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點發展,應該更有利于戶用光伏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一直有一種感覺:當前戶用光伏發展的節奏被市場綁架了。在光伏發電所有細分市場中,戶用市場是單位建設成本最高、產品最難標準化、補貼最不容易被取消、不同利益代表人分歧最大的市場,但在現實中卻是補貼呼聲最高、動輒被告事關幾十萬人生活的市場,這難免會給戶用光伏補貼政策的制定者造成巨大壓力,甚至被綁架。
1月28、29兩日的發改委光伏電價討論會,反映著戶用光伏市場的巨大分歧。有單晶代表企業認為戶用和工商業分布式補貼可以不給,有龍頭企業代表認為分布式光伏補貼完全可以再降一些,給5分錢就夠了,更有希望能將戶用分布式補貼提升到0.2元/千瓦時以上的。
2月18、19兩日的能源局光伏管理討論會,也反映著戶用光伏市場的巨大分歧。會議前戶用光伏補貼政策要“單列”、要最高標準的呼聲甚高,會議后戶用光伏“單列”了、補貼標準也初定偏高的0.18元了,可光伏人卻嚴重地分歧了:有認為補貼總額只有30億元,補貼了戶用市場,就補貼不了其他市場,應當限制戶用市場規模;也有認為2019年的3GW戶用光伏規劃,再扣除“531”遺留的0.5GW實在太少了,應當擴大戶用市場規模。
一位過去從事電器、太陽能熱水器銷售、現在從事戶用光伏推廣的微信朋友對老紅說:“我覺得戶用光伏,永遠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規模問題,開發推廣費用,維護費用等等原因導致戶用的安裝成本較高,戶用永遠做不到平價上網,所以當補貼取消的時候,戶用的經銷商都會撤退,這樣前期安裝的項目都會成為孤兒”。
前兩天參加了一個戶用光伏會議,基調甚至有些悲壯,悲壯到要呼吁:戶用光伏企業要做好“十月以前搶裝,十月以后沒事兒干”的準備!
諸如此類,如此矛盾、痛苦的市場,為什么一定要積極發展?
老紅也有過對戶用光伏市場很矛盾、被綁架的感覺。去年“112”后的一天,遇到一位成功的戶用光伏市場企業家,聊起當時尷尬的光伏市場:雖然“531”的絕望好像被“112”的希望替代了,但國家補貼款的嚴重不足卻是個改變不了的事實。老紅說:如果真沒錢補戶用呢?這位企業家加重了語氣:那戶用市場就完了,怎么可能?!一時無語的老紅便脫口而出:晚幾年發展戶用光伏有什么不可以嗎?
雖然是脫口而出,但事后想來,“晚幾年發展”卻是有著背后的邏輯:
當前全球戶用光伏市場沒有持續、規模成功的商業模式。一個規模市場的成功,在于金融資本的規模進入帶來壟斷企業的出現,金融資本的規模進入,又在于規模市場中有無可以快速、持續、規模成功的商業模式。縱觀全球戶用光伏市場發展過程,歐美國家十五年時間,中國五年時間,因為規模擴張帶來規模成本的不成比例,結果只有階段性成功企業,沒有持續、規模成功的企業。
當前的戶用光伏政策沒能發揮支持戶用市場升級的作用。中國光伏在許多方面走在世界前面,但戶用光伏卻走在了后面,當成熟國家戶用市場已經在向生態化發展的時候,中國戶用市場卻還停留在簡單發電和低價競爭的階段。當前市場成熟國家已經在“光伏+儲能”虛擬電站的基礎上,實施電力的交易、共享和生態化發展探討,不久前殼牌收購了歐洲最大儲能電池制造商Sonnen,目標在于它的兩個平臺SonnenCommunity和SonnenFlatcity。前者可以將分布式發電、電池技術與物聯網進行結合,創建了一個新的電力購買和銷售平臺,幫助個人用戶把多余的電力以每月20歐元甚至更低的費用在平臺上進行銷售。后者可以將過剩、沒有被利用的發電資源進行整合,共享給數以萬計的家庭。中國光伏人都知道這是戶用市場的方向,但是也知道當前的戶用市場政策不足以支持這一方向。
