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超白光伏原片玻璃制造商信義光能控股有限公司(“信義光能”或“集團”;股份編號:968)于2018年7月30日宣布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2018年上半年”或“回顧期內”)的中期業績。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于5月31日聯合發布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531新政”)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在行業經歷陣痛的艱難時期,信義光能憑籍在技術、產品、規模、成本控制及戰略布局上的顯著優勢,核心主營業務于回顧期內取得良好表現。2018年上半年,太陽能玻璃業務收益按年增長27.0%至31.07億港元,太陽能發電場業務收益則按年增長28.8%至9.46億元,分別占總收益的74.4%及22.6%。回顧期內,集團整體毛利率及凈利率按年分別增加8.7個百分點及5.5個百分點至42.6%及29.1%,擬派中期股息8港仙,派息比率高達48.9%。
海外市場發力,驅動太陽能玻璃業務利潤率上升
受“531新政”影響,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備受考驗,光伏產品價格全線走弱令國內中上游企業即期盈利受到較大影響。信義光能早于2016年就實施“走出去”戰略,領先國內同業于馬來西亞投產第一條超白光伏玻璃原片生產線,日熔量900噸。邁出具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第一步,增強集團抵御地區性政策變化及全球貿易壁壘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能力。
2017年上半年為馬來西亞產線的產能爬坡期,回顧期內馬來西亞的生產效益已顯著提升,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由于馬來西亞產品銷往歐洲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無傾銷稅,故馬來西亞產線的投產更有利于集團把握全球光伏市場的機遇。回顧期內,集團海外市場超額完成銷售目標,按年大增144.4%至8.72億港元,占總收益比例超過28%,國內市場亦錄得穩定增長,收益同比增長6.9%至約22.35億元。海外產品存在溢價,受惠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產品組合的持續優化,以及匯率的利好影響,集團太陽能玻璃業務分部毛利于回顧期內大幅增長48.4%至10.37億港元,毛利率達33.4%,較去年同期的28.6%增加4.8個百分點。
告別蠻長時代的光伏行業,更適合龍頭企業的茁壯成長
“531新政”控規模、降補貼,令中國光伏告別高歌猛進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微利時代倒逼技術突破,加速平價上網進程,推動中國由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制造強國邁進。根據SolarPower Europe的資料,2017年全球光伏安裝量為99.1吉瓦,按年增加29%。中國繼續主導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占2017年新增總容量超過一半。
雖然“531新政”短期會對中國光伏電站裝機量需求乃至全球市場造成影響,但由于新政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于國內領跑者項目競標電價已與脫硫煤電價趨同的基礎上,寄望透過促進光伏行業各環節領先企業的技術革新加快實現市電平價,減少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目的是為了光伏行業長遠的健康發展。因此,“531新政”的施行將進一步提高光伏制造行業規范的條件門檻,落后產能加快出清,行業加速整合,馬太效應逐步增大,中長期看將有利于龍頭企業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提升及發展。
信義光能于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恰好展示了龍頭企業在行業困境中凸顯的韌性。憑籍穩固基礎及競爭優勢,集團于上半年錄得總收益約41.77億港元,純利為12.14億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為16.35港仙。由于核心主營業務表現強勁,基本抵消了一次性EPC業務由于2017年異常高基數造成的利潤貢獻的同比下滑,集團于回顧期內毛利僅微跌1.3%至約17.78億港元。而得益于太陽能玻璃分部的毛利率改善及來自太陽能玻璃與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的總收益占比增加,集團毛利率及純利率分別增至42.6%及29.1%。
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團的財政狀況維持穩健,現金及銀行結余為1,306,600,000港元(于2017年12月31日:1,380,600,000港元)。盡管短期內行業的不確定性仍存在,但管理層保持對公司長期表現的信心,故縱然回顧期內每股盈利同比下降,但董事會仍堅定維持高派息政策,建議派付中期股息每股8.0港仙,派息比率增加至48.9%。
專注技術創新,8個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獲列第七批補助目錄
