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競爭優選申報電價出爐,某企業報出的兩個0.36元/千瓦時的電價,成為領跑者基地歷史上首個低于平價上網且無補貼的電價。雖然第三批領跑者計劃青海兩個基地報出了低于當地脫硫煤標桿電價的上網電價,但該省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是參照水電電價執行,仍然需要國家補貼。
所以,上述0.36元/千瓦時體現了領跑者計劃及領跑基地的實施,對于推動中國光伏發電技術提升及度電成本降低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同時,在我國光伏行業即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之時,這也意味著光伏領跑者計劃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將暫告一段落。
從技術和成本角度看,投出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且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電價,這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大部分光伏領跑基地的實施,不僅擔負著降本的重要任務,從大同一期開始,這些光伏領跑者項目還肩負了另一項其他發電行業所不具備的使命——環境治理。
在首批國家領跑基地大同一期的實施中,中標企業之一——陽光電源的項目在建設中有一項任務是煤矸石場自燃的生態治理。為此,陽光電源花費了上千萬,先后治理了超過2萬平米的隱蔽火區面積和超過8000平米的露頭火剝離面積;第二批領跑者基地中的陽泉、芮城、烏海、包頭等除了延續礦坑治理功能外,還加入了農光、林光互補的地方扶貧效益;到了第三批基地,白城、達拉特旗等基地則加大了對生態治理的要求,分別提出鹽堿地治理生態恢復和沙漠生態植被恢復等要求。
作為有可能是最后三個的領跑基地,中標企業能否很好的完成地方政府對生態治理的要求,值得關注。
從周邊效益和生態環境角度,投出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的上網電價,但完不成生態治理任務,或許是不合理的。從投標企業角度看,盡可能投出最低價并中標,是合理的;但從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推動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的角度分析,在推動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前提下,如何讓中標企業在完成光伏電站建設的同時,還能對當地生態恢復起到推動作用,才是合理的。
在此前已經并網白城領跑者基地中,大部分土地均為鹽堿地,正泰新能源已經做好了前期不盈利的準備,他們計劃三到五年做好全場地的農業設施建設,讓已經荒廢了上百年的不可利用的鹽堿地發生質變,逐漸降低鹽堿度,目標十年后達到可種植的土壤標準。
目前,距離達拉特旗一期建成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光伏電站對于生態環境的修復作用已經凸顯,光伏組件下方的沙漠中已經陸續長出草來,并且中廣核、國家電投等中標企業已經開始了固沙、治沙的工作。
據達拉特旗光伏領跑基地辦公室相關專家介紹,沙漠生態修復需要循序漸進,首先要通過建設立式沙障或平鋪式沙障進行固沙,但這一步驟的固沙效果僅有2-3年,之后必須要種植沙柳等固沙植物,否則沙障的效果將難以維系,按這種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每畝大約需要花費2000元。達拉特旗計劃統一在沙地中種植紅棗樹、黃芪、黃芩等經濟和藥用作物,目標是三年后實現生態治理的效果。
而在二期中,達拉特旗計劃在每個標段中安排20MW農業光伏大棚設施的建設,在沙漠中建設農業大棚,顯然這個挑戰更大,成本也會更高。據測算,每畝的改造成本可能高達3000元/畝。盡管初期投入增加,但是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就業崗位,同時也產生了更具價值的長期環境、經濟效益。
從實施過程看,白城和達拉特旗對光伏領跑基地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國家層面和光伏產業層面的榮譽上,還體現在通過新能源產業改善當地生態等環境效益上,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正因如此,地方政府才有更強的動力去推動更好的完成領跑基地的建設。
這些GW級規模電站建成后,讓更多的人認可新能源的應用,同時認可光伏為生態恢復所帶來的價值,是更值得基地參建人員自豪的事情。
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的投標電價是合理的,但生態環境因光伏電站的建設運營而有效改善,這樣的“合理性”更具價值。之所以有業內人士擔心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是盲目的,正是出于對低價之下中標企業能否有效完成當地生態治理任務的擔憂。
