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日前發布了新一年度全球電力系統長期分析報告《2018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的首席作者、BNEF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域研究主管Seb Henbest指出:“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棄電問題,是未來電力系統的特點而非弱點。”
Seb Henbest對于光伏和風電予以了很大肯定,認為這些間歇性能源與儲能、氣電等備用電源進行配合后,發電優勢將更加凸顯。在他看來,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擴大,氣電的價值也將更加明顯,氣電的未來在于角色而非發電規模,將主要承擔發電系統的調峰角色。
“低價的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將從根本上重塑電力系統,到2050年全球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占比接近50%。”Seb Henbest表示,“實際上,光伏和風電正在成為最便宜的新建電源,我們認為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屆時足以改變整個電力結構。”
《2018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首次突顯了電池成本下降對未來幾十年電力市場結構產生的影響。BNEF在報告中指出,自2010年以來,鋰離子電池每兆瓦時單價已下降近80%,預計隨著電動汽車制造業在21世紀前20年逐步規模化,電池價格還將繼續下降。
對此,Seb Henbest強調,儲能將在無風無光的條件下發揮作用,而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也將帶動儲能成本進一步下降,從而更加凸顯間歇性能源的發電價值,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到203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光伏和風電成本將比運營中的化石燃料電站更便宜,如果再配合儲能,將加速蠶食化石燃料發電市場份額。”他說,“可再生能發電裝機增長的背后是投資規模的增長,到2030年每花一美元,新增裝機量將是現在的2倍,到2050年將是現在的4倍。”
值得一提的是,Seb Henbest認為風光棄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更經濟性”的結果之一。“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持續上升的同時,將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極端情況,即需求量過高將需要很多的備用電源,而發電量過多則出現棄電現象。棄電一直被認為是負面因素,但我們認為這只是未來電力系統不可避免的特點。”他透露,“從整個電力系統成本角度來看,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越來越低,即便出現棄電現象,也不會造成過高的成本。也就是說,發電小時數打了折扣,度電成本依然可觀。”
與之相比,曾經的發電大戶煤電將成為徹底的輸家。從度電成本和清潔性來看,煤電無法和可再生能源競爭;從靈活性角度來看,煤電無法和氣電和儲能競爭。
Seb Henbest對于光伏和風電予以了很大肯定,認為這些間歇性能源與儲能、氣電等備用電源進行配合后,發電優勢將更加凸顯。在他看來,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擴大,氣電的價值也將更加明顯,氣電的未來在于角色而非發電規模,將主要承擔發電系統的調峰角色。
“低價的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將從根本上重塑電力系統,到2050年全球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占比接近50%。”Seb Henbest表示,“實際上,光伏和風電正在成為最便宜的新建電源,我們認為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屆時足以改變整個電力結構。”
《2018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首次突顯了電池成本下降對未來幾十年電力市場結構產生的影響。BNEF在報告中指出,自2010年以來,鋰離子電池每兆瓦時單價已下降近80%,預計隨著電動汽車制造業在21世紀前20年逐步規模化,電池價格還將繼續下降。
對此,Seb Henbest強調,儲能將在無風無光的條件下發揮作用,而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也將帶動儲能成本進一步下降,從而更加凸顯間歇性能源的發電價值,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到203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光伏和風電成本將比運營中的化石燃料電站更便宜,如果再配合儲能,將加速蠶食化石燃料發電市場份額。”他說,“可再生能發電裝機增長的背后是投資規模的增長,到2030年每花一美元,新增裝機量將是現在的2倍,到2050年將是現在的4倍。”
值得一提的是,Seb Henbest認為風光棄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更經濟性”的結果之一。“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持續上升的同時,將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極端情況,即需求量過高將需要很多的備用電源,而發電量過多則出現棄電現象。棄電一直被認為是負面因素,但我們認為這只是未來電力系統不可避免的特點。”他透露,“從整個電力系統成本角度來看,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越來越低,即便出現棄電現象,也不會造成過高的成本。也就是說,發電小時數打了折扣,度電成本依然可觀。”
與之相比,曾經的發電大戶煤電將成為徹底的輸家。從度電成本和清潔性來看,煤電無法和可再生能源競爭;從靈活性角度來看,煤電無法和氣電和儲能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