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補貼政策的起源
2009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金太陽示范工程以及光伏電站特許招標,由此揭開了國內光伏發展的大幕。
2012年由于美國、歐洲針對中國啟動雙反,中國政府加大了對光伏應用的扶持力度,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等措施。
2013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發〔2013〕24號《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政策文件見下圖)
文件中首次明確了: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光伏補貼的來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同年,2013年8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發改價格〔2013〕1638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
2、光伏補貼政策調整情況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光伏設備價格也隨著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的標桿電價隨之下降,而度電補貼電價一直維持在0.42元/KWh長達五年。
直到2018年,度電補貼出現了首次下降,由原來的0.42元/KWh,調整到后來的0.37元/KWh(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保持不變)。

隨著,531新政的公布,光伏補貼政策迎來了新一輪調整。度電補貼也呈現了加速調整的趨勢,2019年的度電補貼很可能將按照每季度或者每半年進行一次調整。

3、光伏補貼的來源及現狀
2006年我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法律規定從銷售電價中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在本文的第一小節我們提到了,光伏補貼的來源就是這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2007年我國正式開始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初始征收標準為0.2分/kWh,根據當年全國用電情況,理論可征收金額56億元。而隨著國家大力扶持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補貼資金開始出現缺口。
2016年1月,可再生能源附加金額上調至1.9分/kWh,理論可征收金額950億元。但實際征收金額并未達到理論計算金額,主要源于各地自備電廠巨大的發電量,并未足額繳納可再能能源附加。同時,由于光伏電站投資成本的快速下降導致光伏電站投資回報率快速上升,光伏電站裝機量增長迅猛,導致補貼資金缺口不斷被拉大。
根據光伏行業資深專家王淑娟分析:存量光伏項目的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400億元,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億元以上!
4、光伏補貼的未來
由于短時間內可再生能源附加上調無望,光伏補貼缺口的不斷擴大,未來的中國的光伏產業肯定不能長期靠補貼生存。未來光伏補貼必將會逐步下調,直到脫離光伏補貼。但成本的下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看來光伏行業還是不能脫離國家的補貼。
近期,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行業相關企業對于光伏行業在未來“是高補貼強度,低規模?還是補貼強度低點,但規模大一點”的討論中,后者的聲浪在爭論中逐漸占據了上風。
隨著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通知文件的發布,發電價格討論意見稿即將出臺(按季度小幅降價、規定并網期限——2019年光伏上網電價政策開始討論),2019年的光伏補貼政策也是呼之欲出,我們共同期待春節前相關部門能給大家一個最終的說法。
2009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金太陽示范工程以及光伏電站特許招標,由此揭開了國內光伏發展的大幕。
2012年由于美國、歐洲針對中國啟動雙反,中國政府加大了對光伏應用的扶持力度,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等措施。
2013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發〔2013〕24號《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政策文件見下圖)

文件中首次明確了: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光伏補貼的來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同年,2013年8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發改價格〔2013〕1638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

2、光伏補貼政策調整情況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光伏設備價格也隨著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的標桿電價隨之下降,而度電補貼電價一直維持在0.42元/KWh長達五年。

直到2018年,度電補貼出現了首次下降,由原來的0.42元/KWh,調整到后來的0.37元/KWh(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保持不變)。


隨著,531新政的公布,光伏補貼政策迎來了新一輪調整。度電補貼也呈現了加速調整的趨勢,2019年的度電補貼很可能將按照每季度或者每半年進行一次調整。


3、光伏補貼的來源及現狀
2006年我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法律規定從銷售電價中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在本文的第一小節我們提到了,光伏補貼的來源就是這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2007年我國正式開始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初始征收標準為0.2分/kWh,根據當年全國用電情況,理論可征收金額56億元。而隨著國家大力扶持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補貼資金開始出現缺口。

2016年1月,可再生能源附加金額上調至1.9分/kWh,理論可征收金額950億元。但實際征收金額并未達到理論計算金額,主要源于各地自備電廠巨大的發電量,并未足額繳納可再能能源附加。同時,由于光伏電站投資成本的快速下降導致光伏電站投資回報率快速上升,光伏電站裝機量增長迅猛,導致補貼資金缺口不斷被拉大。

根據光伏行業資深專家王淑娟分析:存量光伏項目的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400億元,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億元以上!
4、光伏補貼的未來
由于短時間內可再生能源附加上調無望,光伏補貼缺口的不斷擴大,未來的中國的光伏產業肯定不能長期靠補貼生存。未來光伏補貼必將會逐步下調,直到脫離光伏補貼。但成本的下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看來光伏行業還是不能脫離國家的補貼。
近期,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行業相關企業對于光伏行業在未來“是高補貼強度,低規模?還是補貼強度低點,但規模大一點”的討論中,后者的聲浪在爭論中逐漸占據了上風。
隨著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通知文件的發布,發電價格討論意見稿即將出臺(按季度小幅降價、規定并網期限——2019年光伏上網電價政策開始討論),2019年的光伏補貼政策也是呼之欲出,我們共同期待春節前相關部門能給大家一個最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