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浙江鑫日聯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塘溪辦事處負責人童偉君的手機就響個不停。“都是我們大嵩片區的老百姓,來向我咨詢申請安裝光伏板的事情!”童偉君說,目前我區的塘溪、瞻岐、咸祥鎮還有五六百戶排隊等著安裝。大嵩片區百姓為何掀起“光伏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普通百姓:一分錢不出也能賺錢
“一分錢不出也能賺錢,這樣的好事怎能錯過。”塘溪鎮塘頭村村民徐國云一語道出了原因。他是當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去年10月底,他在自家2間房的屋頂上申請安裝了光伏板。
裝這個光伏板,徐國云到銀行辦了貸款,自己沒花一分錢。現在,他家“屋頂”日均可發電17度,每月收到電費和補貼在400至600元之間,而月貸扣只需380元。“我算‘小戶’,面積不大,但每月還完月貸扣還有收入,很滿足了。”他告訴記者,光伏板能用20年,等9年后還完貸款,不僅光伏發電設備完全屬于他了,發的電也是純收入。他還把這筆劃算的買賣,介紹給了他的侄子、鄰居和朋友,其中最多一戶靠自家屋頂發電,月均收入逾2000元。
塘溪鎮管江村杜成豐是當地的光伏大戶,他和他的兩個兒子、親家、干女兒5戶人家一起投了50萬元購買安裝了光伏板。
之所以不選擇貸款,他說他看好農村光伏發電,一次性購買還能額外享受一筆補貼。按照寧波的日照情況,他算過一筆賬,4年半便可回本。
屋頂閑置、穩定收益20年、申請程序簡單、國家對光伏發展的政策支持、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為了百姓選擇光伏發電的主要原因。
光伏企業:靠創新和服務突圍
童偉君作為光伏企業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農村光伏發電的推動者。一年前,初入農村光伏市場,他調研發現大家對此顧慮頗多,主要集中在投資風險、售后服務等方面。
為打消百姓顧慮,他積極與區供電公司和鄞州銀行進行溝通,創新開展了“銀行墊錢+光伏企業出物資+供電部門做配套”這一商業模式,確保光伏板安裝,百姓不花一分錢。
光伏發電究竟能不能賺錢?“口說無憑,先試用半年,好的話再申請貸款或全額付清。”童偉君說,每個月賣出的電費和補貼的準時入賬,很快點燃了百姓對光伏發電的熱情。隨著這一初期推廣模式的奏效,申請光伏發電的百姓不斷增加。
光伏企業在注重模式創新的同時,更注重服務,還為每個光伏用戶交付了維修金、保險金和保證金,做好了相關后續保障工作。
“裝了一年,質量問題還沒遇到,就是我們家造房子把光伏發電的電表給拆了。沒多久,來了三路人馬查看問題,服務蠻到位的。”這是塘溪鎮鄒溪村一村民的親身經歷。
原來,光伏安裝單位將光伏發電數據實施全部聯網,并配備了專人監控,一旦發現運行不正常,就會立刻安排人員前往查看。而聯網端不止企業方,還有供電部門線路表計巡檢班,所以才有了三路人馬查看問題的情況。
一年來,童偉君所在的光伏企業靠創新和服務在農村光伏市場順利“突圍”。截至目前,塘溪、瞻岐、咸祥鎮百姓的光伏發電簽約數量已逾千戶。
供電部門:做好農村光伏安裝配套工作
自打接到要為農村光伏發電并網做好服務的通知以來,區供電公司塘溪供電服務站站長謝紅輝說,自己的工作多出整整一大塊。作為最基層的電力工作人員,他長期跟客戶打交道,了解每項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他的必修課,可剛開始對光伏發電并網,卻是真的陌生。
從去年10月受理第一個用電客戶申請開始,謝紅輝除了協調光伏發電并網具體實施事項之外,能去現場的時候,他都一定會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去,每次回來后,還自己啃文件,幾個月下來,從光伏并網表計受理申請、現場勘察、接入方案制定、發用電合同簽訂等流程,里面的道道他基本都摸清楚了。
“我們不僅要確保設備能正常運行較長時間,減少后期維護費用。一旦雙方簽訂發、用電合同,電量和電費的事,也得讓老百姓知道得清清楚楚。”謝紅輝說,最近供電公司上下在全力推薦安裝電e寶,光伏用戶可實時查看自家的發電量和電費。
記者了解到,圍繞光伏發電這一工作,區供電公司始終在統籌協調內部業務,加強同客戶溝通聯系,主動提供技術咨詢,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如今在鄞州,百姓從申請、安裝、到發電并網,只需1個月。