信義光能在2018年上半年日熔量總額維持6,300噸。“531新政”發布前,首五個月銷售暢旺帶動回顧期內太陽能玻璃銷量同比錄得3.5%的增長。為進一步加強競爭優勢及應對不利經營環境的能力,信義光能將因應市場狀況合理調整產能的投放步伐。同時,集團積極引入新的生產技術及知識,透過提高規模效益,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及成本競爭力,從而擴大其市場份額及鞏固其作為領先太陽能玻璃制造商的地位。
根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七批補助目錄,信義光能旗下8個總容量為724兆瓦的自有太陽能發電場項目及容量為100兆瓦的合營企業項目獲列入該批補助目錄。回顧期內,集團太陽能發電場業務錄得穩健增長,收益及毛利同比分別增長28.8%及25.7%。于2018年6月30日,集團擁有總容量為2,086兆瓦的已并網太陽能項目,其中包括1,934兆瓦的大型地面項目、34兆瓦的商業分布式發電項目及118兆瓦的自用分布式項目。就所有權而言,1,032兆瓦為透過全資附屬公司持有,954兆瓦來自集團擁有75%權益的附屬公司所持有,余下100兆瓦則來自集團擁有50%權益的合營企業項目。隨著安裝成本的大幅下降,憑籍豐富的太陽能電場項目開發經驗,集團對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的進一步擴張充滿信心。
此外,信義光能已于2018年4月10日就分拆非全資附屬公司信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義能源”)及其股份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提交經更新申請,而聯交所已于2018年5月21日確認集團可進行分拆;信義能源已于2018年6月19日遞交上市申請。信義光能與信義能源的業務具備協同效應,分拆相信有利于信義光能估值修復、增加融資平臺及吸引不同類型投資者。
展望下半年,中國光伏需求短期仍趨弱,這將對行業供需關系構成壓力。然而,并無任何跡象顯示中國將停止其對太陽能行業的投入及支持。相反,新政策旨在梳理太陽能發展及降低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資金缺口,重點將由量化增長轉為質化增長,而長遠而言電力市場化程度亦將日益增加。集團相信,憑借具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將持續帶領全球光伏發展。
信義光能將繼續采取靈活的營銷策略、多元發展其客戶基礎、發掘新市場及進一步加強其產品的成本競爭力。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集團將繼續進行其擴張計劃,馬來西亞第二條生產線計劃于2018年末準備商業生產,日熔量為1,000噸。而第三及第四條生產線將因應市場狀況調整。行業整合將于日后創造更多市場機遇,集團對太陽能玻璃業務的長期潛在增長抱持樂觀態度。
信義光能主席李賢義先生(銅紫荊星章)表示:“由于太陽能仍然為中國應對污染問題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之一,我們有信心光伏行業將于改革創新后再次錄得強勁增長。憑借多元化的生產基地、創新產品、行之有效的業務策略、有效的營運管理及先進的生產技術,我們已作好準備把握新業務商機,于急速轉變且充滿挑戰的市況下迎難而上,鞏固集團于太陽能產業鏈的市場領先地位。”
海外市場發力,驅動太陽能玻璃業務利潤率上升
受“531新政”影響,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備受考驗,光伏產品價格全線走弱令國內中上游企業即期盈利受到較大影響。信義光能早于2016年就實施“走出去”戰略,領先國內同業于馬來西亞投產第一條超白光伏玻璃原片生產線,日熔量900噸。邁出具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第一步,增強集團抵御地區性政策變化及全球貿易壁壘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能力。
2017年上半年為馬來西亞產線的產能爬坡期,回顧期內馬來西亞的生產效益已顯著提升,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由于馬來西亞產品銷往歐洲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無傾銷稅,故馬來西亞產線的投產更有利于集團把握全球光伏市場的機遇。回顧期內,集團海外市場超額完成銷售目標,按年大增144.4%至8.72億港元,占總收益比例超過28%,國內市場亦錄得穩定增長,收益同比增長6.9%至約22.35億元。海外產品存在溢價,受惠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產品組合的持續優化,以及匯率的利好影響,集團太陽能玻璃業務分部毛利于回顧期內大幅增長48.4%至10.37億港元,毛利率達33.4%,較去年同期的28.6%增加4.8個百分點。
告別蠻長時代的光伏行業,更適合龍頭企業的茁壯成長
“531新政”控規模、降補貼,令中國光伏告別高歌猛進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微利時代倒逼技術突破,加速平價上網進程,推動中國由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制造強國邁進。根據SolarPower Europe的資料,2017年全球光伏安裝量為99.1吉瓦,按年增加29%。中國繼續主導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占2017年新增總容量超過一半。
