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黑天鵝起飛,大幅波動的行情令人意外,每日刷屏的疫情和行情信息大多是情緒宣泄。急劇放大的波動率背后有沒有長期穩定的價值線索?過去一年我們對比挖掘機行業和光伏行業討論α和β,挖掘機行業穩定龍頭公司具備阿爾法價值,光伏行業更多的是貝塔收益,光伏行業有阿爾法屬性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傻瓜扯扯淡” 作者:隨機漫步的傻瓜)
光伏行業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大變革,第一次是尚德英利成立MW級光伏組件生產線,第二次是保利協鑫突破冷氫化工藝占領硅料市場,第三次是隆基股份推動單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硅片。這三次分別對應光伏產業鏈三個環節組件、硅片和硅料的大幅度降本實現大規模制造推動發電成本邁向平價。以光伏組件價格為例,過去十年從4歐元降到今天不到2RMB,效率從不到10%提高到接近20%,等效成本的降幅甚至超過摩爾定律的斜率。這一切刺激光伏發電的規模增長千倍以上,成為全球主要的清潔能源之一。
在這些輝煌的背后,為何站在股票角度看光伏行業更多的是貝塔屬性而非阿爾法屬性呢?光伏行業公司的三張表不用細拆,更不必說DCF現金流貼現等等復雜分析,粗粗看過去龍頭的起起伏伏便知道行業的波動性遠超公司穩定性。行業有成長性,甚至是超級成長性,但是長期持有個股不但賺不到錢連本金都沒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光伏行業的顛覆性技術進步太快,企業始終面臨兩難局面,不做大規模沒有未來,做大規模以后難以轉身。再次復盤光伏歷史,保利協鑫研發冷氫化硅料技術的同期,有金屬硅技術路線和非晶薄膜技術路線,三條路線相互競爭相互替代。首先突破工藝瓶頸的保利協鑫迅速從5000噸規模擴大到60000噸規模,規?;瘍瀯蓐P閉了金屬硅路線和非晶薄膜路線的未來,所以鈞石能源將自己的薄膜設備打包賣給漢能太陽能,正泰光伏和新奧能源等等企業紛紛關閉投產不久的薄膜生產線。做大做強之后的保利協鑫依托硅料的壟斷優勢,順勢往下游擴產多晶電池和組件。坦白地講,一體化鞏固自身競爭優勢的做法符合邏輯。風險在于外部,趁著保利協鑫大舉布局多晶下游的時候,隆基股份推進單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的戰略。有趣的是,面對單晶滲透率的上升,保利協鑫的競爭手段是在現有設備基礎上升級為準單晶,因為協鑫的沉沒成本龐大到難以轉身。當時單晶成本高出多晶50%,當時隆基股份體量不及保利協鑫的十分之一,這些不利因素在行業趨勢面前都不是問題。三年之后的2016年單晶硅片市占率超越多晶硅片,七年之后的2020年預計單晶市占率超過80%,此役終局。
今天光伏產業鏈的主流現狀是冷氫化硅料、單晶P型硅片、PERC電池片和傳統組件工藝。往后看這些技術工藝是否穩定決定光伏行業是否具備阿爾法屬性,根據第一性原則,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往前推演一個更本質性的問題,光伏降本提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當前工藝能夠支持這個目的,我們認為顛覆性光伏技術的沖擊放緩,格局更為穩定。如果當前工藝不能支持這個目的,未來的沖擊不可忽視。
根據第一性原則,光伏是一種替代性能源,只有更好的發電性能更低的發電成本才能推動光伏對于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光伏的發展是從擺脫補貼依賴再到擺脫并網依賴的過程,最終實現全面替代火電。德國從本世紀初給予光伏補貼,光伏的巨大波動來自于補貼的巨大波動,為了減少補貼依賴,冷氫化工藝奠定了晶硅路線的優勢,消滅了非晶薄膜路線。2010年歐債危機各國削減甚至停止補貼,單晶硅片路線替代多晶硅片路線。2018年中國531大幅削減補貼,PERC電池路線替代普通單晶和傳統多晶路線。今天各國補貼波動對于光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當前主流工藝(冷氫化硅料+單晶P型硅片+PERC電池片+傳統組件工藝)成功擺脫了光伏能源對補貼的依賴,逐步具備平價上網的特征,所以全球光伏需求穩定增長,波動性大大降低。
然而光伏依然依賴于并網,電網詬病光伏的問題是糟糕的發電輸出帶來的沖擊。如何才能擺脫并網依賴?市場指責電網沒有環境保護意識沒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等等,類似說辭在上一個補貼依賴階段同樣指責過各國財政部門,所以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如果光伏行業想要迎來下一個階段的大發展依然需要降本提效擺脫并網依賴,也就是說電網不是因為有道德而是因為商業利益接納光伏。從這個意義出發,平網的概念亟待修正,不是簡單的發電側平價,而是光伏疊加儲能的綜合成本達到發電側平價,這意味著光伏和儲能成本還需要大幅下降,當前的光伏技術路線和儲能電池技術路線都面臨顛覆性技術創新。
光伏發展史是晶硅路線自我升級的過程,當前完成了從多晶到單晶的階段,當前的主流工藝將P型路線的效率成本能力發揮到極限。下一個階段是從P型單晶到N型單晶的創新,實現路徑是從晶體硅單一結構到晶體硅和非晶硅(HIT)復合結構(異質結),之前被消滅的薄膜工藝以某種形式回歸,這種復合結構具備廣闊的技術升級潛力。2013年單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實現光伏擺脫對于補貼的依賴。今天開始的N型結構替代P型結構將實現光伏擺脫對于并網的依賴。經過儲能平滑的光伏電力自由地進入電網體系之后,替代火電的萬億級市場才會出現。光伏電力完成替代火電,行業的顛覆性創新放緩,格局逐步穩定,光伏行業的阿爾法屬性或許因此慢慢出現
