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區是典型的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恢復和經濟轉型發展都迫在眉睫。如今,成片的光伏板讓這里重新煥發了生機,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12月27日,在包頭供電局東梁220KV變電站的工作間里,工作人員正緊盯著電腦屏幕進行著操作,屏幕上紅綠相間的線條不停變換,值班長小孫告訴記者,五條紅色線條代表著輸送來的“電”已經在運行狀態,意味著包頭采煤沉陷區光伏技術領跑者石拐基地項目實現了并網發電。
石拐區是典型的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恢復和經濟轉型發展都迫在眉睫。如今,成片的光伏板讓這里重新煥發了生機,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總共中標的企業有5家,項目建成以后年發電量可達9億度,實現稅收5300萬元,通過后續產業轉型發展,可帶動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預計可實現村集體收益1.25億元。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就把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放在了首位,光伏板的最低放置點是1.5米,給各類植被留下了充足的生長空間,因為內蒙古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光伏板本身有遮蔽日照的效果,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土,促進生態環境修復。”石拐區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姜山說。
“包頭采煤沉陷區光伏技術領跑者石拐基地項目總容量為100兆瓦,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的是1.5米高基礎支架形式,主要是為了保持和發展地上物的附屬經濟效益。”該項目中標企業之一——新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內蒙古包頭片區經理孟曉東介紹,為了更好地促進生態修復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可以在光伏板下面種植一些經濟類的作物,還可以進行牲畜養殖。“我們和五當召鎮政府簽訂了村集體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包括所有光伏板的清洗、地上物的清理、日常維護等工作都會雇傭當地農民,這對當地經濟有促進作用并且能帶動一些人就業。”
“該項目的實施,可以促進石拐采煤沉陷區由‘包袱’變成‘財富’,產業由‘地下’轉到‘地上’,發展方式由‘黑色’變成‘綠色’。”石拐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春介紹,石拐區曾經“因煤而興”,也“因煤而衰”,未來,將繼續轉變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27日,在包頭供電局東梁220KV變電站的工作間里,工作人員正緊盯著電腦屏幕進行著操作,屏幕上紅綠相間的線條不停變換,值班長小孫告訴記者,五條紅色線條代表著輸送來的“電”已經在運行狀態,意味著包頭采煤沉陷區光伏技術領跑者石拐基地項目實現了并網發電。
石拐區是典型的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恢復和經濟轉型發展都迫在眉睫。如今,成片的光伏板讓這里重新煥發了生機,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總共中標的企業有5家,項目建成以后年發電量可達9億度,實現稅收5300萬元,通過后續產業轉型發展,可帶動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預計可實現村集體收益1.25億元。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就把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放在了首位,光伏板的最低放置點是1.5米,給各類植被留下了充足的生長空間,因為內蒙古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光伏板本身有遮蔽日照的效果,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土,促進生態環境修復。”石拐區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姜山說。
“包頭采煤沉陷區光伏技術領跑者石拐基地項目總容量為100兆瓦,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的是1.5米高基礎支架形式,主要是為了保持和發展地上物的附屬經濟效益。”該項目中標企業之一——新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內蒙古包頭片區經理孟曉東介紹,為了更好地促進生態修復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可以在光伏板下面種植一些經濟類的作物,還可以進行牲畜養殖。“我們和五當召鎮政府簽訂了村集體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包括所有光伏板的清洗、地上物的清理、日常維護等工作都會雇傭當地農民,這對當地經濟有促進作用并且能帶動一些人就業。”
“該項目的實施,可以促進石拐采煤沉陷區由‘包袱’變成‘財富’,產業由‘地下’轉到‘地上’,發展方式由‘黑色’變成‘綠色’。”石拐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春介紹,石拐區曾經“因煤而興”,也“因煤而衰”,未來,將繼續轉變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