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光伏產業環境不佳,公司凈利巨額虧損以及自救重組計劃受阻的形勢下,向日葵真的已“夕陽西下”了嗎?
近日,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業績快報稱,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6.57億元,同比下降57.04%;凈利虧損11.33億元,同比下降4879.84%。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向日葵的凈利虧損創下了其在2010年創業板上市以來的“最高值”。而由于接連出售虧損子公司和落后設備等資產,向日葵的總資產也下降至14.73億元,下降幅度為45.35%。
雪上加霜的是,向日葵于2018年6月份披露的“自救式”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的重組計劃也隨著2019年1月29日證監會宣布該關聯交易事項未獲得通過而擱淺。
在光伏產業環境不佳,公司凈利巨額虧損以及自救重組計劃受阻的形勢下,向日葵真的已“夕陽西下”了嗎?
1、光伏產業持續虧損
向日葵成立于2005年,是最早一批從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老牌光伏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深耕,如今已經發展為一家擁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10年8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雖然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向日葵自上市以來的業績卻一直起伏不定。
2010年,向日葵的營業收入為23.3億元,當年的歸母凈利潤2.51億元與扣非后凈利潤1.83億元,這卻是其上市以來的最佳成績。
次年,其歸母凈利潤便僅剩3484萬元;2012年更是出現3.57億元虧損。彼時,向日葵給出的理由是,受歐美“雙反”和光伏產能供大于求的影響,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
眾所周知,2012年確實是光伏行業進入“寒冬”的一年,但此后,市場逐漸回暖,尤其是2017年光伏產業迎來“第二春”新增裝機達到前所未有的53GW!然而向日葵的業績依舊頹勢難改。
2017年,向日葵凈利潤約2370萬元,同比下降了22.65%;2018年向日葵凈利虧損11.33億元,同比下降4879.84%,這一數據創下其上市后虧損新高位。此時,向日葵又將原因推向了光伏行業環境不佳。
向日葵表示,報告期內,國家光伏補貼政策的重大調整對公司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以及公司主動淘汰和剝離落后產能,引發較大金額的資產處置損失,加之部分海外業務受阻等多重原因致使2018年經營數據大幅下滑。
實際上,即便是受到531光伏政策影響,光伏企業整體業績下滑,但像向日葵這樣利潤同比下降4879.84%的企業也實屬罕見。
2、多種措施進行“自救”
而2018年光伏產業的急轉直下,似乎讓向日葵再也無心經營,開始甩賣資產。
2018年7月,向日葵發布公告稱,擬以5.44億元的價格將全資子公司優創光能100%股權出售給關聯方優創創業,這標志著向日葵甩賣資產謀求轉型之路正式開啟。
2018年12月,向日葵又發布公告,擬將落后淘汰的機器設備及電子設備等資產進行出售,涉及多晶鑄錠爐和多線切片機、焊接機、層壓機等。同時,向日葵還準備將18%轉換試驗研究項目、6英寸效率太陽能電池組件等非專利技術核銷。
其實,除了甩賣資產,向日葵近幾年已嘗試多種措施進行“自救”。
2016年下半年,向日葵宣布擬以5.2億元總價收購奧能電源,標的增值率達到1019.91%,但后來向日葵以市場環境波動為由終止了收購,交易于2017年3月“流產”。
進入2018年,向日葵再度動了資產重組之念。2018年8月,在歷經長達4個月的停牌后,向日葵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收購草案顯示,貝得藥業的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價值為2.87億元,而此次交易價格為7.5億元,增值率為161.38%。一旦收購成功,對向日葵的業績會有不小的增益。
但是事與愿違,2019年1月30日,向日葵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的關聯交易事項未獲得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委員會審核通過。
至此,經過一輪資產拋售,又遭遇資產重組被否,公司經營也未出現明顯改善,2019年,向日葵的前路依然充滿荊棘。
在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遭遇了重大政策調整,并必須要面對提前到來的平價上網時代。在此情況下,光伏企業業績普遍不理想,超六成企業發布了預虧的預報。在競爭升級的2019年,中小光伏企業會越發日子難過,大型企業會加速向巨頭行列前前進,光伏行業“寡頭時代”即將到來。
近日,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業績快報稱,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6.57億元,同比下降57.04%;凈利虧損11.33億元,同比下降4879.84%。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向日葵的凈利虧損創下了其在2010年創業板上市以來的“最高值”。而由于接連出售虧損子公司和落后設備等資產,向日葵的總資產也下降至14.73億元,下降幅度為45.35%。
雪上加霜的是,向日葵于2018年6月份披露的“自救式”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的重組計劃也隨著2019年1月29日證監會宣布該關聯交易事項未獲得通過而擱淺。
在光伏產業環境不佳,公司凈利巨額虧損以及自救重組計劃受阻的形勢下,向日葵真的已“夕陽西下”了嗎?