當前的戶用光伏政策沒有發揮扶優汰劣的效果。當前中國的戶用光伏政策,是普惠的政策,對于市場中大量未來不屬于光伏產業的企業,不但發揮不了扶優汰劣的作用,反而常常被這些企業綁架著。帶來的結果就是,已經找到成功商業模式的企業,不能快速、持續、規模的復制,未來不屬于光伏產業的企業,卻在不斷增加成功模式企業的擴張的成本。合理的戶用市場政策效果應當是:讓晴天科技這樣優秀的戶用市場企業心無旁騖地在戶用市場快速發展,讓更多的經銷商心無旁騖地加入到天合戶用的能源物聯網思維、正泰戶用的金融思維的服務平臺上。
先易后難、先大型光伏后戶用光伏是一個普遍的國際現象。縱觀全球光伏應用市場,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先發展大型光伏電站,后發展戶用光伏電站,有土地資源的先發展大型光伏電站,沒土地資源的只好發展戶用光伏電站。印度和中東國家土地資源豐厚,大型光伏電站大行其道。美國西部土地資源豐厚,大型電站和分布式戶用同步發展。歐洲和日本土地資源有限,主要發展分布式戶用光伏。只有土地豐厚的澳大利亞,好像成為一個特例。
對于流傳出的戶用補貼政策,晶科的姚峰推論:“兩年之內,戶用會把中國能裝戶用的屋頂全部裝完,然后排隊等補貼”。如政策結果如此,這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戶用光伏政策。
既然當前積極的補貼政策不能幫助戶用市場做到最優,為什么不可以采取不那么積極的政策,為什么不可以降低補貼標準讓戶用光伏市場發展得慢一點?老紅的《戶用光伏創業企業到了抉擇的時刻》發布后,有讀者說“戶用光伏的未來應該在以光伏為核心技術和應用的光伏+方面……因此需要幾年的發展歷程做積淀”。
對于戶用光伏政策,“光伏們”則說:“不存在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光伏政策,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光伏政策。”
一直有一種感覺:當前戶用光伏發展的節奏被市場綁架了。在光伏發電所有細分市場中,戶用市場是單位建設成本最高、產品最難標準化、補貼最不容易被取消、不同利益代表人分歧最大的市場,但在現實中卻是補貼呼聲最高、動輒被告事關幾十萬人生活的市場,這難免會給戶用光伏補貼政策的制定者造成巨大壓力,甚至被綁架。
1月28、29兩日的發改委光伏電價討論會,反映著戶用光伏市場的巨大分歧。有單晶代表企業認為戶用和工商業分布式補貼可以不給,有龍頭企業代表認為分布式光伏補貼完全可以再降一些,給5分錢就夠了,更有希望能將戶用分布式補貼提升到0.2元/千瓦時以上的。
2月18、19兩日的能源局光伏管理討論會,也反映著戶用光伏市場的巨大分歧。會議前戶用光伏補貼政策要“單列”、要最高標準的呼聲甚高,會議后戶用光伏“單列”了、補貼標準也初定偏高的0.18元了,可光伏人卻嚴重地分歧了:有認為補貼總額只有30億元,補貼了戶用市場,就補貼不了其他市場,應當限制戶用市場規模;也有認為2019年的3GW戶用光伏規劃,再扣除“531”遺留的0.5GW實在太少了,應當擴大戶用市場規模。
一位過去從事電器、太陽能熱水器銷售、現在從事戶用光伏推廣的微信朋友對老紅說:“我覺得戶用光伏,永遠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規模問題,開發推廣費用,維護費用等等原因導致戶用的安裝成本較高,戶用永遠做不到平價上網,所以當補貼取消的時候,戶用的經銷商都會撤退,這樣前期安裝的項目都會成為孤兒”。
前兩天參加了一個戶用光伏會議,基調甚至有些悲壯,悲壯到要呼吁:戶用光伏企業要做好“十月以前搶裝,十月以后沒事兒干”的準備!
諸如此類,如此矛盾、痛苦的市場,為什么一定要積極發展?
