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持人:
李俊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發言人:
張征宇(恒基偉業 注2)董事長)
解曉南(尚德電力副總裁)
高元坤(力諾集團 注3)董事長)
楊立友(正泰太陽能科技 注4)總經理)
劉漢元(通威集團 注5)董事長)
林金錫(常州常州亞瑪頓光伏玻璃總經理)
注2)恒基偉業是中國最大的手持式設備組裝廠商。另外還制造太陽能電池手機等太陽能電池應用產品。
注3)力諾集團是一家太陽熱應用設備大企業。在太陽能發電領域,還涉足太陽電池模塊制造以及發電站建設等業務。
注4)正泰太陽能科技(Astronergy)引進了瑞康太陽能(Oelikon Solar)的一攬子設備,正在積極進軍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領域。
注5)通威集團是永祥多晶硅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多晶硅制造之外,業務領域還擴展到了建材一體型太陽能電池相關輔材以及發電站建設等領域。
![]() |
高峰論壇現場。左起依次為主持人李俊峰及發言人張征宇、解曉南、高元坤、楊立友、劉漢元、林金錫。 |
業界希望政府提供補貼
會議先由李俊峰以主持人身份提出問題。他首先介紹了現狀。
“2009年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狀況要遠遠好于預測,太陽能電池單元生產增長了50~60%,全球設置量超過7GW。風力發電也大幅增長。比如,中國的統計數據(不完全)為1100萬~1200萬KW(11G~12GW),全球增長了10~15%(美國與2008年持平或減少5%,歐洲比上年減少10%)”。
接著,他指出了今后產業的重點:“各企業必須密切關注目前全球在CO2減排方面的動向”,同時還對份額不斷擴大的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受到海外傾銷訴訟的危險發出了警告。
“對于太陽能電池的反傾銷,今后企業要更加注意。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曾舉行以‘消除針對性貿易壁壘,擴大未來市場’為主題的論壇。雖然中國企業在這方面一直都很謹慎,但最近所有中國企業的價格確實低得有些令人吃驚,如果2009年中國的份額占到了全球的60%,那么今后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
在李俊峰提出問題后,發言者紛紛談到了政府要對太陽能電池產業給予補貼。其內容如下。
●政府對太陽能電池產業提供支持應該并不難。比如,對FIT的實施以及技術研發給予援助,尤其對民營企業而言,這種扶持更為重要。目前民營企業雖然在太陽能電池產業中擁有較大份額,但各企業自行投資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各省及地方政府去年也的確進行了多種有益的援助,但我們希望能夠加大對民營企的扶持,在資金支持、市場開拓及研究開發方面給予更多援助。(張征宇)
●江蘇省根據“相關推進意見”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實施了“并網項目”。江蘇省的政策對于其他地方政府也有借鑒意義。我想,在中國,資金不足或者成本較高并不是阻礙市場發展的真正原因。目前中國擁有資金能力,而且成本也不是問題。比如說,即使成本降至0.5元/kWh以下,但仍然遵循以政府為主導的方法,也無法自由地并入電網。最重要的是理念,并根據情況展開不同的應用(比如在無電力地區的應用)。另外,還應該鼓勵在條件良好的地區(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等)使用太陽能電池。而且還要鼓勵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使用。(解曉南)
●市場能否形成關鍵在于政府和體制,而且還要解決技術和成本問題。政府應該對技術、設備及硅材料的研發等給予援助。這樣才能使下游產業更具競爭力。(高元坤)
●國家需要對多晶硅行業持續提供扶持政策。說得更實際一些的話,中國相關業者雖進行了長達50~60年的多晶硅研發,但最近3~5年才終于解決量產問題。而且,從生產能力來看,估計目前仍顯不足。我個人對該行業充滿了自豪。我想,這一關系到產業應用發展的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應該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后憑借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規模的擴大,成本將從1.5元/kWh降至1元/kWh、0.6~0.7元/kWh,甚至是0元。(劉漢元)
●浙江省一直重視新能源的發展,至今仍在不斷推出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援助。我為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去年幾年的發展感到光榮。由于太陽能電池產業是對成本頗為敏感的產業,因此進一步提高附加值是十分重要的。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正在接近現有能源的趨勢已日漸明顯。(?立友氏)
●“各企業是否有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