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福萊特玻璃(601865.SH)A股早盤再度漲停,并已連續第7日漲停板,H股也隨之跟漲,漲幅為7.50%,收于3.01港元。
對此情況,福萊特于當日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自查,并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核實,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福萊特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我國最早進入光伏玻璃行業的企業之一,也是我國光伏玻璃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其主營業務為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玻璃用石英礦的開采和銷售和EPC光伏電站工程建設等,其中,光伏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其經營模式一般采用工廠和工廠之間的訂單化生產模式和直銷模式。該公司在2015年11月2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今年2月15日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
2月27日,福萊特玻璃A+H股繼續攀升,截止至下午兩點50分,A股股價為6.17元,漲幅為9.98%;H股股價為3.10港元,漲幅為2.99%。
作為光伏玻璃行業的代表性企業,除了和較為穩定的業績有關,不得不說它近日的表現也反映了該行業的巨大潛力。
業績受政策引導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根據此前A股招股書披露,福萊特玻璃預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32.18億元至32.4億元,較上年同比約增長7.5%至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金額為4.2億元至4.4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1.6%至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金額為4.08億元至4.3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0%至5.69%;且根據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8年全年凈利潤為4.20億元~4.43億元,上年同期為4.27億元,同比變動-1.6%~4%,得益于子公司安福玻璃新型生產線的正式投產,可以說2018年度整體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穩定,期間的波動主要受相關政策的出臺影響。
一直以來,光伏產業也算歸屬于受政策指引的相關性企業,去年相關部門圍繞光伏行業出臺相關政策(分布式市場化交易試點開展,配額制三次征求意見,分布式光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等)使得國內光伏裝機建設出現限制,進而減少了光伏玻璃等配件的采購力度,最終不少光伏制造業下的相關企業隨之降溫,其中也包括福萊特玻璃。
例如,去年5月31日,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受此影響,以福萊特玻璃為首的部分公司的主要產品光伏玻璃的市場價格便有所下跌。
上游光伏市場迎春
由于福萊特玻璃的主營業務——光伏玻璃行業屬于光伏行業的上游行業且是光伏組件的關鍵部件之一,在經濟和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發展走向和后者相伴相生。盡管上一年受到政策影響有所抑制其發展態勢,但隨著相關企業對政策的適應以及調整,再加上不少具有扶植性質的政策的出臺,該市場依舊有所可期。畢竟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及出口國,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發展都較為迅猛,隨著圍繞光伏新增裝機量、光伏組件年產量等需求激增其潛力空間不容小覷。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玻璃產能11.2千噸/天,2017年突破20千噸/天,2018年雖然增速放緩,但產能也將達到21.9千噸/天;2013年中國光伏玻璃產量223.4百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394.5百萬平方米,2018年有望突破400百萬平方米;且國內光伏玻璃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容,雖然2012年有所下降,但在2013年后迅速回升,其銷售規模達到62億元,2016年突破百億,2017年達到117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130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41.11億元。
行業集中度提高
此外,由于光伏行業對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有所要求,該行業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因此一些行業龍頭企業擁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行業內競爭更為集中化,形成了少數規模化企業的競爭格局。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目前我國的光伏玻璃制造企業占據全球光伏玻璃市場前五名,其中主要企業有信義光能、亞瑪頓、福萊特集團、南玻等,福萊特集團則是全球第二大光伏玻璃生產商。
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相關工作征求企業意見,透露今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將有重大機制創新,具體包括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等在內的七大創新。
如此一來,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相關調整,光伏市場將逐步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二三線的中小企業也將有機會入局在市場份額上占據一席之地,而優質的一線龍頭企業將會拉大優勢差距,進一步提升其規模化和專業度。
結語:
現今而言,雖然目前的光伏政策會對相關行業帶來一系列的沖擊或是改革,但從長遠而言,在政策的扶植下,光伏行業的發展依舊呈現朝陽走勢。受技術提升、價格波動、政策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光伏產業在走向產業化和規模化的同時,開始對技術和成本方面加以重視。
