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清潔能源發展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與政策研究論壇”在青海西寧召開。論壇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旗下黃河公司與青海省共建的,青海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屬的17個創新實驗室正式揭牌,來自德國康斯坦茨國際太陽能研究所執行董事拉多萬·科佩克、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德仁等國內外14名學術委員會委員正式受聘。
“發展光伏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論壇上表示。他指出,希望青海省爭做推動光伏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勇當光伏平價上網的先行者,敢為光伏創新發展新高地。
數據顯示,截至5月,我國并網光伏裝機容量已超過1.4億千瓦,光伏發電在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今年1—5月,我國光伏發電量已達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光伏發電利用率達96%,累計棄光率為4%,同比下降3.5%。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省近年依托資源稟賦,結合省情實際,下大力氣推動光伏產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累積并網光伏裝機790萬千瓦,年累計發電量達113億千瓦時,格爾木、德令哈入選國家能源局“2017年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總建設規模達100萬千瓦,其中“格爾木領跑者基地”項目最低指標電價僅為0.31元/千瓦時,低于燃煤標桿電價,對加速光伏技術進步、價格退坡具有標志性意義。
據國家電投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夏忠介紹,此次與青海省合作是“強音和鳴”,瞄準了青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黃河公司創建了光伏發電聯盟等多個科研平臺,聯合開展全產業鏈科技創新攻關,積極投身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催生了水光互補關鍵技術、光伏發電實證平臺、清潔能源跨區外送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模式。
黃河公司董事長謝小平表示,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多晶硅研發實驗室、新型高效電池研發平臺等,從硅材料一直到發電儲能全套的研究平臺及實驗室,并設立中控室、大數據分析中心等對光伏電站進行遠程監控分析,同時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站點加強研究中心的研發能力,旨在“創新光伏建設管理體系,推進項目高質量發展,占領行業制高點,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目前研發中心正在進行實驗儀器的安裝,年內全面投運。
據了解,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研發、光伏儲能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研究、千萬千瓦級水光風多能互補協調控制研究、高精度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系統研究、北方地區新能源供暖系統研究、集成電路用高純多晶硅材料研發、大型光伏發電園區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及指標評價體系研究。
該中心17家聯合創新實驗室包括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省市共建實驗室、5家國際聯合工作室、6家國內工作室,旨在打造一個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學研用合作、資源共享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突破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促進多能互補發展應用和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提高新能源發電效率,推動實現新能源發電平價上網。
“發展光伏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論壇上表示。他指出,希望青海省爭做推動光伏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勇當光伏平價上網的先行者,敢為光伏創新發展新高地。
數據顯示,截至5月,我國并網光伏裝機容量已超過1.4億千瓦,光伏發電在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今年1—5月,我國光伏發電量已達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光伏發電利用率達96%,累計棄光率為4%,同比下降3.5%。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省近年依托資源稟賦,結合省情實際,下大力氣推動光伏產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累積并網光伏裝機790萬千瓦,年累計發電量達113億千瓦時,格爾木、德令哈入選國家能源局“2017年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總建設規模達100萬千瓦,其中“格爾木領跑者基地”項目最低指標電價僅為0.31元/千瓦時,低于燃煤標桿電價,對加速光伏技術進步、價格退坡具有標志性意義。
據國家電投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夏忠介紹,此次與青海省合作是“強音和鳴”,瞄準了青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黃河公司創建了光伏發電聯盟等多個科研平臺,聯合開展全產業鏈科技創新攻關,積極投身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催生了水光互補關鍵技術、光伏發電實證平臺、清潔能源跨區外送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模式。
黃河公司董事長謝小平表示,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多晶硅研發實驗室、新型高效電池研發平臺等,從硅材料一直到發電儲能全套的研究平臺及實驗室,并設立中控室、大數據分析中心等對光伏電站進行遠程監控分析,同時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站點加強研究中心的研發能力,旨在“創新光伏建設管理體系,推進項目高質量發展,占領行業制高點,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目前研發中心正在進行實驗儀器的安裝,年內全面投運。
據了解,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研發、光伏儲能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研究、千萬千瓦級水光風多能互補協調控制研究、高精度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系統研究、北方地區新能源供暖系統研究、集成電路用高純多晶硅材料研發、大型光伏發電園區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及指標評價體系研究。
該中心17家聯合創新實驗室包括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省市共建實驗室、5家國際聯合工作室、6家國內工作室,旨在打造一個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學研用合作、資源共享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突破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促進多能互補發展應用和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提高新能源發電效率,推動實現新能源發電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