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其中提到,截止2018年底,中國光伏市場的累計光伏裝機容量達到了174.63 GW。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設運行情況》,截止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34.544GW,累計容量達到164.743GW。也就是說,2018年全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了44.43GW。
相比于2017年的53GW裝機規模,2018年44.43GW的新增裝機盡管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足夠龐大。毫無疑問的是,2018年我國的新增裝機將繼續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且繼續與第二名拉開很大的差距。
再超預期
2018年是近五年來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首次出現下降,據以往數據,2013年-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10.95GW、10.60 GW、15.13GW、35.54GW、53.06GW。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從2014年開始呈現快速上升的狀態,一直到2017年達到巔峰,隨后在2018年有所回落。
在“531”政策發布之后,業內對2018年光伏新增裝機下滑早已有預期。而在政策發布之初,業內普遍預期2018年新增裝機為30-35GW左右。然而最終這一數字來到了44.43GW,再次超出預期。
光伏真的有那么慘嗎?
自“531”政策發布之后,光伏行業的反應幾乎可以用“哭天搶地”來形容。不但各企業家聯合上書,甚至連普通民眾都對這一政策嗤之以鼻,認為“531”政策斷了光伏的補貼,就是斷了光伏的命。無論是行業人士的言論,還是市場的反映,光伏行業一直在向外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一個大寫的“慘”。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由裝機規模可以發現,中國依然是全球第一大市場,44.43GW的市場規模只比上一年下降9GW左右,總體來說市場規模并沒有萎縮多少,但是市場表現卻好像比縮減了一半還要“慘”。
另外,“531”之后,國家能源局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以及后續的政策中提到:在部分資源優越的地區,光伏已經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這也在最近發布的“平價上網”政策有所體現,即2019年不但將安排部分無補貼項目,還將引導建設一批上網電價低于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低價上網試點項目(低價上網項目)。
也就是說,在多次調研、多次召見光伏企業家會面之后,國家能源局確定光伏發電成本不但已經可以在部分地區與煤電齊平,甚至可以在有些地區做到比煤電還更低。更加直白的說,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認為,光伏發電已經完全可以不依靠補貼而活,起碼在部分地區可以。
然而光伏行業人士的言論卻是另一個風向,除了少數幾位大佬,大多數人都在散布一個言論:光伏發電遠遠未到完全擺脫補貼的時候,一刀切的政策對行業傷害很大。
而到最后,44.43GW的裝機規模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沒有補貼,下半年依然有大量光伏項目并網裝機,同時也意味著光伏行業并不如有些人說的那么“慘”。
所以這是否也意味著,那些天天叫屈的光伏行業人士是在刻意賣慘呢?
刻意賣慘?
從裝機數據以及國家能源局、發改委等部門的態度來看,光伏產業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凄慘。相反,光伏發電的確在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平價上網的條件。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531”之后光伏產業的活力的確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第一,“531”政策發布之后有大批光伏企業瀕臨破產,欠薪、跑路等負面新聞不斷,從這方面來看,光伏企業沒有以前好混是不爭的事實。
第二,“531”政策發布之后,光伏產業鏈的價格迎來大幅下滑,部分環節的價格幾乎出現了“腰斬”。可以說,在“531”政策的助推之下,光伏產品價格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的降幅超過了之前幾年降幅的總和。這導致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利潤的下降。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樣是44.43GW的裝機規模, 2018年的新增裝機所能產生的整體利潤要低很多。
第三,從企業財報來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受到了“531”政策的影響,反應在財報數據上,大多數企業的凈利潤、毛利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相對往年,出現虧損的企業數量也增加了很多。
這樣一看,光伏產業似乎的確有點慘。
總結
筆者認為,光伏行業人士并未刻意賣慘,因為行業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是事實,很多企業因此而活不下去也是事實。而宣稱“光伏發電尚未到擺脫補貼的時候”的人,一來沒有考慮到各地區之間資源水平的差距;二來在“531”之前,光伏行業的確并未達到擺脫足以擺脫補貼的水平。光伏發電可以不依靠補貼,那是經過一整年價格大幅下滑之后才有的結果,相比于2018年5月31日,如今的光伏發電成本迎來了極大的突破,此后才有了“無補貼項目”。
光伏產業就像一顆需要灌溉的樹苗,在幼稚時期需要不斷的澆水,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澆水的量可以慢慢減少,直至樹苗完全成長,此后再也不用澆水。目前光伏產業這顆“樹苗”的成長已經來到了關鍵時刻,它也將面臨最艱難的考驗。
在這關鍵的時刻,“531”政策的出現倒逼了行業一把,目前來看效果非常明顯。
相比于2017年的53GW裝機規模,2018年44.43GW的新增裝機盡管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足夠龐大。毫無疑問的是,2018年我國的新增裝機將繼續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且繼續與第二名拉開很大的差距。
再超預期
2018年是近五年來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首次出現下降,據以往數據,2013年-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10.95GW、10.60 GW、15.13GW、35.54GW、53.06GW。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從2014年開始呈現快速上升的狀態,一直到2017年達到巔峰,隨后在2018年有所回落。
在“531”政策發布之后,業內對2018年光伏新增裝機下滑早已有預期。而在政策發布之初,業內普遍預期2018年新增裝機為30-35GW左右。然而最終這一數字來到了44.43GW,再次超出預期。
光伏真的有那么慘嗎?
