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裝有太陽能板,除了保障公廁的日常用電外,還可以免費為市民提供手機充電服務。12月24日,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延伸段全省首座光伏發電公廁正式投入使用。除了利用太陽能實現公廁用電外,公廁還設有第三衛生間等人性化的內部設施。
“高顏值”公廁亮相街頭
在省城西關大街延伸段原師范大學南院附近,一座古典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來這是一座新建的公廁,簡潔亮麗的金屬材質外墻體上,布滿了郁郁蔥蔥的綠植以及小花,墻體上畫了一幅自然風光畫,使公廁與周邊公園綠地融為一體,很有大自然的氣息。
“要不是有‘公共衛生間’幾個醒目的大字,我還以為這是一座精心設計的藝術館。”家住附近的馬先生說。
西寧市城西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所公廁采用鋁塑板作為外立面材質,具有耐蝕、防火、防潮、隔音、隔熱、美觀、易清理等特性。公廁安裝有蹲位空閑提示、感應式水龍頭等便民設施,還參照住建部最新設計標準設置男女廁位比,達到1比1.5以上,解決女性如廁難的問題。
光伏發電用電自給自足
除了外觀漂亮外,這所公廁還是西寧市和青海省首座光伏發電公廁,公廁建筑物頂部安裝有太陽能發電板,具備發電、遮陽、擋雨、降溫等功能。據測算,該設備年發電量約4500到4800千瓦時,每年可節省電費約4000元,設計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
城西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公廁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節能和環保,利用太陽能實現公廁用電的自給自足。公廁頂部安裝的太陽能板不僅可以提供整個公廁的日常用電,保證公廁照明、熱水使用等,還可以為市民提供手機充電服務。
第三衛生間方便特殊人群
值得關注的是,這座公廁設有專門的第三衛生間,為母嬰、殘障人士等人群服務。
第三衛生間室內面積約9平方米,內部配備齊全,包括一大一小“母子”馬桶、“母子”洗手盆、小便池、嬰兒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桿和緊急呼叫器等,基本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
“下一步我們還考慮在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區域,對公廁改造升級,增設第三衛生間,方便特殊人群如廁需求。”負責人說。
第三衛生間也被提上了西寧市公廁改造的日程表。2018年,西寧市城西區投資500萬新建公廁3座、升級改造公廁15座,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在西關大街西段、南涼路西山小區及彭家寨西小區新建公廁三座,還配備環衛休息室和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
市民在音樂聲中輕松“方便”
“這是公廁嗎,一點異味都沒有,走進這座公廁,讓我懷疑進錯了地方,綠植、墻飾、音樂……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溫馨!”市民李女士說。除了有著高顏值,公廁內微電腦中控除臭系統等一系列融入科技元素的設施,讓如廁環境更加溫馨、舒適。
環衛人員介紹,公廁多功能鏡安裝有電子顯示屏,上邊有PM2.5的數值、廁所內的溫度與濕度,最頂端有公歷農歷互換的萬年歷,下側顯示當天用水與用電的數量。另外,公廁還下載了一些優雅、溫馨的輕音樂,在廁所里播放。
外表美觀,公廁內部設施齊全,有便民“六小件”,包括廁紙、洗手液、掛鉤、烘干機、扶手、面鏡。保潔員說,日常的保潔要確保公廁達到“八無”:無紙片、無煙蒂、無痰跡、無積灰、無臭味、無蠅蛆、無蛛網、無污物。此外,還有巡查人員每天對保潔情況全面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今年,西寧市在公廁建設過程中注重公廁建筑外觀和公園的現代園林景觀、城區的文化底蘊有機結合,打造了一處精致公廁,能更好地為周邊居民和游客服務,切實解決市民如廁難的問題,從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高顏值”公廁亮相街頭
在省城西關大街延伸段原師范大學南院附近,一座古典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來這是一座新建的公廁,簡潔亮麗的金屬材質外墻體上,布滿了郁郁蔥蔥的綠植以及小花,墻體上畫了一幅自然風光畫,使公廁與周邊公園綠地融為一體,很有大自然的氣息。
“要不是有‘公共衛生間’幾個醒目的大字,我還以為這是一座精心設計的藝術館。”家住附近的馬先生說。
西寧市城西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所公廁采用鋁塑板作為外立面材質,具有耐蝕、防火、防潮、隔音、隔熱、美觀、易清理等特性。公廁安裝有蹲位空閑提示、感應式水龍頭等便民設施,還參照住建部最新設計標準設置男女廁位比,達到1比1.5以上,解決女性如廁難的問題。

光伏發電用電自給自足
除了外觀漂亮外,這所公廁還是西寧市和青海省首座光伏發電公廁,公廁建筑物頂部安裝有太陽能發電板,具備發電、遮陽、擋雨、降溫等功能。據測算,該設備年發電量約4500到4800千瓦時,每年可節省電費約4000元,設計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
城西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公廁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節能和環保,利用太陽能實現公廁用電的自給自足。公廁頂部安裝的太陽能板不僅可以提供整個公廁的日常用電,保證公廁照明、熱水使用等,還可以為市民提供手機充電服務。

第三衛生間方便特殊人群
值得關注的是,這座公廁設有專門的第三衛生間,為母嬰、殘障人士等人群服務。
第三衛生間室內面積約9平方米,內部配備齊全,包括一大一小“母子”馬桶、“母子”洗手盆、小便池、嬰兒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桿和緊急呼叫器等,基本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
“下一步我們還考慮在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區域,對公廁改造升級,增設第三衛生間,方便特殊人群如廁需求。”負責人說。
第三衛生間也被提上了西寧市公廁改造的日程表。2018年,西寧市城西區投資500萬新建公廁3座、升級改造公廁15座,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在西關大街西段、南涼路西山小區及彭家寨西小區新建公廁三座,還配備環衛休息室和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

市民在音樂聲中輕松“方便”
“這是公廁嗎,一點異味都沒有,走進這座公廁,讓我懷疑進錯了地方,綠植、墻飾、音樂……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溫馨!”市民李女士說。除了有著高顏值,公廁內微電腦中控除臭系統等一系列融入科技元素的設施,讓如廁環境更加溫馨、舒適。
環衛人員介紹,公廁多功能鏡安裝有電子顯示屏,上邊有PM2.5的數值、廁所內的溫度與濕度,最頂端有公歷農歷互換的萬年歷,下側顯示當天用水與用電的數量。另外,公廁還下載了一些優雅、溫馨的輕音樂,在廁所里播放。
外表美觀,公廁內部設施齊全,有便民“六小件”,包括廁紙、洗手液、掛鉤、烘干機、扶手、面鏡。保潔員說,日常的保潔要確保公廁達到“八無”:無紙片、無煙蒂、無痰跡、無積灰、無臭味、無蠅蛆、無蛛網、無污物。此外,還有巡查人員每天對保潔情況全面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今年,西寧市在公廁建設過程中注重公廁建筑外觀和公園的現代園林景觀、城區的文化底蘊有機結合,打造了一處精致公廁,能更好地為周邊居民和游客服務,切實解決市民如廁難的問題,從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