老紅也有過對戶用光伏市場很矛盾、被綁架的感覺。去年“112”后的一天,遇到一位成功的戶用光伏市場企業家,聊起當時尷尬的光伏市場:雖然“531”的絕望好像被“112”的希望替代了,但國家補貼款的嚴重不足卻是個改變不了的事實。老紅說:如果真沒錢補戶用呢?這位企業家加重了語氣:那戶用市場就完了,怎么可能?!一時無語的老紅便脫口而出:晚幾年發展戶用光伏有什么不可以嗎?
雖然是脫口而出,但事后想來,“晚幾年發展”卻是有著背后的邏輯:
當前全球戶用光伏市場沒有持續、規模成功的商業模式。一個規模市場的成功,在于金融資本的規模進入帶來壟斷企業的出現,金融資本的規模進入,又在于規模市場中有無可以快速、持續、規模成功的商業模式。縱觀全球戶用光伏市場發展過程,歐美國家十五年時間,中國五年時間,因為規模擴張帶來規模成本的不成比例,結果只有階段性成功企業,沒有持續、規模成功的企業。
當前的戶用光伏政策沒能發揮支持戶用市場升級的作用。中國光伏在許多方面走在世界前面,但戶用光伏卻走在了后面,當成熟國家戶用市場已經在向生態化發展的時候,中國戶用市場卻還停留在簡單發電和低價競爭的階段。當前市場成熟國家已經在“光伏+儲能”虛擬電站的基礎上,實施電力的交易、共享和生態化發展探討,不久前殼牌收購了歐洲最大儲能電池制造商Sonnen,目標在于它的兩個平臺SonnenCommunity和SonnenFlatcity。前者可以將分布式發電、電池技術與物聯網進行結合,創建了一個新的電力購買和銷售平臺,幫助個人用戶把多余的電力以每月20歐元甚至更低的費用在平臺上進行銷售。后者可以將過剩、沒有被利用的發電資源進行整合,共享給數以萬計的家庭。中國光伏人都知道這是戶用市場的方向,但是也知道當前的戶用市場政策不足以支持這一方向。
當前的戶用光伏政策沒有發揮扶優汰劣的效果。當前中國的戶用光伏政策,是普惠的政策,對于市場中大量未來不屬于光伏產業的企業,不但發揮不了扶優汰劣的作用,反而常常被這些企業綁架著。帶來的結果就是,已經找到成功商業模式的企業,不能快速、持續、規模的復制,未來不屬于光伏產業的企業,卻在不斷增加成功模式企業的擴張的成本。合理的戶用市場政策效果應當是:讓晴天科技這樣優秀的戶用市場企業心無旁騖地在戶用市場快速發展,讓更多的經銷商心無旁騖地加入到天合戶用的能源物聯網思維、正泰戶用的金融思維的服務平臺上。
先易后難、先大型光伏后戶用光伏是一個普遍的國際現象。縱觀全球光伏應用市場,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先發展大型光伏電站,后發展戶用光伏電站,有土地資源的先發展大型光伏電站,沒土地資源的只好發展戶用光伏電站。印度和中東國家土地資源豐厚,大型光伏電站大行其道。美國西部土地資源豐厚,大型電站和分布式戶用同步發展。歐洲和日本土地資源有限,主要發展分布式戶用光伏。只有土地豐厚的澳大利亞,好像成為一個特例。
對于流傳出的戶用補貼政策,晶科的姚峰推論:“兩年之內,戶用會把中國能裝戶用的屋頂全部裝完,然后排隊等補貼”。如政策結果如此,這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戶用光伏政策。
既然當前積極的補貼政策不能幫助戶用市場做到最優,為什么不可以采取不那么積極的政策,為什么不可以降低補貼標準讓戶用光伏市場發展得慢一點?老紅的《戶用光伏創業企業到了抉擇的時刻》發布后,有讀者說“戶用光伏的未來應該在以光伏為核心技術和應用的光伏+方面……因此需要幾年的發展歷程做積淀”。
對于戶用光伏政策,“光伏們”則說:“不存在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光伏政策,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光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