雖然“531新政”短期會對中國光伏電站裝機量需求乃至全球市場造成影響,但由于新政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于國內領跑者項目競標電價已與脫硫煤電價趨同的基礎上,寄望透過促進光伏行業各環節領先企業的技術革新加快實現市電平價,減少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目的是為了光伏行業長遠的健康發展。因此,“531新政”的施行將進一步提高光伏制造行業規范的條件門檻,落后產能加快出清,行業加速整合,馬太效應逐步增大,中長期看將有利于龍頭企業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提升及發展。
信義光能于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恰好展示了龍頭企業在行業困境中凸顯的韌性。憑籍穩固基礎及競爭優勢,集團于上半年錄得總收益約41.77億港元,純利為12.14億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為16.35港仙。由于核心主營業務表現強勁,基本抵消了一次性EPC業務由于2017年異常高基數造成的利潤貢獻的同比下滑,集團于回顧期內毛利僅微跌1.3%至約17.78億港元。而得益于太陽能玻璃分部的毛利率改善及來自太陽能玻璃與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的總收益占比增加,集團毛利率及純利率分別增至42.6%及29.1%。
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團的財政狀況維持穩健,現金及銀行結余為1,306,600,000港元(于2017年12月31日:1,380,600,000港元)。盡管短期內行業的不確定性仍存在,但管理層保持對公司長期表現的信心,故縱然回顧期內每股盈利同比下降,但董事會仍堅定維持高派息政策,建議派付中期股息每股8.0港仙,派息比率增加至48.9%。
專注技術創新,8個太陽能發電場項目獲列第七批補助目錄
信義光能在2018年上半年日熔量總額維持6,300噸。“531新政”發布前,首五個月銷售暢旺帶動回顧期內太陽能玻璃銷量同比錄得3.5%的增長。為進一步加強競爭優勢及應對不利經營環境的能力,信義光能將因應市場狀況合理調整產能的投放步伐。同時,集團積極引入新的生產技術及知識,透過提高規模效益,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及成本競爭力,從而擴大其市場份額及鞏固其作為領先太陽能玻璃制造商的地位。
根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七批補助目錄,信義光能旗下8個總容量為724兆瓦的自有太陽能發電場項目及容量為100兆瓦的合營企業項目獲列入該批補助目錄。回顧期內,集團太陽能發電場業務錄得穩健增長,收益及毛利同比分別增長28.8%及25.7%。于2018年6月30日,集團擁有總容量為2,086兆瓦的已并網太陽能項目,其中包括1,934兆瓦的大型地面項目、34兆瓦的商業分布式發電項目及118兆瓦的自用分布式項目。就所有權而言,1,032兆瓦為透過全資附屬公司持有,954兆瓦來自集團擁有75%權益的附屬公司所持有,余下100兆瓦則來自集團擁有50%權益的合營企業項目。隨著安裝成本的大幅下降,憑籍豐富的太陽能電場項目開發經驗,集團對太陽能發電場業務的進一步擴張充滿信心。
此外,信義光能已于2018年4月10日就分拆非全資附屬公司信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義能源”)及其股份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提交經更新申請,而聯交所已于2018年5月21日確認集團可進行分拆;信義能源已于2018年6月19日遞交上市申請。信義光能與信義能源的業務具備協同效應,分拆相信有利于信義光能估值修復、增加融資平臺及吸引不同類型投資者。
展望下半年,中國光伏需求短期仍趨弱,這將對行業供需關系構成壓力。然而,并無任何跡象顯示中國將停止其對太陽能行業的投入及支持。相反,新政策旨在梳理太陽能發展及降低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資金缺口,重點將由量化增長轉為質化增長,而長遠而言電力市場化程度亦將日益增加。集團相信,憑借具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將持續帶領全球光伏發展。
信義光能將繼續采取靈活的營銷策略、多元發展其客戶基礎、發掘新市場及進一步加強其產品的成本競爭力。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集團將繼續進行其擴張計劃,馬來西亞第二條生產線計劃于2018年末準備商業生產,日熔量為1,000噸。而第三及第四條生產線將因應市場狀況調整。行業整合將于日后創造更多市場機遇,集團對太陽能玻璃業務的長期潛在增長抱持樂觀態度。
信義光能主席李賢義先生(銅紫荊星章)表示:“由于太陽能仍然為中國應對污染問題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之一,我們有信心光伏行業將于改革創新后再次錄得強勁增長。憑借多元化的生產基地、創新產品、行之有效的業務策略、有效的營運管理及先進的生產技術,我們已作好準備把握新業務商機,于急速轉變且充滿挑戰的市況下迎難而上,鞏固集團于太陽能產業鏈的市場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