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自有品牌組件MWp-dc出貨量為基準,揭曉了2018年十大組件供應商排名。這一排名是最近發布的十大電池生產商排名的補充。
在過去幾年間,我們一直努力爭取在一月底之前(或最晚在中國春節之前)完成十大組件供應商名單的編制。實際上,由于上一年的出貨熱潮或因廠家清理庫存,今年的前兩周是一個重新調整階段,最后我們耗時數周完成了十大組件供應商名單的編制。
2018年這一年,我們認真追蹤了主要競爭者們的進展,這令我們得以充分了解前十名的狀況。在一月份清單獲得初步(未公布的)確認時,我們也有一些驚喜的發現。
過去幾周的計算沒有令人失望。雖然誰是業內領軍公司在年初已基本明了,但是一些競爭者確實在18年下半年表現強勁,這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排名表得以證實。
由于中國在531新政后處于重新調整階段,出貨量更加依賴中國的部分其他公司在18年下半年蒙受了更多損失,尤其是那些缺少進入海外市場渠道的組件供應商,它們受限于現金流,也沒有可以利用的東南亞制造業務。
在我們打開前十名榜單之前,了解“組件供應”的含義至關重要,因為這仍是被當下光伏行業廣泛誤讀的概念。甚至在核查各家公司數據時,我們還必須不斷的向它們解釋組件出貨量的真正含義!
方法論闡釋
在過去幾年間,貼牌組件(產能并不意味著出貨量)和OEM更名外包組件的使用都有所上升,單純依據品牌終端用戶出貨量(無論是內部EPC公司還是第三方安裝商/EPC公司)對組件供應商進行排名變得越來越困難。
例如,中國的一些多GW級組件生產商的組件“產能”水平非常高。但是,擁有下游組件銷售渠道的中國同行們通過貼牌方式大量使用這些公司的產品,因此這些公司的出貨量明顯較低。利用未充分使用的生產線為其他公司提供貼牌生產服務并不能算作組件出貨量!
目前,這對于東南亞組件生產商,特別是越南的一些組件生產商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對于簽約組件制造商來說,情況一直如此。例如Flex(原名Flextronics),Celestica以及Jabil。
同樣,對于擁有全球品牌知名度的公司,或下游業務可以推動內部品牌組件需求的公司,或缺乏已有中國境外電池/組件業務的其他中國公司來說,其組件出貨量通常遠高于內部組件生產水平(或實際上的組件名義產能水平)。
實際上,在對年度組件供應數據進行排名時,在2018年前20名組件供應商中,幾乎每個c-Si廠家(前20家中的19家)都會受到上述兩項警示的影響。在默認情況下,FirstSolar仍然是(前10家中)唯一一家可以宣稱擁有100%自產組件的公司。
另一項排名挑戰與光伏企業近期公布(或未公布)的數字有關。鑒于目前從非中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的趨勢,西方觀察家們對產能清晰度的預期遠高于其他報道渠道。
最終,所有公司確定出貨量水平的方法已經變得相當定制化,即使是那些仍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布每季度MW數值或收入數據的公司也是如此。一些公司還引用了所有產品(硅片、電池、組件和貼牌服務)的出貨量總和,每年這都誤導了部分第三方觀察員。
值得慶幸的是,前十名和最接近的第十一名之間的差距是適度的,這意味著下文顯示的當前(初步)排名可能也是最終的正確排名。在接下來的三至四個月,各種報告數據將逐漸滲透到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中。當然,我們也會在幾個月內糾正需要變化之處。
目前前八名已經基本確定,最后兩家很可能也是正確的,其他排名清單或許沒有對上述各個類別進行區分(尤其是僅限組件的數量和貼牌服務)。
作為參考,2018年期間,前十大組件供應商出貨量在行業組件出貨量中占比近60%。
最后,這是我們對2018年十大組件供應商排名的預估:
前十名公司評論
雖然在2018年這一年,晶科能源全球領軍組件供應商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最有趣的變化出現在以上排名表中的其他公司。
晶澳太陽能成為晶科能源的全球勁敵,兩家公司都斥巨資投資單晶PERC技術,致力于開發東南亞制造中心業務以作為中國工廠的補充。
在采取了一年的調整和降本措施之后,天合光能的排名在2018年有所下降。但是,下半年的強勁發展仍讓公司保持在第三名的位置。
