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沙漠里面能種水稻?光伏治沙讓荒漠變良田
【解說】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1500萬畝,在磴口縣境內就有426.9萬畝,過去,荒漠化一直是制約當地發展的頑疾。而在7月下旬,記者從磴口縣前往烏蘭布和沙漠光伏治沙基地,一路上并沒有看到想象中的黃沙漫天,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光伏板和點綴其中的盎然綠意。道路兩側,柳樹、榆樹和灌木叢組成的防風固沙林郁郁蔥蔥,沙漠中還有一片片水稻長勢正旺。
【解說】沙漠里是怎樣種出水稻的?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歸功于一種新型材料——防水透氣沙的使用。為了能展示得更清楚,工作人員現場開始“表演”。
【現場音】來,看我給你們表演一下,這樣更直觀一些。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園林局局長 楊國山
防水透氣沙,它這個特點就是防水透氣,在沙漠耕作層以下80公分以下鋪一層防水透氣沙,保住水以后,然后我們就把它改造成現在的水稻田。
【解說】沙漠變良田,得益最多的是當地農民。據工作人員介紹,如今每畝沙漠水稻年產大米350斤,沙漠里光照足、溫差大,加上全程實現綠色有機種植,稻米品質好,售價也高,平均一畝沙漠稻能給當地農民帶來7000元左右的收益。此外,當地還在開發稻漁共生立體農業,平均每畝地節水300到400方,水產產量亦喜人。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園林局局長 楊國山
它養魚模式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養魚模式,叫高效低碳流水養殖池。它這個就是自動打氧自動飼喂,自動排糞,我們現在的這五條池子,今年預計產鮮魚30萬斤。
【解說】稻田間,一只只低矮圓柱立在其中,這是給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預留的基座。沙漠上的光伏板既能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溫度,減少水分蒸發,還會降低風速,利于板下植物扎根生長。光伏板下種水稻,這也僅是光伏治沙眾多經濟模式中的一種。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磴口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袁海文
通過光伏治沙,我們現在形成了以沙為主的五個產業,第一個產業利用光伏板上面的光照,在地下種中草藥;第二個種水稻;第三個我們種了一些紫花苜蓿;第四個我們搞了一些魚荒互補;第五個搞了一些林果經濟。通過這幾年光伏治沙這一片由過去的林草覆蓋率不到8%,我們已經達到了75%以上。
【解說】據悉,目前,磴口縣沙漠治理面積已達到28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的0.04%擴大到現在的20.2%。在2018年8月,磴口烏蘭布和沙漠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解說】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1500萬畝,在磴口縣境內就有426.9萬畝,過去,荒漠化一直是制約當地發展的頑疾。而在7月下旬,記者從磴口縣前往烏蘭布和沙漠光伏治沙基地,一路上并沒有看到想象中的黃沙漫天,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光伏板和點綴其中的盎然綠意。道路兩側,柳樹、榆樹和灌木叢組成的防風固沙林郁郁蔥蔥,沙漠中還有一片片水稻長勢正旺。
【解說】沙漠里是怎樣種出水稻的?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歸功于一種新型材料——防水透氣沙的使用。為了能展示得更清楚,工作人員現場開始“表演”。
【現場音】來,看我給你們表演一下,這樣更直觀一些。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園林局局長 楊國山
防水透氣沙,它這個特點就是防水透氣,在沙漠耕作層以下80公分以下鋪一層防水透氣沙,保住水以后,然后我們就把它改造成現在的水稻田。
【解說】沙漠變良田,得益最多的是當地農民。據工作人員介紹,如今每畝沙漠水稻年產大米350斤,沙漠里光照足、溫差大,加上全程實現綠色有機種植,稻米品質好,售價也高,平均一畝沙漠稻能給當地農民帶來7000元左右的收益。此外,當地還在開發稻漁共生立體農業,平均每畝地節水300到400方,水產產量亦喜人。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園林局局長 楊國山
它養魚模式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養魚模式,叫高效低碳流水養殖池。它這個就是自動打氧自動飼喂,自動排糞,我們現在的這五條池子,今年預計產鮮魚30萬斤。
【解說】稻田間,一只只低矮圓柱立在其中,這是給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預留的基座。沙漠上的光伏板既能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溫度,減少水分蒸發,還會降低風速,利于板下植物扎根生長。光伏板下種水稻,這也僅是光伏治沙眾多經濟模式中的一種。
【同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磴口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袁海文
通過光伏治沙,我們現在形成了以沙為主的五個產業,第一個產業利用光伏板上面的光照,在地下種中草藥;第二個種水稻;第三個我們種了一些紫花苜蓿;第四個我們搞了一些魚荒互補;第五個搞了一些林果經濟。通過這幾年光伏治沙這一片由過去的林草覆蓋率不到8%,我們已經達到了75%以上。
【解說】據悉,目前,磴口縣沙漠治理面積已達到28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的0.04%擴大到現在的20.2%。在2018年8月,磴口烏蘭布和沙漠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