嚴重影響公司經營業績。轉讓所持湘電風能股權,有利于減少湘電風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的不利影響,有利于公司聚焦電機、電控和軍工主業板塊,進一步優化公司產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同時有利于湘電風能引入新的體制機制,激發經營活力。本次股權轉讓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以及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如此看來,此次分手或許算的上是一次雙贏的局面——湘電股份,可以更為關注主業,獲得進一步發展,同時減輕自身的負擔;湘電風能,或許可以覓得“良主”,獲得新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一舉兩得。
傳聞鵲起 已為湘電風能覓得“良主”
這樣的商業行為,似乎并不難理解,是什么迫使湘電股份發出一份澄清公告?
其實這同樣源于湘電股份2月27日的一份公告——湘電股份關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獲得湖南省國資委批復的公告 。
公告中稱:2月26日,公司接到湘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電集團” )的通知,湘電集團已收到湖南省國資委《關于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有關問題的批復》,原則同意湘電股份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即向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數量不超過20,911.7575萬股(含20,911.7575萬股) 股票,發行價格為5.1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8,113.7863萬元(含108,113.7863萬元)。
此則公告無疑讓關注此次交易的人找到了“一絲線索”,進而有了“順藤摸瓜”的后續結論——湘電風能掛牌后會由湖南省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公司注資,屆時湘電風能將由湖南省國資委直接接管,并計劃在6月底之前完成湘電風能的轉讓。
在此基礎上,而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買家也就呼之欲出了——興湘集團大概率是湘電風能的接手方。
看起來也是有理有據。此種說法遂在坊間傳播開來。
當然,湘電股份同樣看到了此種傳聞,于是一紙公告來了,而且來得很迅速。
2020年3月2日,湘電股份發布澄清公告。公告稱,相關報道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湘電風能的股權轉讓是按國有資產處置的程序掛牌公開轉讓的,湘電風能的股權轉讓完全是市場公開行為,不存在由湖南省國資委下屬投資公司注資的事先安排。
并且,目前湘電風能股權轉讓還在預掛牌階段,沒有征集到包括興湘集團在內的任何受讓方的意愿,交易價格不能確定,能否轉讓、轉讓的具體時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同時在此強調,湘電風能因外購件質量問題產生巨額三包費用, 2018 年風電外購件質量損失 6 億元,2019 年風電外購件質量損失預計 3.97 億元。因質量問題,目前尚有 5.39 億元訴訟和仲裁未完結。由于湘電風能自身存在較多風險事項,對公司影響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能否最終轉讓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如果按照常規此事理應到此為止,“吃瓜群眾”只要安心地靜等結果就好。雖然說此事并非如坊間傳聞或者相關報道的那樣,但是湘電股份的幾份公告發布的時間點卻在很大幾率上給了人們更多的“遐想”空間,進而有了瓜田李下之嫌。當然,按照商業邏輯,我們只需理解成這一且只是時間點上的巧合,巧合而已!

湘電股份最近無疑便為此所困擾。
退市風險 湘電股份不容易
2020年2月19日,湘電股份發布了湘電股份關于預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股權的公告。公告明確:為加快聚焦主業板塊,推進實施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資產的運營效率,公司擬在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湘電風能100%股權。
此公告一出,無疑表明一件事情——湘電股份要“買”了全資子公司湘電風能。其原因在于公司“為加快聚焦主業板塊,推進實施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資產的運營效率”。如果僅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可以理解成湘電股份為了更好地發展主業,決定放棄“細枝末節”的湘電風能,通俗來說或者可以理解成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種商業運作在商場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似乎并不值得更多關注。
但為什么湘電股份的一個商業動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呢?
