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朋友圈里發表過對樂視對賈躍亭好感的朋友,自己主動拉黑本帝君,無需本帝君自己動手啦。對這么明顯的龐氏騙局都不能看出來的,不配在投資圈混,也不適合創業,更不適合存在本帝君朋友圈里。所有買過樂視股票、參與樂視其他項目投資的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你肯在這個行業的生涯估計也險了,就像以前投資過臭名昭著的ITAT的人,全部在行業消失了,因為你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職業操守有問題。”
這是2017年7月16日晚間,騰訊公司創始人之一、騰訊公司終身榮譽顧問、天使投資人曾李青就樂視危機一事所發評論,疑似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還點贊了此條朋友圈動態。
按照曾李青對樂視生態的“真實”定義,看不懂賈躍亭龐氏騙局的有一大把人,不僅有以戲為生的眾多娛樂圈明星,還有自詡專業的金融機構。
賈躍亭“蒙”人之多少
“蒙眼狂奔”的賈躍亭到底蒙了多少人?
毫不夸張的說,幾乎半個中國娛樂圈都被賈請君入甕了!
據媒體統計,樂視系之一的樂視影業共吸引了19位明星入股,這其中包括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瓜子二手車代言的孫紅雷,80后青年作家郭敬明,女神angelababy之夫黃曉明,傳出軌PGone的李小璐,疑被綠了的賈乃亮,泰迪姐妹團大姐大秦嵐、泰迪姐妹團二姐霍思燕、陳赫、劉濤等人。
至于樂視體育,則吸引了劉濤、孫紅雷、賈乃亮、周迅,還有被經紀人宋喆綠了的王寶強進場。
至于在金融圈,賈躍亭講的故事同樣打動了不少金融“老司機”。
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西部證券、珠江人壽、著名牛散章建平等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以及28萬散戶都中了招,上了道。
當然,還有融創中國老總孫宏斌,這位很講“鄉情”的地產大亨在樂視網最困難的時候也曾慷慨解囊,在拿出165個“小目標”,輸血樂視474天之后,最后“黯然”退出,將165億元壞帳計提在融創中國房地產項目里了,還留下了兩句振聾發聵的名言。
再借100億我傻啊!
人有時也要愿賭服輸,我也不想留下遺憾。
孫宏斌之后,布局新能源汽車的地產首富許家印也“搭訕”過賈躍亭,后因在FF項目上有分歧,雙方未見有深入“親密”接觸。
峰回路轉,兜兜轉轉,曾李青眼中一個簡單的龐氏騙局楞是維持兩年時間,仍戳不破,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國網控股公司成最大債權人
直到近日,下周回國賈躍亭,這一早已幻滅的希望,才如隕石般砰然墜地,砸上一個很深的坑。
消息稱,賈布斯在美國申請了第11章破產保護,債務最高額度為100億美元,深圳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現“北京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資本”)、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為前三大債權人,總索賠金額分別為2.80億元、2.33億美元、2.31億美元。
英大資本是何方神圣,竟也蹚了賈躍亭的混水?
