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旭集團”)通過收購中國寶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寶安地產14.99%股份,收購深圳東鴻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寶安地產14.89%股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2016年,“寶安鴻基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寶安地產”變更為“東旭藍天”。
在東旭集團完成收購后,公司進行轉型,2016年進入新能源行業,2017年置出房地產業務,目前,公司的主營收入來源于新能源(光伏)、環保,其中光伏收入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作為光伏新兵的東旭藍天,已進入“2018年全球光伏企業20強(綜合類)”及“2018年中國光伏電站投資企業10強”。
從報表上看,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收入35.68億元,凈利潤13.17億元,截至2018年6月凈資產約為128億元,公司在2018年9月7日的市值只有145億元,為什么迅速崛起的光伏新秀在資本市場上卻表現黯淡呢?我們來看下轉型后東旭藍天的表現。
一、主營業務構成
目前光伏已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收入來源,其次則為環保業務。
2016年至今公司主營情況構成如下表:
二、業績亮眼,但含金量低
2018年上半年,出售房地產后,公司已無房地產業務收入,本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5.68億元,凈利潤13.17億元,所得稅費用2.63億元,銷售凈利率高達36.91%,而公司2017年銷售凈利率為6.64%。
2018年上半年因地產業務剝離產生投資收益13.34億元,扣除該項不可持續因素對凈利潤的影響,公司主營無實際改善。
公司2016年開始確定新能源業務的營業收入,2016年實現凈利潤1.75億元,而企業經營現金為負數,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83億元, 2017年實現凈利潤5.40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1.52億元,僅占凈利潤的28.29%,公司經營現金流對利潤的保障水平較差。
三、光伏項目考驗公司現金流
公司財報顯示,其光伏項目遍布多個省市,從2016年開始,公司在建項目及固定資產呈井噴式增長,而在建項目及固定資產主要來源于光伏項目投資。
現金流量表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6月,公司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累計高達977,731.14萬元,光伏投資讓公司進入燒錢模式。
從2015年至2017年,公司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從2015年的6,695.97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273,654.49萬元,年復合增長率539.28%,在建工程從2015年的6,621.47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161,831.71萬元,年復合增長率394.37%。
光伏項目的高速擴張考驗著公司的現金流。截至2018年6月30日,在公司有息負債構成中,短期借款83,100.0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86,340.0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融資性售后回租款27,301.10萬元,短期有息負債合計196,741.10萬元;長期應付款-融資性售后回租款241,070.60萬元,長期借款483,920.00萬元,長期有息負債合計724,990.60萬元;以上長短期有息負債合計為921,731.70萬元。
截至2018年6月30日,長短期有息負債已占公司凈資產的72.24%,而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現金余額僅為325,455.87萬元。在短期內,除需償還短期有息負債,公司2018年中報顯示仍有26個在建項目(扣除兩個已全額計提減值的項目),公司償還短期有息債務及投資需求的資金巨大,急需大額融資緩解目前的資金壓力。
四、再次定增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2016年公司已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950,000.00萬元,2016年底,公司再次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此次定增已于2018年6月1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核準,調整后的發行價格為不低于13.36元/股,調整后發行數量為不超過36,317.74股,主要發行對象為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定增預案顯示東旭集團擬以不低于20億元現金認購東旭藍天在本次發行中的部分股票。
2018年9月10日,東旭藍天的收盤價已跌至10.88元/股,股價表現不佳無疑影響定增的順利實施,而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目前的財務狀況也增加了定增實施的不確定性。
據《東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東旭集團有形資產負債率為66.49%,借款總額884.20億元。東旭集團目前控制著三家上市公司,包括東旭藍天,東旭光電(000413.SZ)及嘉麟杰(002486.SZ)。東旭集團所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股權中的大部分均已質押。
截至2018年8月31日,東旭集團持有東旭藍天42,022.23萬股,其中41,427.22萬股已質押,質押比高達98.58%;東旭集團與其一致行動人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陽海輝、王俊合計持有東旭光電133,121.43萬股,其中的95,316.30萬股處于質押狀態中,質押比為71.60%;東旭集團及其子公司上海國駿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嘉麟杰17,642.53 萬股,其中13,164萬股已質押,質押比為74.62%。
五、531光伏新政影響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主要包括降低光伏補貼標準、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布式2018年只安排10GW規模等,國家嚴控光伏發展的基調,引發了光伏行業市場大震動,也影響了光伏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公司股票也在光伏新政公布后的2018年6月4日跌停,當日收盤于11.48元/股。
在2018年中報中,公司在建項目中已沒有新增光伏項目,光伏新政對公司通過強勢投資擴大光伏市場的策略已造成較大的影響,公司明顯放緩了光伏項目投資,而降低光伏補貼標準也將影響公司未來業績。公司在中報中披露將拓寬業務范圍,儲備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但目前還未見到具體的信息。
2016年,“寶安鴻基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寶安地產”變更為“東旭藍天”。
在東旭集團完成收購后,公司進行轉型,2016年進入新能源行業,2017年置出房地產業務,目前,公司的主營收入來源于新能源(光伏)、環保,其中光伏收入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作為光伏新兵的東旭藍天,已進入“2018年全球光伏企業20強(綜合類)”及“2018年中國光伏電站投資企業10強”。
從報表上看,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收入35.68億元,凈利潤13.17億元,截至2018年6月凈資產約為128億元,公司在2018年9月7日的市值只有145億元,為什么迅速崛起的光伏新秀在資本市場上卻表現黯淡呢?我們來看下轉型后東旭藍天的表現。

