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 月初至 29 日,電力及公用事業板塊表現跑輸大盤,CS 電力及公用事業指數在期間下降 0.56%,滬深 300 指數上漲 6.09%,電力及公用事業跑輸大盤 6.65 個百分點。中信一級行業分類板塊中,24 個行業上漲,5 個行業下跌,電力及公用事業處于 29 個行業第 26 名。中信三級行業分類板塊中,CS火電保持不變,CS 水電上漲 4.85%,CS 其他發電上漲 2.77%, CS 電網上漲6.73%,CS 燃氣下跌 3.77%。
行業重點數據
12 月份,全社會用電量 625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78%。1- 12 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6.84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5%。截至 12 月底,全國 6000 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 19.00 億千瓦,同比增長 6.5%。1-12 月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 3862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73 小時。水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3613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6 小時;火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4361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43 小時;核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7184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95 小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2095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46 小時。2018 年天然氣累計產量 1610 億方,同比+9.2%;12 月單月產量 153 億方,同比+10.0%,增速較上月持平,日產 4.9 億方創歷史新高。2018 年天然氣累計進口量 9039 萬噸,同比+31.9%;12 月單月進口量 923 萬噸,同比+17.0%。進口依賴度 43.7%,2018 年表觀消費量 2857 億方,同比+19.4%。
東方 電氣:借風核電重啟,打造四個百億
公司業績和訂單拐點已現:2018 年業績預增 65%-95%,2018 年新增訂單增速約 20%;核電主設備市場占有率高,在手訂單將陸續確認收入:核電在手訂單約 300 億元,但很多訂單項目尚未核準,隨著后續項目核準,將迅速確認收入,漳州一期和惠州一期核電大概率近期通過核準;調整發展戰略,努力打造" 四個百億"產業:風電、國際業務、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能源基建或助力經濟企穩,帶動設備制造。
氣價“平安過冬”,供需格局改善后關注行業整合和細分領域增長
2018 年供暖季以來各地天然氣門站價格和終端售價均有一定程度的聯動上漲,LNG 價格同樣經歷上漲,但由于國內整體供需的改善和應急儲備能力的增強,冬季整體氣價上調幅度已較為理性。我們認為 2019 年隨著多地接收站的投產和年底中俄進口管道的投產,上游公司仍將受益量增價穩的邏輯,而下游則更應該關注整合能力強、運營能力突出且售氣結構合理的企業,另外隨著風光平價上網的推進,建議關注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突出的企業。
投資組合
推薦電力核心組合:東方 電氣、華電國際( A+H )、華能國際( A+H )、江蘇國信,建議關注電力組合:長源電力、國投電力、華能水電。建議關注天然氣組合:新奧能源、新天然氣、廣匯能源、深圳燃氣。
風險提示




























行業重點數據
12 月份,全社會用電量 625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78%。1- 12 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6.84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5%。截至 12 月底,全國 6000 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 19.00 億千瓦,同比增長 6.5%。1-12 月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 3862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73 小時。水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3613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6 小時;火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4361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43 小時;核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7184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95 小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為 2095 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 146 小時。2018 年天然氣累計產量 1610 億方,同比+9.2%;12 月單月產量 153 億方,同比+10.0%,增速較上月持平,日產 4.9 億方創歷史新高。2018 年天然氣累計進口量 9039 萬噸,同比+31.9%;12 月單月進口量 923 萬噸,同比+17.0%。進口依賴度 43.7%,2018 年表觀消費量 2857 億方,同比+19.4%。
東方 電氣:借風核電重啟,打造四個百億
公司業績和訂單拐點已現:2018 年業績預增 65%-95%,2018 年新增訂單增速約 20%;核電主設備市場占有率高,在手訂單將陸續確認收入:核電在手訂單約 300 億元,但很多訂單項目尚未核準,隨著后續項目核準,將迅速確認收入,漳州一期和惠州一期核電大概率近期通過核準;調整發展戰略,努力打造" 四個百億"產業:風電、國際業務、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能源基建或助力經濟企穩,帶動設備制造。
氣價“平安過冬”,供需格局改善后關注行業整合和細分領域增長
2018 年供暖季以來各地天然氣門站價格和終端售價均有一定程度的聯動上漲,LNG 價格同樣經歷上漲,但由于國內整體供需的改善和應急儲備能力的增強,冬季整體氣價上調幅度已較為理性。我們認為 2019 年隨著多地接收站的投產和年底中俄進口管道的投產,上游公司仍將受益量增價穩的邏輯,而下游則更應該關注整合能力強、運營能力突出且售氣結構合理的企業,另外隨著風光平價上網的推進,建議關注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突出的企業。
投資組合
推薦電力核心組合:東方 電氣、華電國際( A+H )、華能國際( A+H )、江蘇國信,建議關注電力組合:長源電力、國投電力、華能水電。建議關注天然氣組合:新奧能源、新天然氣、廣匯能源、深圳燃氣。
風險提示
用電量增速不及預期;煤價上漲過快風險;電價下調風險。調峰儲氣設施建設不及預期;天然氣價格機制調整不及預期;天然氣下游需求增速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