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標尺的裁判不按標準打分、不按規矩出牌,不僅損了企業利益,壞了行業規矩,更傷害了公平與權威的第三方形象。
前有青海叫停,今遇山西廢標。一度風光無限的“光伏領跑者”正在陷入重重迷霧。
公示僅三天,國家能源局便以一紙公文緊急否決了大同二期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的中標結果,給出的原因更令光伏圈一片嘩然:不按標準要求打分、不按評標結果推薦。
打分者違了什么規?推薦時搗了什么鬼?風口浪尖,各方三緘其口。
打分者的角色本應是客觀、公正的第三方,應該符合“嚴格規范、公平公正、專業統籌”的原則。國家能源局委托的技術管理機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組織成立專家組和復核組,職責之一便是配合公示階段的答疑。手握標尺的裁判不按標準打分、不按規矩出牌,不僅損了企業利益,壞了行業規矩,更傷害了公平與權威的第三方形象。
另一方面,當打分結束、優選完成,由大同市政府組建的光伏基地領導組本應按照評優結果推薦入選企業,然而評優結果和最終公示卻有了兩套名單。是誰篡改了評標結果?或者說是誰在允許這樣的篡改?個中原委,地方政府難辭其咎,一句“不知道、不參與”更顯其尸位素餐。對上,國家能源局得到的是與評標結果截然不同的公示名單;對下,申報企業對于為何落選、差距何在全然不知。本該上傳下達,實為欺上瞞下;本應明確擔責,實則回避推諉。
縱觀青海、山西,“政策嚴、操作嚴、紀律嚴、執行嚴、要求嚴”,“徹底杜絕外界關于申報情況猜疑”的要求言猶在耳,如此“暗箱操作”不免讓人詫異。為何“光伏領跑者”一再節外生枝?格爾木、德令哈土地政策模糊不清,大同二期推薦企業隨意更改,地方政府在“光伏領跑者”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無論是土地使用,還是推薦企業,相關的政策和流程都已明確寫入當地工作方案,地方政府需要做的是將政策落實、按規矩辦事。
早在2015年“光伏領跑者計劃”推出時,“競爭性比選機制”就已經成為“領跑”的關鍵詞。所謂“競爭比選”,必有優勝劣汰。部分地方政府考慮到經濟增長壓力、招商引資任務,希望有更多勝出的“優者”,希望有更加豐厚的收入,為此鋌而走險竟至領跑者“跑偏”。殊不知,這是將自己的“小算盤”打在了市場經濟的“大規律”上。
“小動作”必不可忍,“大趨勢”也不容忽視。不可否認,“光伏領跑者”計劃推行至今,新技術有了“演武場”,新產品有了“試驗田”,組件轉化效率節節攀升、上網電價持續走低。
然而,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持續加速,政府在光伏開發中的定位也應重新審視。面向2020年光伏發電用電側平價上網的目標,市場自發的調節機制將以“領跑者”帶動“跟隨者”,以點帶面,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成本下降。
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在征地、環保等關鍵環節把好關口,發揮好監管職能外,將更多的空間出讓給市場充分優選,或許才更加適合行業的發展現狀,而不是相反。
前有青海叫停,今遇山西廢標。一度風光無限的“光伏領跑者”正在陷入重重迷霧。
公示僅三天,國家能源局便以一紙公文緊急否決了大同二期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的中標結果,給出的原因更令光伏圈一片嘩然:不按標準要求打分、不按評標結果推薦。
打分者違了什么規?推薦時搗了什么鬼?風口浪尖,各方三緘其口。
打分者的角色本應是客觀、公正的第三方,應該符合“嚴格規范、公平公正、專業統籌”的原則。國家能源局委托的技術管理機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組織成立專家組和復核組,職責之一便是配合公示階段的答疑。手握標尺的裁判不按標準打分、不按規矩出牌,不僅損了企業利益,壞了行業規矩,更傷害了公平與權威的第三方形象。
另一方面,當打分結束、優選完成,由大同市政府組建的光伏基地領導組本應按照評優結果推薦入選企業,然而評優結果和最終公示卻有了兩套名單。是誰篡改了評標結果?或者說是誰在允許這樣的篡改?個中原委,地方政府難辭其咎,一句“不知道、不參與”更顯其尸位素餐。對上,國家能源局得到的是與評標結果截然不同的公示名單;對下,申報企業對于為何落選、差距何在全然不知。本該上傳下達,實為欺上瞞下;本應明確擔責,實則回避推諉。
縱觀青海、山西,“政策嚴、操作嚴、紀律嚴、執行嚴、要求嚴”,“徹底杜絕外界關于申報情況猜疑”的要求言猶在耳,如此“暗箱操作”不免讓人詫異。為何“光伏領跑者”一再節外生枝?格爾木、德令哈土地政策模糊不清,大同二期推薦企業隨意更改,地方政府在“光伏領跑者”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無論是土地使用,還是推薦企業,相關的政策和流程都已明確寫入當地工作方案,地方政府需要做的是將政策落實、按規矩辦事。
早在2015年“光伏領跑者計劃”推出時,“競爭性比選機制”就已經成為“領跑”的關鍵詞。所謂“競爭比選”,必有優勝劣汰。部分地方政府考慮到經濟增長壓力、招商引資任務,希望有更多勝出的“優者”,希望有更加豐厚的收入,為此鋌而走險竟至領跑者“跑偏”。殊不知,這是將自己的“小算盤”打在了市場經濟的“大規律”上。
“小動作”必不可忍,“大趨勢”也不容忽視。不可否認,“光伏領跑者”計劃推行至今,新技術有了“演武場”,新產品有了“試驗田”,組件轉化效率節節攀升、上網電價持續走低。
然而,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持續加速,政府在光伏開發中的定位也應重新審視。面向2020年光伏發電用電側平價上網的目標,市場自發的調節機制將以“領跑者”帶動“跟隨者”,以點帶面,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成本下降。
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在征地、環保等關鍵環節把好關口,發揮好監管職能外,將更多的空間出讓給市場充分優選,或許才更加適合行業的發展現狀,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