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近日在2018鹽城綠色智慧能源大會上發表題為“光伏技術進步與能源技術革命”的主旨演講時表示,能源技術革命將帶來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共享化的能源未來。
瞿曉鏵說,整個光伏系統在制造和建設過程中的耗能,大約一年就可以收回來。一座光伏系統可以使用二三十年,這個能量回收比是非常高的。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去年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產值、售電產值以及制造業方面的產能投資,阿特斯做了一個統計,大約要達到8000億元。這對中國的經濟是很大的帶動。
瞿曉鏵表示,發展光伏產業對老百姓有好處。2017年全球新能源直接就業人口接近900萬,其中光伏是337萬。中國光伏就業人數220萬。新能源帶來這么多就業,讓這么多的家庭步入小康。中國是受益最大的一個國家。所以新能源、光伏帶來的不光是綠水青山,而且就是金山銀山。
未來會怎么樣?瞿曉鏵說,2014年,新能源的投資第一次超過了傳統能源。2016年,新能源的發展又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21年,光伏的年度新增容量可能會超過各種發電新增容量的總和,那個時候每年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可能就是光伏。
“這種趨勢未來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機會,這個機會屬于中國的新能源企業,當然也屬于世界的新能源企業。中國光伏企業將迎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機會。”瞿曉鏵說。
光伏的發展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瞿曉鏵說,這說到底是技術。技術進步帶來成本的下降。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晶硅電池量產的發電效率不斷提高,并且步伐還在加快。光伏成本已經越來越不是光伏應用的障礙了。
瞿曉鏵認為,在光伏領域,中國的產能、應用、企業發展等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仍有很多方面與世界水平有差距。比如在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很多新商業模式方面,中國并不領先。阿特斯在北美開發光伏電站已經有十年時間。早期的售購電合同都是和國家背書的電網企業簽的,而最近幾年很多合同是跟私營企業簽的。這些私營企業很多是新經濟企業、數據化企業、互聯網企業。中國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
“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社會責任意識。中國的企業,即使是中國走在前列的新經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夠。二是制度設計。在海外,售電很容易,不費勁。在中國,售電市場仍然有很多難題。這就是制度的障礙。障礙會帶來機會。這個挑戰會帶來新技術、新模式,帶來儲能跟光伏的結合。如果能克服這些問題,我們將會看到一個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共享化的能源未來。”瞿曉鏵說。
瞿曉鏵說,整個光伏系統在制造和建設過程中的耗能,大約一年就可以收回來。一座光伏系統可以使用二三十年,這個能量回收比是非常高的。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去年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產值、售電產值以及制造業方面的產能投資,阿特斯做了一個統計,大約要達到8000億元。這對中國的經濟是很大的帶動。
瞿曉鏵表示,發展光伏產業對老百姓有好處。2017年全球新能源直接就業人口接近900萬,其中光伏是337萬。中國光伏就業人數220萬。新能源帶來這么多就業,讓這么多的家庭步入小康。中國是受益最大的一個國家。所以新能源、光伏帶來的不光是綠水青山,而且就是金山銀山。
未來會怎么樣?瞿曉鏵說,2014年,新能源的投資第一次超過了傳統能源。2016年,新能源的發展又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21年,光伏的年度新增容量可能會超過各種發電新增容量的總和,那個時候每年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可能就是光伏。
“這種趨勢未來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機會,這個機會屬于中國的新能源企業,當然也屬于世界的新能源企業。中國光伏企業將迎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機會。”瞿曉鏵說。
光伏的發展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瞿曉鏵說,這說到底是技術。技術進步帶來成本的下降。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晶硅電池量產的發電效率不斷提高,并且步伐還在加快。光伏成本已經越來越不是光伏應用的障礙了。
瞿曉鏵認為,在光伏領域,中國的產能、應用、企業發展等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仍有很多方面與世界水平有差距。比如在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很多新商業模式方面,中國并不領先。阿特斯在北美開發光伏電站已經有十年時間。早期的售購電合同都是和國家背書的電網企業簽的,而最近幾年很多合同是跟私營企業簽的。這些私營企業很多是新經濟企業、數據化企業、互聯網企業。中國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
“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社會責任意識。中國的企業,即使是中國走在前列的新經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夠。二是制度設計。在海外,售電很容易,不費勁。在中國,售電市場仍然有很多難題。這就是制度的障礙。障礙會帶來機會。這個挑戰會帶來新技術、新模式,帶來儲能跟光伏的結合。如果能克服這些問題,我們將會看到一個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共享化的能源未來。”瞿曉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