1、光伏產業持續虧損
向日葵成立于2005年,是最早一批從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老牌光伏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深耕,如今已經發展為一家擁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10年8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雖然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向日葵自上市以來的業績卻一直起伏不定。
2010年,向日葵的營業收入為23.3億元,當年的歸母凈利潤2.51億元與扣非后凈利潤1.83億元,這卻是其上市以來的最佳成績。
次年,其歸母凈利潤便僅剩3484萬元;2012年更是出現3.57億元虧損。彼時,向日葵給出的理由是,受歐美“雙反”和光伏產能供大于求的影響,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
眾所周知,2012年確實是光伏行業進入“寒冬”的一年,但此后,市場逐漸回暖,尤其是2017年光伏產業迎來“第二春”新增裝機達到前所未有的53GW!然而向日葵的業績依舊頹勢難改。
2017年,向日葵凈利潤約2370萬元,同比下降了22.65%;2018年向日葵凈利虧損11.33億元,同比下降4879.84%,這一數據創下其上市后虧損新高位。此時,向日葵又將原因推向了光伏行業環境不佳。
向日葵表示,報告期內,國家光伏補貼政策的重大調整對公司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以及公司主動淘汰和剝離落后產能,引發較大金額的資產處置損失,加之部分海外業務受阻等多重原因致使2018年經營數據大幅下滑。
實際上,即便是受到531光伏政策影響,光伏企業整體業績下滑,但像向日葵這樣利潤同比下降4879.84%的企業也實屬罕見。
2、多種措施進行“自救”
而2018年光伏產業的急轉直下,似乎讓向日葵再也無心經營,開始甩賣資產。
2018年7月,向日葵發布公告稱,擬以5.44億元的價格將全資子公司優創光能100%股權出售給關聯方優創創業,這標志著向日葵甩賣資產謀求轉型之路正式開啟。
2018年12月,向日葵又發布公告,擬將落后淘汰的機器設備及電子設備等資產進行出售,涉及多晶鑄錠爐和多線切片機、焊接機、層壓機等。同時,向日葵還準備將18%轉換試驗研究項目、6英寸效率太陽能電池組件等非專利技術核銷。
其實,除了甩賣資產,向日葵近幾年已嘗試多種措施進行“自救”。
2016年下半年,向日葵宣布擬以5.2億元總價收購奧能電源,標的增值率達到1019.91%,但后來向日葵以市場環境波動為由終止了收購,交易于2017年3月“流產”。
進入2018年,向日葵再度動了資產重組之念。2018年8月,在歷經長達4個月的停牌后,向日葵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收購草案顯示,貝得藥業的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價值為2.87億元,而此次交易價格為7.5億元,增值率為161.38%。一旦收購成功,對向日葵的業績會有不小的增益。
但是事與愿違,2019年1月30日,向日葵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的關聯交易事項未獲得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委員會審核通過。
至此,經過一輪資產拋售,又遭遇資產重組被否,公司經營也未出現明顯改善,2019年,向日葵的前路依然充滿荊棘。
在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遭遇了重大政策調整,并必須要面對提前到來的平價上網時代。在此情況下,光伏企業業績普遍不理想,超六成企業發布了預虧的預報。在競爭升級的2019年,中小光伏企業會越發日子難過,大型企業會加速向巨頭行列前前進,光伏行業“寡頭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