隆基公司是2018年的另一個贏家,公司專注于在大部分大型終端市場中實現非中國供應組件的增長。預計2019年公司將繼續實施這一戰略。
韓華Q-CELLS的排名在2018年出現下滑。根據201案對美國出貨量產生的影響,公司進行了調整,對中國生產線進行了技術升級。公司今年采取了私有化措施,與此同時,公司的發展軌跡也較為溫和。
2018年,阿特斯制定了較為溫和的出貨量目標。公司商業模式仍然主要由下游項目收購、擴建和向全球二級市場長期業主的階段性銷售推動。
由于亞洲下游項目的高效推進,東方日升在2018年取得了強勁增長,在上述分組中與阿特斯旗鼓相當。
協鑫集成維持了前十名的地位,但公司的非中國業務仍在進行當中,所有的產能仍在中國。
2017年僅次于第十名的騰暉是2018年全球十大組件公司榜單上的新晉公司。騰暉是首批專注于非國內業務的多GW級中國公司之一(類似東方日升)。公司入圍2018年前十名榜單并不令人感到吃驚。
最后,在上述前十名榜單中,FirstSolar仍然是唯一一家非亞洲公司,也是僅有的一家非c-Si公司。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家公司的銷售需求都超過了組件供應量,這令公司得以控制從Series4向Series6的升級和量產。
在前十名之外還有其他多家多GW級組件生產商。雖然其中一些公司生產的組件比排名前十的公司還要多,但卻經常被用做向其他公司的貼牌來源,拉低了這些公司的組件最終出貨量預估值。
2019年預期
在審視2019年前十名組件供應商時,不要期望會出現太多變動,僅僅只會有一些內部重新調整而已。實際上,很有可能前十名公司中的九家公司都會進入2019年前十名榜單,或者這前十名公司仍是2019年的前十名公司,其中前六家的排列相同。
與2018年一樣,排名前五的很可能均為中國公司,這取決于韓華Q-CELLS是否會在2019年成功反彈,而晶科能源第一名的位置毋庸置疑。
預計FirstSolar的排名會進一步提升,這取決于今年Series6是否會取得成功。
當然,除了被營銷團隊用于打造領軍供應商的地位或呈現年同比增長進展之外,按MW計算的出貨量只是2019年真正重要工作的一部分。組件平均售價、成本結構和利潤率當然是至高無上的。
但對于那些滿足于10-15%毛利率的多GW級廠家來說,出貨量越高越好。
在內部和第三方供應商的靈活使用上,或許多GW級廠家再一次領先業內一步,它們正確平衡了中國境內外的電池/組件產能,按照平均售價為全球各個核心市場和重要客戶提供性能最佳的產品。
在即將于2019年3月12日至13日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PVCellTech2019大會上,前十名組件供應商中的大部分廠家都將概述各家公司的內部電池生產路線圖。
過去,通過提高組件出貨量以取得全球領先排名的公司通常會以犧牲內部電池研發為代價。因此,對于希望了解在前10名組件供應商中,有哪些公司也同樣會領導2019年及之后的電池產能的人來說,PVCellTech2019大會將提供與這一問題有關的重要發現。
在過去幾年間,我們一直努力爭取在一月底之前(或最晚在中國春節之前)完成十大組件供應商名單的編制。實際上,由于上一年的出貨熱潮或因廠家清理庫存,今年的前兩周是一個重新調整階段,最后我們耗時數周完成了十大組件供應商名單的編制。
2018年這一年,我們認真追蹤了主要競爭者們的進展,這令我們得以充分了解前十名的狀況。在一月份清單獲得初步(未公布的)確認時,我們也有一些驚喜的發現。
過去幾周的計算沒有令人失望。雖然誰是業內領軍公司在年初已基本明了,但是一些競爭者確實在18年下半年表現強勁,這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排名表得以證實。
由于中國在531新政后處于重新調整階段,出貨量更加依賴中國的部分其他公司在18年下半年蒙受了更多損失,尤其是那些缺少進入海外市場渠道的組件供應商,它們受限于現金流,也沒有可以利用的東南亞制造業務。
在我們打開前十名榜單之前,了解“組件供應”的含義至關重要,因為這仍是被當下光伏行業廣泛誤讀的概念。甚至在核查各家公司數據時,我們還必須不斷的向它們解釋組件出貨量的真正含義!
方法論闡釋
在過去幾年間,貼牌組件(產能并不意味著出貨量)和OEM更名外包組件的使用都有所上升,單純依據品牌終端用戶出貨量(無論是內部EPC公司還是第三方安裝商/EPC公司)對組件供應商進行排名變得越來越困難。
例如,中國的一些多GW級組件生產商的組件“產能”水平非常高。但是,擁有下游組件銷售渠道的中國同行們通過貼牌方式大量使用這些公司的產品,因此這些公司的出貨量明顯較低。利用未充分使用的生產線為其他公司提供貼牌生產服務并不能算作組件出貨量!