基于此,作為光伏行業的上游產業,以福萊特為首的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在加速規模化且控制成本的同時,也應不斷通過對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升自身的產品優勢,從而鞏固已有的行業優勢地位,進而走向國際化,以提升其產品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對此情況,福萊特于當日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自查,并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核實,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福萊特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我國最早進入光伏玻璃行業的企業之一,也是我國光伏玻璃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其主營業務為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玻璃用石英礦的開采和銷售和EPC光伏電站工程建設等,其中,光伏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其經營模式一般采用工廠和工廠之間的訂單化生產模式和直銷模式。該公司在2015年11月2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今年2月15日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
2月27日,福萊特玻璃A+H股繼續攀升,截止至下午兩點50分,A股股價為6.17元,漲幅為9.98%;H股股價為3.10港元,漲幅為2.99%。
作為光伏玻璃行業的代表性企業,除了和較為穩定的業績有關,不得不說它近日的表現也反映了該行業的巨大潛力。
業績受政策引導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根據此前A股招股書披露,福萊特玻璃預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32.18億元至32.4億元,較上年同比約增長7.5%至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金額為4.2億元至4.4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1.6%至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金額為4.08億元至4.3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0%至5.69%;且根據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8年全年凈利潤為4.20億元~4.43億元,上年同期為4.27億元,同比變動-1.6%~4%,得益于子公司安福玻璃新型生產線的正式投產,可以說2018年度整體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穩定,期間的波動主要受相關政策的出臺影響。
一直以來,光伏產業也算歸屬于受政策指引的相關性企業,去年相關部門圍繞光伏行業出臺相關政策(分布式市場化交易試點開展,配額制三次征求意見,分布式光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等)使得國內光伏裝機建設出現限制,進而減少了光伏玻璃等配件的采購力度,最終不少光伏制造業下的相關企業隨之降溫,其中也包括福萊特玻璃。
例如,去年5月31日,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受此影響,以福萊特玻璃為首的部分公司的主要產品光伏玻璃的市場價格便有所下跌。
上游光伏市場迎春
由于福萊特玻璃的主營業務——光伏玻璃行業屬于光伏行業的上游行業且是光伏組件的關鍵部件之一,在經濟和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發展走向和后者相伴相生。盡管上一年受到政策影響有所抑制其發展態勢,但隨著相關企業對政策的適應以及調整,再加上不少具有扶植性質的政策的出臺,該市場依舊有所可期。畢竟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及出口國,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發展都較為迅猛,隨著圍繞光伏新增裝機量、光伏組件年產量等需求激增其潛力空間不容小覷。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玻璃產能11.2千噸/天,2017年突破20千噸/天,2018年雖然增速放緩,但產能也將達到21.9千噸/天;2013年中國光伏玻璃產量223.4百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394.5百萬平方米,2018年有望突破400百萬平方米;且國內光伏玻璃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容,雖然2012年有所下降,但在2013年后迅速回升,其銷售規模達到62億元,2016年突破百億,2017年達到117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130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41.11億元。
行業集中度提高
此外,由于光伏行業對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有所要求,該行業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因此一些行業龍頭企業擁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行業內競爭更為集中化,形成了少數規模化企業的競爭格局。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目前我國的光伏玻璃制造企業占據全球光伏玻璃市場前五名,其中主要企業有信義光能、亞瑪頓、福萊特集團、南玻等,福萊特集團則是全球第二大光伏玻璃生產商。
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相關工作征求企業意見,透露今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將有重大機制創新,具體包括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等在內的七大創新。
如此一來,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相關調整,光伏市場將逐步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二三線的中小企業也將有機會入局在市場份額上占據一席之地,而優質的一線龍頭企業將會拉大優勢差距,進一步提升其規模化和專業度。
結語:
現今而言,雖然目前的光伏政策會對相關行業帶來一系列的沖擊或是改革,但從長遠而言,在政策的扶植下,光伏行業的發展依舊呈現朝陽走勢。受技術提升、價格波動、政策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光伏產業在走向產業化和規模化的同時,開始對技術和成本方面加以重視。
基于此,作為光伏行業的上游產業,以福萊特為首的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在加速規模化且控制成本的同時,也應不斷通過對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升自身的產品優勢,從而鞏固已有的行業優勢地位,進而走向國際化,以提升其產品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