很多年后,對于這三批光伏領跑基地實施所產生的意義和價值,全社會將會有一個更加全面、清晰的判斷。
所以,上述0.36元/千瓦時體現了領跑者計劃及領跑基地的實施,對于推動中國光伏發電技術提升及度電成本降低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同時,在我國光伏行業即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之時,這也意味著光伏領跑者計劃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將暫告一段落。
從技術和成本角度看,投出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且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電價,這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大部分光伏領跑基地的實施,不僅擔負著降本的重要任務,從大同一期開始,這些光伏領跑者項目還肩負了另一項其他發電行業所不具備的使命——環境治理。
在首批國家領跑基地大同一期的實施中,中標企業之一——陽光電源的項目在建設中有一項任務是煤矸石場自燃的生態治理。為此,陽光電源花費了上千萬,先后治理了超過2萬平米的隱蔽火區面積和超過8000平米的露頭火剝離面積;第二批領跑者基地中的陽泉、芮城、烏海、包頭等除了延續礦坑治理功能外,還加入了農光、林光互補的地方扶貧效益;到了第三批基地,白城、達拉特旗等基地則加大了對生態治理的要求,分別提出鹽堿地治理生態恢復和沙漠生態植被恢復等要求。
作為有可能是最后三個的領跑基地,中標企業能否很好的完成地方政府對生態治理的要求,值得關注。
從周邊效益和生態環境角度,投出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的上網電價,但完不成生態治理任務,或許是不合理的。從投標企業角度看,盡可能投出最低價并中標,是合理的;但從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推動光伏領跑基地建設的角度分析,在推動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前提下,如何讓中標企業在完成光伏電站建設的同時,還能對當地生態恢復起到推動作用,才是合理的。
在此前已經并網白城領跑者基地中,大部分土地均為鹽堿地,正泰新能源已經做好了前期不盈利的準備,他們計劃三到五年做好全場地的農業設施建設,讓已經荒廢了上百年的不可利用的鹽堿地發生質變,逐漸降低鹽堿度,目標十年后達到可種植的土壤標準。
目前,距離達拉特旗一期建成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光伏電站對于生態環境的修復作用已經凸顯,光伏組件下方的沙漠中已經陸續長出草來,并且中廣核、國家電投等中標企業已經開始了固沙、治沙的工作。
據達拉特旗光伏領跑基地辦公室相關專家介紹,沙漠生態修復需要循序漸進,首先要通過建設立式沙障或平鋪式沙障進行固沙,但這一步驟的固沙效果僅有2-3年,之后必須要種植沙柳等固沙植物,否則沙障的效果將難以維系,按這種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每畝大約需要花費2000元。達拉特旗計劃統一在沙地中種植紅棗樹、黃芪、黃芩等經濟和藥用作物,目標是三年后實現生態治理的效果。
而在二期中,達拉特旗計劃在每個標段中安排20MW農業光伏大棚設施的建設,在沙漠中建設農業大棚,顯然這個挑戰更大,成本也會更高。據測算,每畝的改造成本可能高達3000元/畝。盡管初期投入增加,但是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就業崗位,同時也產生了更具價值的長期環境、經濟效益。
從實施過程看,白城和達拉特旗對光伏領跑基地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國家層面和光伏產業層面的榮譽上,還體現在通過新能源產業改善當地生態等環境效益上,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正因如此,地方政府才有更強的動力去推動更好的完成領跑基地的建設。
這些GW級規模電站建成后,讓更多的人認可新能源的應用,同時認可光伏為生態恢復所帶來的價值,是更值得基地參建人員自豪的事情。
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的投標電價是合理的,但生態環境因光伏電站的建設運營而有效改善,這樣的“合理性”更具價值。之所以有業內人士擔心低于脫硫煤標桿電價是盲目的,正是出于對低價之下中標企業能否有效完成當地生態治理任務的擔憂。
很多年后,對于這三批光伏領跑基地實施所產生的意義和價值,全社會將會有一個更加全面、清晰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