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記者Simon Mundy專訪了聯盛新能源董事長,亞洲新能源女性聯盟主席何旖莎,探討有關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的重要性及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聯盛新能源未來戰略等話題。
中國清潔能源產業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
談及“中國清潔能源產業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重要性”話題,何旖莎直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能源轉型將影響全球能源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都是責任擔當,積極落實《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中的多項協議條款,不斷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力,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機制,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實踐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穩步推進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當下中國的能源發展方向。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22.1%,比2012年高7.6個百分點。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約為59%,比2012年下降9.5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已經關閉了超過110吉瓦的高污染、低效率的小型燃煤電廠,為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作出了不懈努力。
把握政策機遇,在存量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如何看待中國新能源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機遇?”當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何旖莎坦言,中國新能源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還是客觀存在的,但關注挑戰的背后,企業更應該去牢牢把握住新能源行業的戰略機遇。近年來,政府不僅下發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以鼓勵光伏產業發展,包括精準實施光伏扶貧、完善貧困地區能源基礎設施,和積極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等,還推出了優化電源布局、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解決光伏消納的政策。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隨著新能源的補貼逐漸退坡,新能源產業向提質增效方向發展,中國新能源企業也迎來了電站后市場機遇。然而,目前很多公司的戰略目標仍停留在新增市場上,而忽略了存量市場。而聯盛新能源早已開始聚焦于運維服務,為電站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運維服務。
順應綠色發展潮流,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之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能源轉換技術的不斷變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供應服務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能源企業將越來越多地與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等實現跨界融合,“新能源+區塊鏈”,“新能源+大數據”等新的應用模式也將會層出不窮。
從新能源技術革新的角度來看,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產品逐漸成為主流。比如采光性、耐候性佳,可靠性高,正面、背面都可受光發電的雙面組件,其投資回報率更高,系統集成后系統發電功率相對于傳統單面組件電站的增益約為4%-30%。
從新能源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多樣化的跨界融合方式成為大趨勢。上海迪士尼樂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樂園采用的分布式能源多聯供技術使得能源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比傳統模式提高了大約1倍。此外,蘋果、谷歌,阿里等企業巨頭們也早已開始應用“光伏+建筑”模式。在新能源跨界融合的潮流下,聯盛新能源2019年底與中國鐵塔簽訂協議,打造“光伏+通信基站”新模式。首批項目裝機總規模約11.76MW,覆蓋超過1000個高耗能基站,為鐵塔基站提供節能減排服務和清潔能源保障。該項目不僅是“光伏+”模式的又一次有力探索,將太陽能應用領域進一步延展,同時也為未來5G的應用普及奠定了良好的清潔能源基礎。
放眼未來,聯盛將繼續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資,進一步提升自身創新實力,不斷吸納各界合作伙伴,共筑綠色未來,讓更多人享受到穩定和可負擔的清潔能源。
注:目前,Simon Mundy正在為撰寫 “Race for Tomorrow” 一書準備素材。他將在15個月內穿越六個大洲,了解各國政府、民間社會團體、當地社區以及包括聯盛在內的能源企業是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Race for Tomorrow” 一書將于2021年由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出版。
中國清潔能源產業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
談及“中國清潔能源產業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重要性”話題,何旖莎直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能源轉型將影響全球能源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都是責任擔當,積極落實《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中的多項協議條款,不斷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力,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機制,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實踐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穩步推進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當下中國的能源發展方向。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22.1%,比2012年高7.6個百分點。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約為59%,比2012年下降9.5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已經關閉了超過110吉瓦的高污染、低效率的小型燃煤電廠,為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作出了不懈努力。
把握政策機遇,在存量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如何看待中國新能源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機遇?”當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何旖莎坦言,中國新能源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還是客觀存在的,但關注挑戰的背后,企業更應該去牢牢把握住新能源行業的戰略機遇。近年來,政府不僅下發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以鼓勵光伏產業發展,包括精準實施光伏扶貧、完善貧困地區能源基礎設施,和積極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等,還推出了優化電源布局、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解決光伏消納的政策。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隨著新能源的補貼逐漸退坡,新能源產業向提質增效方向發展,中國新能源企業也迎來了電站后市場機遇。然而,目前很多公司的戰略目標仍停留在新增市場上,而忽略了存量市場。而聯盛新能源早已開始聚焦于運維服務,為電站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運維服務。
順應綠色發展潮流,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之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能源轉換技術的不斷變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供應服務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能源企業將越來越多地與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等實現跨界融合,“新能源+區塊鏈”,“新能源+大數據”等新的應用模式也將會層出不窮。
從新能源技術革新的角度來看,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產品逐漸成為主流。比如采光性、耐候性佳,可靠性高,正面、背面都可受光發電的雙面組件,其投資回報率更高,系統集成后系統發電功率相對于傳統單面組件電站的增益約為4%-30%。
從新能源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多樣化的跨界融合方式成為大趨勢。上海迪士尼樂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樂園采用的分布式能源多聯供技術使得能源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比傳統模式提高了大約1倍。此外,蘋果、谷歌,阿里等企業巨頭們也早已開始應用“光伏+建筑”模式。在新能源跨界融合的潮流下,聯盛新能源2019年底與中國鐵塔簽訂協議,打造“光伏+通信基站”新模式。首批項目裝機總規模約11.76MW,覆蓋超過1000個高耗能基站,為鐵塔基站提供節能減排服務和清潔能源保障。該項目不僅是“光伏+”模式的又一次有力探索,將太陽能應用領域進一步延展,同時也為未來5G的應用普及奠定了良好的清潔能源基礎。
放眼未來,聯盛將繼續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資,進一步提升自身創新實力,不斷吸納各界合作伙伴,共筑綠色未來,讓更多人享受到穩定和可負擔的清潔能源。
注:目前,Simon Mundy正在為撰寫 “Race for Tomorrow” 一書準備素材。他將在15個月內穿越六個大洲,了解各國政府、民間社會團體、當地社區以及包括聯盛在內的能源企業是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Race for Tomorrow” 一書將于2021年由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