目前,這對于東南亞組件生產商,特別是越南的一些組件生產商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對于簽約組件制造商來說,情況一直如此。例如Flex(原名Flextronics),Celestica以及Jabil。
同樣,對于擁有全球品牌知名度的公司,或下游業務可以推動內部品牌組件需求的公司,或缺乏已有中國境外電池/組件業務的其他中國公司來說,其組件出貨量通常遠高于內部組件生產水平(或實際上的組件名義產能水平)。
實際上,在對年度組件供應數據進行排名時,在2018年前20名組件供應商中,幾乎每個c-Si廠家(前20家中的19家)都會受到上述兩項警示的影響。在默認情況下,FirstSolar仍然是(前10家中)唯一一家可以宣稱擁有100%自產組件的公司。
另一項排名挑戰與光伏企業近期公布(或未公布)的數字有關。鑒于目前從非中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的趨勢,西方觀察家們對產能清晰度的預期遠高于其他報道渠道。
最終,所有公司確定出貨量水平的方法已經變得相當定制化,即使是那些仍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布每季度MW數值或收入數據的公司也是如此。一些公司還引用了所有產品(硅片、電池、組件和貼牌服務)的出貨量總和,每年這都誤導了部分第三方觀察員。
值得慶幸的是,前十名和最接近的第十一名之間的差距是適度的,這意味著下文顯示的當前(初步)排名可能也是最終的正確排名。在接下來的三至四個月,各種報告數據將逐漸滲透到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中。當然,我們也會在幾個月內糾正需要變化之處。
目前前八名已經基本確定,最后兩家很可能也是正確的,其他排名清單或許沒有對上述各個類別進行區分(尤其是僅限組件的數量和貼牌服務)。
作為參考,2018年期間,前十大組件供應商出貨量在行業組件出貨量中占比近60%。
最后,這是我們對2018年十大組件供應商排名的預估:

前十名公司評論
雖然在2018年這一年,晶科能源全球領軍組件供應商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最有趣的變化出現在以上排名表中的其他公司。
晶澳太陽能成為晶科能源的全球勁敵,兩家公司都斥巨資投資單晶PERC技術,致力于開發東南亞制造中心業務以作為中國工廠的補充。
在采取了一年的調整和降本措施之后,天合光能的排名在2018年有所下降。但是,下半年的強勁發展仍讓公司保持在第三名的位置。
隆基公司是2018年的另一個贏家,公司專注于在大部分大型終端市場中實現非中國供應組件的增長。預計2019年公司將繼續實施這一戰略。
韓華Q-CELLS的排名在2018年出現下滑。根據201案對美國出貨量產生的影響,公司進行了調整,對中國生產線進行了技術升級。公司今年采取了私有化措施,與此同時,公司的發展軌跡也較為溫和。
2018年,阿特斯制定了較為溫和的出貨量目標。公司商業模式仍然主要由下游項目收購、擴建和向全球二級市場長期業主的階段性銷售推動。
由于亞洲下游項目的高效推進,東方日升在2018年取得了強勁增長,在上述分組中與阿特斯旗鼓相當。
協鑫集成維持了前十名的地位,但公司的非中國業務仍在進行當中,所有的產能仍在中國。
2017年僅次于第十名的騰暉是2018年全球十大組件公司榜單上的新晉公司。騰暉是首批專注于非國內業務的多GW級中國公司之一(類似東方日升)。公司入圍2018年前十名榜單并不令人感到吃驚。
最后,在上述前十名榜單中,FirstSolar仍然是唯一一家非亞洲公司,也是僅有的一家非c-Si公司。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家公司的銷售需求都超過了組件供應量,這令公司得以控制從Series4向Series6的升級和量產。
在前十名之外還有其他多家多GW級組件生產商。雖然其中一些公司生產的組件比排名前十的公司還要多,但卻經常被用做向其他公司的貼牌來源,拉低了這些公司的組件最終出貨量預估值。
2019年預期
在審視2019年前十名組件供應商時,不要期望會出現太多變動,僅僅只會有一些內部重新調整而已。實際上,很有可能前十名公司中的九家公司都會進入2019年前十名榜單,或者這前十名公司仍是2019年的前十名公司,其中前六家的排列相同。
與2018年一樣,排名前五的很可能均為中國公司,這取決于韓華Q-CELLS是否會在2019年成功反彈,而晶科能源第一名的位置毋庸置疑。
預計FirstSolar的排名會進一步提升,這取決于今年Series6是否會取得成功。
當然,除了被營銷團隊用于打造領軍供應商的地位或呈現年同比增長進展之外,按MW計算的出貨量只是2019年真正重要工作的一部分。組件平均售價、成本結構和利潤率當然是至高無上的。
但對于那些滿足于10-15%毛利率的多GW級廠家來說,出貨量越高越好。
在內部和第三方供應商的靈活使用上,或許多GW級廠家再一次領先業內一步,它們正確平衡了中國境內外的電池/組件產能,按照平均售價為全球各個核心市場和重要客戶提供性能最佳的產品。
在即將于2019年3月12日至13日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PVCellTech2019大會上,前十名組件供應商中的大部分廠家都將概述各家公司的內部電池生產路線圖。
過去,通過提高組件出貨量以取得全球領先排名的公司通常會以犧牲內部電池研發為代價。因此,對于希望了解在前10名組件供應商中,有哪些公司也同樣會領導2019年及之后的電池產能的人來說,PVCellTech2019大會將提供與這一問題有關的重要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