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產業迅猛發展,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第一生產大國,其中5家企業躋身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的前十位。但在光伏裝備制造領域,全球前十強一直被歐美企業壟斷,中國企業缺乏國際話語權。
如今,唐景庭算了一筆賬:2009年,全球光伏裝備制造市場總銷售收入為77億美元。其中,美國AppliedMaterials公司位居榜首,其光伏設備銷售收入超過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3億元),日本NPCIncorporated公司排名第十,光伏裝備業務總額約1億美元。2009年,盡管受金融危機沖擊,48所光伏裝備銷售收入已達3.5億元,今年可望突破10億元,完全有能力與歐美企業爭高下。
目前它的產品出口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16個國家。
企業最該關注什么?
就光伏產業來看, 有人說等政策出臺, 如去年是金太陽, 今年該是光伏上網電價法。這一切無疑都是利好的消息, 因為政策啟動, 市場馬上顯效果。在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 啟步時國家的資助是十分必要的, 世界其它各國都有類似的作法。
可是, 從一個產業發展看, 不可能依靠國家補助來生存下去, 即補貼是暫時的, 而且如陽光一般, 溫暖了所有大地。今天在市場競爭中, 最終還是依靠實力來實現差異化,否則的企業就會使用一招,打價格戰,那是無實力的表現,對于產業發展非常不利。
觀察今天中國的光伏產業, 與其它產業有共同之處, 企業太分散, 缺乏的是競爭實力。從經濟規律看, 產業到一定的階段, 優勝劣汰, 必須要集中, 形成幾家大的領導骨干企業。所以實現差異化是必由之路。
由此, 中電48所敢于提出目標, 爭取2010年進入光伏設備的前10之中, 是差異化的第一步, 值得推崇。
如何實現差異化
相信一條真理, 化多少勞動(包括人力,財力及物力), 就會有多大的收獲, 并沒有捷徑。只要有心, 客觀地不斷的分析自已與先進之間的差距, 就應該找出主攻的方向,通常堅持是最難的。
已經邁出第一步是不易的, 中國企業缺乏國際話語權是長久以來的事,期盼中電48所在光伏設備領域中有新的突破, 能有好的消息不斷的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