相關材料顯示:湘電股份,是湘電集團有限公司集中主業部分的優良資產,于1999年注冊成立,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目前擁有全資子公司5家、控股公司3家,總資產220億元。湘電股份作為湘電集團有限公司主業部分,擁有80年的電機研制經驗,目前主要電機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電機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電機行業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從上述材料來看,湘電股份日子過得應該很不錯,畢竟牌面優勢明顯,而且還有湘電集團這棵大樹。但果真如此么?其實并不然。
2020年1月20日,湘電股份發布了湘電股份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初步則算,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6億元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3.43億元左右。因公司2018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若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為負值,將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2.1條第一項“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連續為負值”規定的情形,公司股票將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至此,湘電股份亮起了紅燈。
2020年2月20日,湘電股份再次發布湘電股份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原因同上。
此時公告的發出,無疑讓人們嗅到了一絲其他的味道。即使沒有其他的數字,僅是公告中簡單的數字和敘述就讓人看到湘電股份的“苦”。從近期湘電股份的公告中亦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窮”則思變 賣湘電風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既然湘電股份自身過得并不痛快,自然要尋求更好的方式,以便渡過難關,那出售一些盈利能力差或者虧損的資產或者公司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商業中,為了生存,即使進行割肉也不鮮見,而湘電風能從現有的數據來看,其盈利能力并不強。
材料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湘電風能的總資產為777,586.88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總資產的38%,湘電風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88,922.85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42%,湘電風能的營業收入為99,382.77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8年)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的16%。

而交易湘電風能的影響,湘電股份表示:由于風電整機業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價格上漲,加上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盈利能力差,存在一定產業發展風險;湘電風能長期大額虧損、且短期內暫時難以止損,嚴重影響公司經營業績。轉讓所持湘電風能股權,有利于減少湘電風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的不利影響,有利于公司聚焦電機、電控和軍工主業板塊,進一步優化公司產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同時有利于湘電風能引入新的體制機制,激發經營活力。本次股權轉讓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以及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如此看來,此次分手或許算的上是一次雙贏的局面——湘電股份,可以更為關注主業,獲得進一步發展,同時減輕自身的負擔;湘電風能,或許可以覓得“良主”,獲得新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一舉兩得。
傳聞鵲起 已為湘電風能覓得“良主”
這樣的商業行為,似乎并不難理解,是什么迫使湘電股份發出一份澄清公告?
其實這同樣源于湘電股份2月27日的一份公告——湘電股份關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獲得湖南省國資委批復的公告 。
公告中稱:2月26日,公司接到湘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電集團” )的通知,湘電集團已收到湖南省國資委《關于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有關問題的批復》,原則同意湘電股份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即向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數量不超過20,911.7575萬股(含20,911.7575萬股) 股票,發行價格為5.1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8,113.7863萬元(含108,113.7863萬元)。
此則公告無疑讓關注此次交易的人找到了“一絲線索”,進而有了“順藤摸瓜”的后續結論——湘電風能掛牌后會由湖南省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公司注資,屆時湘電風能將由湖南省國資委直接接管,并計劃在6月底之前完成湘電風能的轉讓。
在此基礎上,而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買家也就呼之欲出了——興湘集團大概率是湘電風能的接手方。
看起來也是有理有據。此種說法遂在坊間傳播開來。
當然,湘電股份同樣看到了此種傳聞,于是一紙公告來了,而且來得很迅速。
2020年3月2日,湘電股份發布澄清公告。公告稱,相關報道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湘電風能的股權轉讓是按國有資產處置的程序掛牌公開轉讓的,湘電風能的股權轉讓完全是市場公開行為,不存在由湖南省國資委下屬投資公司注資的事先安排。
并且,目前湘電風能股權轉讓還在預掛牌階段,沒有征集到包括興湘集團在內的任何受讓方的意愿,交易價格不能確定,能否轉讓、轉讓的具體時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同時在此強調,湘電風能因外購件質量問題產生巨額三包費用, 2018 年風電外購件質量損失 6 億元,2019 年風電外購件質量損失預計 3.97 億元。因質量問題,目前尚有 5.39 億元訴訟和仲裁未完結。由于湘電風能自身存在較多風險事項,對公司影響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能否最終轉讓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如果按照常規此事理應到此為止,“吃瓜群眾”只要安心地靜等結果就好。雖然說此事并非如坊間傳聞或者相關報道的那樣,但是湘電股份的幾份公告發布的時間點卻在很大幾率上給了人們更多的“遐想”空間,進而有了瓜田李下之嫌。當然,按照商業邏輯,我們只需理解成這一且只是時間點上的巧合,巧合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