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群眾拔掉窮根,實現人脫貧、縣摘帽,關鍵還是得從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康保縣委副書記、縣長魏紅俠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康保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康保狠抓產業就業扶貧,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光伏扶貧、特色種養加工等特色扶貧產業,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如今,光伏扶貧成為支柱。建成230個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和分布式電站,1個10萬千瓦集中式電站,光伏扶貧電站裝機總容量達18.3萬千瓦,每年收益超過1億元,全縣195個貧困村實現了光伏扶貧全覆蓋。
同時,康保縣加強與乾信牧業等10余家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合作,依托其市場和品牌優勢,通過資金入股、資產租賃、土地流轉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帶動2.1萬戶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000多元。全縣扶農公司和龍頭企業流轉耕地27萬畝,規模化種植蕎麥、胡麻等旱作雨養作物,加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涉農企業流轉退耕地37萬畝,建設檸條原料林基地,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化。
為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康保縣還創建了“一改三全五改變”扶貧新模式,通過促進轉移就業、擴大本地就業、幫助臨時務工就業、公益崗兜底就業四種途徑,確保貧困戶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針對有勞動力且愿意外出就業的貧困群眾,康保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智能就業服務系統”,實現企業用工與群眾需求雙向選擇、精準對接,實現轉移就業5800多人。
依托康保經濟開發區的20家企業,構建了“三公里內就業服務圈”,通過扶持建設一批扶貧車間和扶貧微工廠,可以吸納3100多名群眾在縣內就業。
依托兩家勞務派遣公司,在縣城集中安置區形成臨時用工勞務市場,專車接送、當日結算,累計帶動搬遷群眾季節性務工7500余人次。
全縣設立保潔員、道路養護員等六大類2.2萬個公益崗,幫助勞動力弱的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確保兜底性工資收入。
康保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康保狠抓產業就業扶貧,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光伏扶貧、特色種養加工等特色扶貧產業,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如今,光伏扶貧成為支柱。建成230個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和分布式電站,1個10萬千瓦集中式電站,光伏扶貧電站裝機總容量達18.3萬千瓦,每年收益超過1億元,全縣195個貧困村實現了光伏扶貧全覆蓋。
同時,康保縣加強與乾信牧業等10余家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合作,依托其市場和品牌優勢,通過資金入股、資產租賃、土地流轉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帶動2.1萬戶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000多元。全縣扶農公司和龍頭企業流轉耕地27萬畝,規模化種植蕎麥、胡麻等旱作雨養作物,加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涉農企業流轉退耕地37萬畝,建設檸條原料林基地,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化。
為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康保縣還創建了“一改三全五改變”扶貧新模式,通過促進轉移就業、擴大本地就業、幫助臨時務工就業、公益崗兜底就業四種途徑,確保貧困戶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針對有勞動力且愿意外出就業的貧困群眾,康保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智能就業服務系統”,實現企業用工與群眾需求雙向選擇、精準對接,實現轉移就業5800多人。
依托康保經濟開發區的20家企業,構建了“三公里內就業服務圈”,通過扶持建設一批扶貧車間和扶貧微工廠,可以吸納3100多名群眾在縣內就業。
依托兩家勞務派遣公司,在縣城集中安置區形成臨時用工勞務市場,專車接送、當日結算,累計帶動搬遷群眾季節性務工7500余人次。
全縣設立保潔員、道路養護員等六大類2.2萬個公益崗,幫助勞動力弱的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確保兜底性工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