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名副其實的光伏發電大國,太陽能新增裝機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計裝機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綜合世界太陽能權威機構發布數據: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53.06G瓦,占據全球增量的半壁江山;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30G瓦,占全球總量的32.4%。
我國光伏發電不但規模大,而且技術全球領先,并擁有完善的國內產業鏈、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麥肯錫選擇了33個具有技術密集特征的細分行業,將中國和美國的技術水平進行了對比。33個細分行業分屬于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效率驅動和客戶中心4大類型,行業技術水平包括4個等級,結果發現,我國技術領先程度超過1個等級的僅有3個行業,太陽能電池板技術的評價等級最高,達到了技術最高等級的上限,也是33個細分行業中等級最高的一個。
對指標和補貼作出調整非常及時
記者: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531新政”實施中的有關事項做了進一步說明。據了解,主要焦點是指標和補貼問題。您如何看待《通知》?
周健奇:這次《通知》的發布非常及時,不僅對光伏行業利好,在當前內外部市場不確定性增多的大環境下對整個制造業都是有正向積極意義的,有利于恢復預期、穩定就業和投資。綜合多項數據,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容納的就業人口已超300萬,是名副其實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我國光伏發電行業也存在問題,例如集中式過度發展、服務市場有待規范、制造環節存在低效產能等,“531”新政的出臺有利于未來的市場秩序,只是補貼調整缺少緩沖、市場規范缺少精準度、指標暫停的同時也暫停了企業訂單。有相關統計顯示,從5月31日至10月12日止,我國66家光伏發電上市(包括美股、港股、A股)企業市值蒸發已超過2423億元。
所以,市場迫切需要對“531新政”作出修正。《通知》的出臺非常及時,針對指標和補貼兩個關鍵問題的調整也是對的。當然,接下來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快出臺具體的細則,結束光伏行業的冬眠期。
強化指標控制不可取
記者:“531新政”后,有些企業已經舉步維艱,這些企業只是單純地擴大再生產,沒有搞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531新政”對這些企業影響最大。而對執著于高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的企業來說則是機遇遠大于挑戰。《通知》釋放的信號是不是與以前強調的創新相矛盾?
周健奇:關于對沒有搞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的企業影響大,對于高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的企業來說則是機遇遠大于挑戰的觀點,我并不完全贊同。
指標暫停,意味著市場需求沒了,直接的結果是訂單暫停,訂單暫停的影響對任何企業都是一樣的。訂單大幅度下滑對任何企業的打擊都是沉重的,都存在生存難題。只不過,實力強的企業可抵御的時間長,活到指標恢復的機會更大。企業幾乎停擺了,還談何創新?真要咬定指標不放松,即使少數企業能夠堅持到最后,整個行業生態也會遭到破壞,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
再看光伏補貼。所謂的光伏平價上網在目前的電力體制下是個偽命題,因為我國的居民電價有交叉補貼,火電成本還不包括環境成本,所以,新興領域的光伏發電所處的競爭環境并不平等。補貼對分布式光伏而言還是必須的,光伏發電補貼也是全球慣例。
政府真要支持光伏發電行業創新,就要為其創造一個適宜的發展環境,珍惜已經形成的全球競爭力,以市場的有序競爭促進行業創新,而不是強化指標控制。
對回暖有信心
記者: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通知》是對“531”新政剎車過猛的回調,預計2019年的光伏產業政策將會進一步回暖。對此您如何看?
周健奇:政策回調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現在光伏市場都在等待具體的調整細則。如果指標和補貼能夠符合市場的實際情況,我相信我國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在2019年會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光伏發電行業還會有更進一步的技術進步。
我國光伏發電不但規模大,而且技術全球領先,并擁有完善的國內產業鏈、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麥肯錫選擇了33個具有技術密集特征的細分行業,將中國和美國的技術水平進行了對比。33個細分行業分屬于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效率驅動和客戶中心4大類型,行業技術水平包括4個等級,結果發現,我國技術領先程度超過1個等級的僅有3個行業,太陽能電池板技術的評價等級最高,達到了技術最高等級的上限,也是33個細分行業中等級最高的一個。
對指標和補貼作出調整非常及時
記者: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531新政”實施中的有關事項做了進一步說明。據了解,主要焦點是指標和補貼問題。您如何看待《通知》?
周健奇:這次《通知》的發布非常及時,不僅對光伏行業利好,在當前內外部市場不確定性增多的大環境下對整個制造業都是有正向積極意義的,有利于恢復預期、穩定就業和投資。綜合多項數據,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容納的就業人口已超300萬,是名副其實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我國光伏發電行業也存在問題,例如集中式過度發展、服務市場有待規范、制造環節存在低效產能等,“531”新政的出臺有利于未來的市場秩序,只是補貼調整缺少緩沖、市場規范缺少精準度、指標暫停的同時也暫停了企業訂單。有相關統計顯示,從5月31日至10月12日止,我國66家光伏發電上市(包括美股、港股、A股)企業市值蒸發已超過2423億元。
所以,市場迫切需要對“531新政”作出修正。《通知》的出臺非常及時,針對指標和補貼兩個關鍵問題的調整也是對的。當然,接下來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快出臺具體的細則,結束光伏行業的冬眠期。
強化指標控制不可取
記者:“531新政”后,有些企業已經舉步維艱,這些企業只是單純地擴大再生產,沒有搞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531新政”對這些企業影響最大。而對執著于高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的企業來說則是機遇遠大于挑戰。《通知》釋放的信號是不是與以前強調的創新相矛盾?
周健奇:關于對沒有搞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的企業影響大,對于高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的企業來說則是機遇遠大于挑戰的觀點,我并不完全贊同。
指標暫停,意味著市場需求沒了,直接的結果是訂單暫停,訂單暫停的影響對任何企業都是一樣的。訂單大幅度下滑對任何企業的打擊都是沉重的,都存在生存難題。只不過,實力強的企業可抵御的時間長,活到指標恢復的機會更大。企業幾乎停擺了,還談何創新?真要咬定指標不放松,即使少數企業能夠堅持到最后,整個行業生態也會遭到破壞,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
再看光伏補貼。所謂的光伏平價上網在目前的電力體制下是個偽命題,因為我國的居民電價有交叉補貼,火電成本還不包括環境成本,所以,新興領域的光伏發電所處的競爭環境并不平等。補貼對分布式光伏而言還是必須的,光伏發電補貼也是全球慣例。
政府真要支持光伏發電行業創新,就要為其創造一個適宜的發展環境,珍惜已經形成的全球競爭力,以市場的有序競爭促進行業創新,而不是強化指標控制。
對回暖有信心
記者: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通知》是對“531”新政剎車過猛的回調,預計2019年的光伏產業政策將會進一步回暖。對此您如何看?
周健奇:政策回調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現在光伏市場都在等待具體的調整細則。如果指標和補貼能夠符合市場的實際情況,我相信我國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在2019年會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光伏發電行業還會有更進一步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