一、主營業務構成
目前光伏已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收入來源,其次則為環保業務。
2016年至今公司主營情況構成如下表:

二、業績亮眼,但含金量低
2018年上半年,出售房地產后,公司已無房地產業務收入,本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5.68億元,凈利潤13.17億元,所得稅費用2.63億元,銷售凈利率高達36.91%,而公司2017年銷售凈利率為6.64%。
2018年上半年因地產業務剝離產生投資收益13.34億元,扣除該項不可持續因素對凈利潤的影響,公司主營無實際改善。
公司2016年開始確定新能源業務的營業收入,2016年實現凈利潤1.75億元,而企業經營現金為負數,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83億元, 2017年實現凈利潤5.40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1.52億元,僅占凈利潤的28.29%,公司經營現金流對利潤的保障水平較差。

三、光伏項目考驗公司現金流
公司財報顯示,其光伏項目遍布多個省市,從2016年開始,公司在建項目及固定資產呈井噴式增長,而在建項目及固定資產主要來源于光伏項目投資。
現金流量表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6月,公司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累計高達977,731.14萬元,光伏投資讓公司進入燒錢模式。

從2015年至2017年,公司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從2015年的6,695.97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273,654.49萬元,年復合增長率539.28%,在建工程從2015年的6,621.47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161,831.71萬元,年復合增長率394.37%。
光伏項目的高速擴張考驗著公司的現金流。截至2018年6月30日,在公司有息負債構成中,短期借款83,100.0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86,340.0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融資性售后回租款27,301.10萬元,短期有息負債合計196,741.10萬元;長期應付款-融資性售后回租款241,070.60萬元,長期借款483,920.00萬元,長期有息負債合計724,990.60萬元;以上長短期有息負債合計為921,731.70萬元。
截至2018年6月30日,長短期有息負債已占公司凈資產的72.24%,而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現金余額僅為325,455.87萬元。在短期內,除需償還短期有息負債,公司2018年中報顯示仍有26個在建項目(扣除兩個已全額計提減值的項目),公司償還短期有息債務及投資需求的資金巨大,急需大額融資緩解目前的資金壓力。

四、再次定增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2016年公司已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950,000.00萬元,2016年底,公司再次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此次定增已于2018年6月1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核準,調整后的發行價格為不低于13.36元/股,調整后發行數量為不超過36,317.74股,主要發行對象為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定增預案顯示東旭集團擬以不低于20億元現金認購東旭藍天在本次發行中的部分股票。
2018年9月10日,東旭藍天的收盤價已跌至10.88元/股,股價表現不佳無疑影響定增的順利實施,而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目前的財務狀況也增加了定增實施的不確定性。
據《東旭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東旭集團有形資產負債率為66.49%,借款總額884.20億元。東旭集團目前控制著三家上市公司,包括東旭藍天,東旭光電(000413.SZ)及嘉麟杰(002486.SZ)。東旭集團所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股權中的大部分均已質押。
截至2018年8月31日,東旭集團持有東旭藍天42,022.23萬股,其中41,427.22萬股已質押,質押比高達98.58%;東旭集團與其一致行動人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陽海輝、王俊合計持有東旭光電133,121.43萬股,其中的95,316.30萬股處于質押狀態中,質押比為71.60%;東旭集團及其子公司上海國駿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嘉麟杰17,642.53 萬股,其中13,164萬股已質押,質押比為74.62%。
五、531光伏新政影響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主要包括降低光伏補貼標準、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布式2018年只安排10GW規模等,國家嚴控光伏發展的基調,引發了光伏行業市場大震動,也影響了光伏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公司股票也在光伏新政公布后的2018年6月4日跌停,當日收盤于11.48元/股。
在2018年中報中,公司在建項目中已沒有新增光伏項目,光伏新政對公司通過強勢投資擴大光伏市場的策略已造成較大的影響,公司明顯放緩了光伏項目投資,而降低光伏補貼標準也將影響公司未來業績。公司在中報中披露將拓寬業務范圍,儲備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但目前還未見到具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