企查查顯示,英大資本成立于2015年09月16日,是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基金”)100%控股的子公司,法人代表為范育暉,注冊資本1.08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英大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17日,注冊資本為3.16億元人民幣,法人代表為馬曉燕,三位發起股東均是國字號企業,分別是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英大”)、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和航天科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
其中,國網英大認繳出資9800萬元,持有49%股份,是控股股東;中國交建認繳出資4320萬元,持股36%,是第二大股東,航天科工認繳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為15%。
股權結構顯示,國網英大是國家電網獨資子公司。
除了控股英大基金(持股49%)外,國網英大還投資了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人壽”,持股占比不詳)、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泰和”,持股占比不詳)、英大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保險”,持股占比不詳)、英大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長安”,持股3.06%)、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證券”,持股占比不詳)、國網英大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產業投資基金”,持股占比60%)等公司。
據了解,國家電網控股公司——英大資本于2016年9月踩雷樂視,距其正式成立還不到1年時間。彼時,賈躍亭對樂視超級汽車展開首輪10.8億美元融資,據媒體披露,參與首輪融資的投資者即包括英大資本,但投資金額未公布。
英大資本頻“踩雷”
另據報,繼折戟樂視后,英大資本在投資上再次“踩雷”。消息稱,A股上市公司中天能源為海外并購而設立的一只12億元的并購基金(有限合伙)遭遇退出難,由英大資本、中航信托等募集的8億元優先級資金也被牽扯其中。
英大資本發行的4只“盛世中天并購”資管計劃的合同顯示,若3年到期后未能以并購形式退出,則中天能源大股東中天資產承諾按照“資管計劃本金+10%年化收益”的對價接盤優先級資金,且提供足額流通股質押,但如今均未能落實。
投資人認為,英大資本未履行好管理職責。除這4只并購資管計劃遭遇難題外,英大資本發行的“中科建飛1號”也已經出現收益逾期,同時其投向長城集團的資管計劃也無法退出。在投資人看來,英大資本未能保證其發行的優先級產品獲得足額股票質押,有管理失職的嫌疑。
英大資本未能打包上市
據了解,自國家電網2018年12月提出深化改革十項措施后,其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步伐加快,并業已進入收官階段。公開信息顯示,英大基金、英大資本這次未能同英大證券等金融資產一同打包上市。
相關公告顯示,國家電網控股上市公司置信電氣(600517)擬發行股份收購英大集團等持有的英大證券96.67%股權、英大信托73.49%股權,同時該公司間接取得英大期貨控制權,據此英大集團旗下3大金融資產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實現上市。
據悉,本次交易由兩部分構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金。據公告計算,兩項收購的總價143.98億元,同時置信電氣公開募集配套資金3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英大證券、英大信托、英大期貨打包上市,英大基金、英大資本已呈“孤島”狀態,游離于國家電網的金融上市資產體系之外。著眼未來,這仍是國家電網需要整合的一個領域,而對英大資本來說,公司也需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肩負起國字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交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投資業績。
金融市場警鐘長鳴
賈躍亭申請破產,曾李青先前所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是長鳴警鐘,敲打著每個人的大腦。入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回過頭再看英大資本官網如下宣介,所謂的平均行業從業時間超10年,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經驗和行業影響力,多少顯得有點刺眼、刺耳。
英大基金、英大資本90%以上的員工來自于各金融機構,平均行業從業時間超過10年,碩士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員工總數70%以上,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行業影響力。
當然,金融市場雷一個接一個的爆,韭菜一茬接一茬的割,智商稅一批接一批的交,需要投資者沉痛反思之時,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深思,是誰讓“帶病”的“樂視們”上了市?

這是2017年7月16日晚間,騰訊公司創始人之一、騰訊公司終身榮譽顧問、天使投資人曾李青就樂視危機一事所發評論,疑似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還點贊了此條朋友圈動態。
按照曾李青對樂視生態的“真實”定義,看不懂賈躍亭龐氏騙局的有一大把人,不僅有以戲為生的眾多娛樂圈明星,還有自詡專業的金融機構。
賈躍亭“蒙”人之多少
“蒙眼狂奔”的賈躍亭到底蒙了多少人?
毫不夸張的說,幾乎半個中國娛樂圈都被賈請君入甕了!
據媒體統計,樂視系之一的樂視影業共吸引了19位明星入股,這其中包括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瓜子二手車代言的孫紅雷,80后青年作家郭敬明,女神angelababy之夫黃曉明,傳出軌PGone的李小璐,疑被綠了的賈乃亮,泰迪姐妹團大姐大秦嵐、泰迪姐妹團二姐霍思燕、陳赫、劉濤等人。
至于樂視體育,則吸引了劉濤、孫紅雷、賈乃亮、周迅,還有被經紀人宋喆綠了的王寶強進場。
至于在金融圈,賈躍亭講的故事同樣打動了不少金融“老司機”。
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西部證券、珠江人壽、著名牛散章建平等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以及28萬散戶都中了招,上了道。
當然,還有融創中國老總孫宏斌,這位很講“鄉情”的地產大亨在樂視網最困難的時候也曾慷慨解囊,在拿出165個“小目標”,輸血樂視474天之后,最后“黯然”退出,將165億元壞帳計提在融創中國房地產項目里了,還留下了兩句振聾發聵的名言。
再借100億我傻啊!