(來源:微信公眾號“傻瓜扯扯淡” 作者:隨機漫步的傻瓜)
光伏行業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大變革,第一次是尚德英利成立MW級光伏組件生產線,第二次是保利協鑫突破冷氫化工藝占領硅料市場,第三次是隆基股份推動單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硅片。這三次分別對應光伏產業鏈三個環節組件、硅片和硅料的大幅度降本實現大規模制造推動發電成本邁向平價。以光伏組件價格為例,過去十年從4歐元降到今天不到2RMB,效率從不到10%提高到接近20%,等效成本的降幅甚至超過摩爾定律的斜率。這一切刺激光伏發電的規模增長千倍以上,成為全球主要的清潔能源之一。
在這些輝煌的背后,為何站在股票角度看光伏行業更多的是貝塔屬性而非阿爾法屬性呢?光伏行業公司的三張表不用細拆,更不必說DCF現金流貼現等等復雜分析,粗粗看過去龍頭的起起伏伏便知道行業的波動性遠超公司穩定性。行業有成長性,甚至是超級成長性,但是長期持有個股不但賺不到錢連本金都沒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光伏行業的顛覆性技術進步太快,企業始終面臨兩難局面,不做大規模沒有未來,做大規模以后難以轉身。再次復盤光伏歷史,保利協鑫研發冷氫化硅料技術的同期,有金屬硅技術路線和非晶薄膜技術路線,三條路線相互競爭相互替代。首先突破工藝瓶頸的保利協鑫迅速從5000噸規模擴大到60000噸規模,規?;瘍瀯蓐P閉了金屬硅路線和非晶薄膜路線的未來,所以鈞石能源將自己的薄膜設備打包賣給漢能太陽能,正泰光伏和新奧能源等等企業紛紛關閉投產不久的薄膜生產線。做大做強之后的保利協鑫依托硅料的壟斷優勢,順勢往下游擴產多晶電池和組件。坦白地講,一體化鞏固自身競爭優勢的做法符合邏輯。風險在于外部,趁著保利協鑫大舉布局多晶下游的時候,隆基股份推進單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的戰略。有趣的是,面對單晶滲透率的上升,保利協鑫的競爭手段是在現有設備基礎上升級為準單晶,因為協鑫的沉沒成本龐大到難以轉身。當時單晶成本高出多晶50%,當時隆基股份體量不及保利協鑫的十分之一,這些不利因素在行業趨勢面前都不是問題。三年之后的2016年單晶硅片市占率超越多晶硅片,七年之后的2020年預計單晶市占率超過80%,此役終局。
今天光伏產業鏈的主流現狀是冷氫化硅料、單晶P型硅片、PERC電池片和傳統組件工藝。往后看這些技術工藝是否穩定決定光伏行業是否具備阿爾法屬性,根據第一性原則,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往前推演一個更本質性的問題,光伏降本提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當前工藝能夠支持這個目的,我們認為顛覆性光伏技術的沖擊放緩,格局更為穩定。如果當前工藝不能支持這個目的,未來的沖擊不可忽視。
根據第一性原則,光伏是一種替代性能源,只有更好的發電性能更低的發電成本才能推動光伏對于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光伏的發展是從擺脫補貼依賴再到擺脫并網依賴的過程,最終實現全面替代火電。德國從本世紀初給予光伏補貼,光伏的巨大波動來自于補貼的巨大波動,為了減少補貼依賴,冷氫化工藝奠定了晶硅路線的優勢,消滅了非晶薄膜路線。2010年歐債危機各國削減甚至停止補貼,單晶硅片路線替代多晶硅片路線。2018年中國531大幅削減補貼,PERC電池路線替代普通單晶和傳統多晶路線。今天各國補貼波動對于光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當前主流工藝(冷氫化硅料+單晶P型硅片+PERC電池片+傳統組件工藝)成功擺脫了光伏能源對補貼的依賴,逐步具備平價上網的特征,所以全球光伏需求穩定增長,波動性大大降低。
然而光伏依然依賴于并網,電網詬病光伏的問題是糟糕的發電輸出帶來的沖擊。如何才能擺脫并網依賴?市場指責電網沒有環境保護意識沒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等等,類似說辭在上一個補貼依賴階段同樣指責過各國財政部門,所以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如果光伏行業想要迎來下一個階段的大發展依然需要降本提效擺脫并網依賴,也就是說電網不是因為有道德而是因為商業利益接納光伏。從這個意義出發,平網的概念亟待修正,不是簡單的發電側平價,而是光伏疊加儲能的綜合成本達到發電側平價,這意味著光伏和儲能成本還需要大幅下降,當前的光伏技術路線和儲能電池技術路線都面臨顛覆性技術創新。
光伏發展史是晶硅路線自我升級的過程,當前完成了從多晶到單晶的階段,當前的主流工藝將P型路線的效率成本能力發揮到極限。下一個階段是從P型單晶到N型單晶的創新,實現路徑是從晶體硅單一結構到晶體硅和非晶硅(HIT)復合結構(異質結),之前被消滅的薄膜工藝以某種形式回歸,這種復合結構具備廣闊的技術升級潛力。2013年單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實現光伏擺脫對于補貼的依賴。今天開始的N型結構替代P型結構將實現光伏擺脫對于并網的依賴。經過儲能平滑的光伏電力自由地進入電網體系之后,替代火電的萬億級市場才會出現。光伏電力完成替代火電,行業的顛覆性創新放緩,格局逐步穩定,光伏行業的阿爾法屬性或許因此慢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