自“531”政策發布之后,光伏行業的反應幾乎可以用“哭天搶地”來形容。不但各企業家聯合上書,甚至連普通民眾都對這一政策嗤之以鼻,認為“531”政策斷了光伏的補貼,就是斷了光伏的命。無論是行業人士的言論,還是市場的反映,光伏行業一直在向外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一個大寫的“慘”。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由裝機規模可以發現,中國依然是全球第一大市場,44.43GW的市場規模只比上一年下降9GW左右,總體來說市場規模并沒有萎縮多少,但是市場表現卻好像比縮減了一半還要“慘”。
另外,“531”之后,國家能源局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以及后續的政策中提到:在部分資源優越的地區,光伏已經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這也在最近發布的“平價上網”政策有所體現,即2019年不但將安排部分無補貼項目,還將引導建設一批上網電價低于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低價上網試點項目(低價上網項目)。
也就是說,在多次調研、多次召見光伏企業家會面之后,國家能源局確定光伏發電成本不但已經可以在部分地區與煤電齊平,甚至可以在有些地區做到比煤電還更低。更加直白的說,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認為,光伏發電已經完全可以不依靠補貼而活,起碼在部分地區可以。
然而光伏行業人士的言論卻是另一個風向,除了少數幾位大佬,大多數人都在散布一個言論:光伏發電遠遠未到完全擺脫補貼的時候,一刀切的政策對行業傷害很大。
而到最后,44.43GW的裝機規模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沒有補貼,下半年依然有大量光伏項目并網裝機,同時也意味著光伏行業并不如有些人說的那么“慘”。
所以這是否也意味著,那些天天叫屈的光伏行業人士是在刻意賣慘呢?
刻意賣慘?
從裝機數據以及國家能源局、發改委等部門的態度來看,光伏產業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凄慘。相反,光伏發電的確在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平價上網的條件。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531”之后光伏產業的活力的確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第一,“531”政策發布之后有大批光伏企業瀕臨破產,欠薪、跑路等負面新聞不斷,從這方面來看,光伏企業沒有以前好混是不爭的事實。
第二,“531”政策發布之后,光伏產業鏈的價格迎來大幅下滑,部分環節的價格幾乎出現了“腰斬”。可以說,在“531”政策的助推之下,光伏產品價格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的降幅超過了之前幾年降幅的總和。這導致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利潤的下降。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樣是44.43GW的裝機規模, 2018年的新增裝機所能產生的整體利潤要低很多。
第三,從企業財報來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受到了“531”政策的影響,反應在財報數據上,大多數企業的凈利潤、毛利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相對往年,出現虧損的企業數量也增加了很多。
這樣一看,光伏產業似乎的確有點慘。
總結
筆者認為,光伏行業人士并未刻意賣慘,因為行業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是事實,很多企業因此而活不下去也是事實。而宣稱“光伏發電尚未到擺脫補貼的時候”的人,一來沒有考慮到各地區之間資源水平的差距;二來在“531”之前,光伏行業的確并未達到擺脫足以擺脫補貼的水平。光伏發電可以不依靠補貼,那是經過一整年價格大幅下滑之后才有的結果,相比于2018年5月31日,如今的光伏發電成本迎來了極大的突破,此后才有了“無補貼項目”。
光伏產業就像一顆需要灌溉的樹苗,在幼稚時期需要不斷的澆水,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澆水的量可以慢慢減少,直至樹苗完全成長,此后再也不用澆水。目前光伏產業這顆“樹苗”的成長已經來到了關鍵時刻,它也將面臨最艱難的考驗。
在這關鍵的時刻,“531”政策的出現倒逼了行業一把,目前來看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