人有時也要愿賭服輸,我也不想留下遺憾。
孫宏斌之后,布局新能源汽車的地產首富許家印也“搭訕”過賈躍亭,后因在FF項目上有分歧,雙方未見有深入“親密”接觸。
峰回路轉,兜兜轉轉,曾李青眼中一個簡單的龐氏騙局楞是維持兩年時間,仍戳不破,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國網控股公司成最大債權人
直到近日,下周回國賈躍亭,這一早已幻滅的希望,才如隕石般砰然墜地,砸上一個很深的坑。
消息稱,賈布斯在美國申請了第11章破產保護,債務最高額度為100億美元,深圳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現“北京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資本”)、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為前三大債權人,總索賠金額分別為2.80億元、2.33億美元、2.31億美元。
英大資本是何方神圣,竟也蹚了賈躍亭的混水?
企查查顯示,英大資本成立于2015年09月16日,是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基金”)100%控股的子公司,法人代表為范育暉,注冊資本1.08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英大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17日,注冊資本為3.16億元人民幣,法人代表為馬曉燕,三位發起股東均是國字號企業,分別是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英大”)、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和航天科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
其中,國網英大認繳出資9800萬元,持有49%股份,是控股股東;中國交建認繳出資4320萬元,持股36%,是第二大股東,航天科工認繳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為15%。
股權結構顯示,國網英大是國家電網獨資子公司。
除了控股英大基金(持股49%)外,國網英大還投資了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人壽”,持股占比不詳)、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泰和”,持股占比不詳)、英大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保險”,持股占比不詳)、英大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長安”,持股3.06%)、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證券”,持股占比不詳)、國網英大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大產業投資基金”,持股占比60%)等公司。
據了解,國家電網控股公司——英大資本于2016年9月踩雷樂視,距其正式成立還不到1年時間。彼時,賈躍亭對樂視超級汽車展開首輪10.8億美元融資,據媒體披露,參與首輪融資的投資者即包括英大資本,但投資金額未公布。
英大資本頻“踩雷”
另據報,繼折戟樂視后,英大資本在投資上再次“踩雷”。消息稱,A股上市公司中天能源為海外并購而設立的一只12億元的并購基金(有限合伙)遭遇退出難,由英大資本、中航信托等募集的8億元優先級資金也被牽扯其中。
英大資本發行的4只“盛世中天并購”資管計劃的合同顯示,若3年到期后未能以并購形式退出,則中天能源大股東中天資產承諾按照“資管計劃本金+10%年化收益”的對價接盤優先級資金,且提供足額流通股質押,但如今均未能落實。
投資人認為,英大資本未履行好管理職責。除這4只并購資管計劃遭遇難題外,英大資本發行的“中科建飛1號”也已經出現收益逾期,同時其投向長城集團的資管計劃也無法退出。在投資人看來,英大資本未能保證其發行的優先級產品獲得足額股票質押,有管理失職的嫌疑。
英大資本未能打包上市
據了解,自國家電網2018年12月提出深化改革十項措施后,其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步伐加快,并業已進入收官階段。公開信息顯示,英大基金、英大資本這次未能同英大證券等金融資產一同打包上市。
相關公告顯示,國家電網控股上市公司置信電氣(600517)擬發行股份收購英大集團等持有的英大證券96.67%股權、英大信托73.49%股權,同時該公司間接取得英大期貨控制權,據此英大集團旗下3大金融資產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實現上市。
據悉,本次交易由兩部分構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金。據公告計算,兩項收購的總價143.98億元,同時置信電氣公開募集配套資金3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英大證券、英大信托、英大期貨打包上市,英大基金、英大資本已呈“孤島”狀態,游離于國家電網的金融上市資產體系之外。著眼未來,這仍是國家電網需要整合的一個領域,而對英大資本來說,公司也需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肩負起國字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交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投資業績。
金融市場警鐘長鳴
賈躍亭申請破產,曾李青先前所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是長鳴警鐘,敲打著每個人的大腦。入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回過頭再看英大資本官網如下宣介,所謂的平均行業從業時間超10年,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經驗和行業影響力,多少顯得有點刺眼、刺耳。
英大基金、英大資本90%以上的員工來自于各金融機構,平均行業從業時間超過10年,碩士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員工總數70%以上,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行業影響力。
當然,金融市場雷一個接一個的爆,韭菜一茬接一茬的割,智商稅一批接一批的交,需要投資者沉痛反思之時,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深思,是誰讓“帶病”的“樂視們”上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