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迎來新的機會。
6月底,國家能源局公告顯示,第二批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總規模280兆瓦,按照區域分配的是:內蒙古60兆瓦、新疆60兆瓦、甘肅60兆瓦、青海50兆瓦、寧夏30兆瓦、陜西20兆瓦。而去年3月啟動第一批招標時,總規模僅為20兆瓦,項目只在甘肅省敦煌市開展。
保利協鑫、賽維LDK、無錫尚德、英利綠色能源等多家光伏行業巨頭相關負責人均明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將參與此次競標,目前已開始尋找大型發電集團合作者組團,“去年全年,全國總裝機容量不過300兆瓦,這次是個超級大蛋糕,不容錯過。”一位光伏企業人士說。
據記者了解,在國家能源局公告之后,高盛公司特意召開了一次小范圍光伏行業的討論會,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等國內一線大廠均有參加,在會議上就明確了大規模招標將成為一個主要形式,而上網電價將不會推出。
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這種大規模的上網發電招標未來將一年舉行一次,2011年,招標的規模將達到500兆瓦。中國光伏企業是否正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仍是“價低者得”
此次招標始于年初。
據一位能源局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今年1月,就已經向上述六省區和西藏、云南發出了上報光伏電站的通知,要求每個省總規模控制在100兆瓦以內,而且可以就近入網、本地消耗。“其中西藏和云南沒有上報,而其他省區總額加起來得到了最終280兆瓦的總量。”
根據規定,此次投標企業可以自主選擇光伏產品類別,即多晶硅、單晶硅、薄膜任選其一或自行組合,但對產品類別有轉化率的要求。其中,單晶光伏不能低于15%、多晶不能低于14%、薄膜不能低于6.5%。
“今年的二次招標啟動,主要是鑒于去年敦煌項目的良好效應,當時10兆瓦的項目引起了50家企業的爭奪,僧多粥少,企業抱怨不已,今年就在吸取去年經驗的基礎上擴大了規模。”上述能源局人士透露。
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此次大規模集中招標,能源局有兩個意圖:一是能源局和相關部門可能在短期內不再推出上網電價,轉而以一年一次的集中招標形式來推進光伏產業。“上網電價不一定適合中國,至少目前還不適合,我國光伏裝機容量小而且因為國土大難以界定合適的價格,因此現在這種大規模集中招標的形式比較符合國情。”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另外,能源局等部門已經對一些發電巨頭攜手光伏企業私下在西部圈地引起警覺,認為這可能會擾亂整個光伏市場,以后將對私自在西部圈地的項目從嚴審批。事實上,在去年敦煌項目之后,我國西部就掀起了一股光伏發電圈地熱潮,其中僅業內老大無錫尚德就攜手中節能等與陜西、青海、寧夏和四川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上述四省區開發光伏并網太陽能項目,總量1800兆瓦,總投資達300億元。
“現在很多省區為了拉動招商引資,大項目總會優先考慮在本省投資的光伏企業,即便質量和價格不是很理想,也會獲得項目,把一些實力強的企業拒之門外,而且很多地方項目都是先建設再上報審批,現在如果不加以管制,將造成一擁而上的局面。能源局現在態度已經明確,將不再鼓勵發電企業私自去圈地。”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對于此次招標價格,一位已經購買了招標書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低價仍是最為核心的,按照標書規定,此次仍將遵循“最低者中標”的原則。在去年的敦煌項目,就曾爆出了0.69元/度的超低投標價,而最后定的標桿電價為1.09元/度。未中標企業多認為,這是兩個很難接受的價格,是金融危機低谷期消耗庫存設備的無奈之舉。
“這次招標與上次不同的是,要求企業報價‘有理由、有根據’,比如運行25年的成本核算等數據。”一位曾參與去年競標的大型光伏企業負責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之下,應該很難有去年那樣的超低價出現。”
組團招標
與敦煌項目一樣,此次競標者仍將以組團的形式出現。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此次招標規定,光伏組件廠商可以獨立投標,也可以與光伏發電投資商捆綁投標,但投資商不能單獨投標,必須捆綁光伏組件廠商。
“這次的主角依然是大的發電集團。”中投顧問首席能源分析師姜謙對記者說,他分析,這次項目規模龐大,都在20個兆瓦上下,投資需要數億元,一般的組件公司并不具備這種實力,而且如果低價中標,贏利風險也很大,因此在二次招標中,仍是以國電、華電等五大電力集團和其他國有發電公司為主,很難有光伏企業自己單獨競標。
而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在國內唯一一家由光伏企業獨資建設投產的光伏電站為徐州20兆瓦項目,此電站為保利協鑫所屬,此電站投資4.2億元,于去年12月28日并網發電,硅料提供商為江蘇中能,工程總承包為中環工程,而這兩個公司均為保利協鑫子公司,而保利協鑫資本雄厚,旗下有多個熱電站,這也是其獨立完成此項目的原因。
“這一次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