此外,區供電公司還計劃與光伏安裝單位聯手在我區打造全省首個光伏發電村,為美麗小城鎮環境整治建設添磚加瓦。

普通百姓:一分錢不出也能賺錢
“一分錢不出也能賺錢,這樣的好事怎能錯過。”塘溪鎮塘頭村村民徐國云一語道出了原因。他是當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去年10月底,他在自家2間房的屋頂上申請安裝了光伏板。
裝這個光伏板,徐國云到銀行辦了貸款,自己沒花一分錢。現在,他家“屋頂”日均可發電17度,每月收到電費和補貼在400至600元之間,而月貸扣只需380元。“我算‘小戶’,面積不大,但每月還完月貸扣還有收入,很滿足了。”他告訴記者,光伏板能用20年,等9年后還完貸款,不僅光伏發電設備完全屬于他了,發的電也是純收入。他還把這筆劃算的買賣,介紹給了他的侄子、鄰居和朋友,其中最多一戶靠自家屋頂發電,月均收入逾2000元。
塘溪鎮管江村杜成豐是當地的光伏大戶,他和他的兩個兒子、親家、干女兒5戶人家一起投了50萬元購買安裝了光伏板。
之所以不選擇貸款,他說他看好農村光伏發電,一次性購買還能額外享受一筆補貼。按照寧波的日照情況,他算過一筆賬,4年半便可回本。
屋頂閑置、穩定收益20年、申請程序簡單、國家對光伏發展的政策支持、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為了百姓選擇光伏發電的主要原因。
光伏企業:靠創新和服務突圍
童偉君作為光伏企業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農村光伏發電的推動者。一年前,初入農村光伏市場,他調研發現大家對此顧慮頗多,主要集中在投資風險、售后服務等方面。
為打消百姓顧慮,他積極與區供電公司和鄞州銀行進行溝通,創新開展了“銀行墊錢+光伏企業出物資+供電部門做配套”這一商業模式,確保光伏板安裝,百姓不花一分錢。
光伏發電究竟能不能賺錢?“口說無憑,先試用半年,好的話再申請貸款或全額付清。”童偉君說,每個月賣出的電費和補貼的準時入賬,很快點燃了百姓對光伏發電的熱情。隨著這一初期推廣模式的奏效,申請光伏發電的百姓不斷增加。
光伏企業在注重模式創新的同時,更注重服務,還為每個光伏用戶交付了維修金、保險金和保證金,做好了相關后續保障工作。
“裝了一年,質量問題還沒遇到,就是我們家造房子把光伏發電的電表給拆了。沒多久,來了三路人馬查看問題,服務蠻到位的。”這是塘溪鎮鄒溪村一村民的親身經歷。
原來,光伏安裝單位將光伏發電數據實施全部聯網,并配備了專人監控,一旦發現運行不正常,就會立刻安排人員前往查看。而聯網端不止企業方,還有供電部門線路表計巡檢班,所以才有了三路人馬查看問題的情況。
一年來,童偉君所在的光伏企業靠創新和服務在農村光伏市場順利“突圍”。截至目前,塘溪、瞻岐、咸祥鎮百姓的光伏發電簽約數量已逾千戶。
供電部門:做好農村光伏安裝配套工作
自打接到要為農村光伏發電并網做好服務的通知以來,區供電公司塘溪供電服務站站長謝紅輝說,自己的工作多出整整一大塊。作為最基層的電力工作人員,他長期跟客戶打交道,了解每項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他的必修課,可剛開始對光伏發電并網,卻是真的陌生。
從去年10月受理第一個用電客戶申請開始,謝紅輝除了協調光伏發電并網具體實施事項之外,能去現場的時候,他都一定會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去,每次回來后,還自己啃文件,幾個月下來,從光伏并網表計受理申請、現場勘察、接入方案制定、發用電合同簽訂等流程,里面的道道他基本都摸清楚了。
“我們不僅要確保設備能正常運行較長時間,減少后期維護費用。一旦雙方簽訂發、用電合同,電量和電費的事,也得讓老百姓知道得清清楚楚。”謝紅輝說,最近供電公司上下在全力推薦安裝電e寶,光伏用戶可實時查看自家的發電量和電費。
記者了解到,圍繞光伏發電這一工作,區供電公司始終在統籌協調內部業務,加強同客戶溝通聯系,主動提供技術咨詢,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如今在鄞州,百姓從申請、安裝、到發電并網,只需1個月。
此外,區供電公司還計劃與光伏安裝單位聯手在我區打造全省首個光伏發電村,為美麗小城鎮環境整治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