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籌劃多年但一直推進緩慢的洲際互聯TuNur光熱發電項目近日又獲新進展,該項目有望獲得8.73歐分/kWh(10.5美分/kWh)的電力價格并于2019年底前展開一期工程的建設工作。
據CSPPLAZA此前報道,2017年8月份該項目開發商英國NurEnergie公司向突尼斯政府提出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建設總裝機規模4.5GW左右大型光熱電站的申請。按照規劃,該項目將設三條輸電路徑,分別連接馬耳他(裝機500MW,分兩期建設)、意大利(總裝機2GW)和法國(總裝機超2GW)。
圖:TuNur光熱發電項目規劃輸電路徑
據悉,該項目將建在突尼斯西南部Kébili省的RéjimMaâtoug附近。項目全面建成后,其占地面積將會是曼哈頓(美國紐約轄區和中心區)的三倍。目前,TuNur公司已決定從當地部落租用土地來解決土地問題。
TuNur首席運營官DanielRich表示,“當前,我們工作的重點是落實該項目在突尼斯以及歐洲地區所有的許可和授權。就項目目前的推進情況來看,我相信,我們能在2019年年底之前進入融資收尾階段,并展開一期工程的建設工作,預計項目投入商業化運營前需要耗費兩年半到三年左右的建設期。”
該項目如果能夠成功實施,其生產的電力將通過地下電纜輸送到意大利、馬耳他和法國,為歐洲200萬個家庭提供零碳、可替代的基荷電力。屆時該項目將成為撒哈拉地區太陽能發展、歐洲綠色能源目標發展乃至光熱發電領域的重要一步。
Rich表示:“TuNur項目是一個大型的太陽能電力出口項目,其將實現撒哈拉沙漠上生產的太陽能電力與歐洲專用的輸電網的結合。”
事實上,上述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及,但到目前為止其還未能落實。那么,TuNur光熱項目有何特別之處呢?
解決清潔基荷電力缺乏的問題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良好,發電量呈逐年攀升態勢,2016年歐盟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新增裝機量的86%,但同時如何提供穩定可靠的基荷電力來彌補光伏與風電間歇性的弱點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對此,BenjaminMatek與KarlGawell在論文《TheBenefitsofbaseloadRenewables:AMisunderstoodEnergyTechnology》中寫道:“在決策者決定未來電網的性質之前,應該解決關于電網多樣性的一些基本問題,并重新審視基荷電力的作用。”文中進一步指出,“關于基荷電力的供應,不應只假定一種技術做為最優選擇,相反地,應該考慮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雖然有人主張應更多地依靠核能來解決基荷電力的缺乏問題,但這種想法的實施顯然受到了反核情緒的限制。自日本福島核災難發生之后,德國便承諾停用核電,這導致當地燃煤發電站數量陡增。盡管德國可再生能源事業漸有起色,但在2011年-2015年期間,新增燃煤發電量還是達到了10.7GW。
TuNur的清潔可替代能源必須不但能與傳統形式的燃煤和天然氣等基本負荷能源相抗衡,還要能與配置其他儲能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競爭。得益于歐洲堅定的脫碳決心與交通運輸系統電氣化的勢頭逐漸加強,整個地區對可靠穩定的清潔電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然而,目前歐洲60%的電力依靠進口俄羅斯和中東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而進口可替代能源的情況鮮有發生。
Rich表示,“我們主要會與可進行電存儲的光伏發電或離岸風電、新核電等高輸出或可儲存的低碳發電技術進行較量。”
光熱發電vs光伏發電
據了解,在該項目籌劃初期,TuNur公司并未決定好要采用何種太陽能發電技術。但可以確定的是,配置儲熱系統必不可少,項目建成后除了為歐洲供應可再生能源電力,還會用于其它領域。
Rich表示,光熱發電依靠儲熱介質來儲熱,光伏發電則利用電池儲能,我們一直在考慮,是挑選其中的一種,還是兩者結合?
最終TuNur公司認為,就目前來看,光熱發電提供的儲能方式最為經濟。Rich解釋道:“光熱發電技術儲存的是熱而不是電,如今,儲熱比電池儲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該項目的第一階段是一個裝機250MW的光熱電站,以及一條通過地中海連接馬耳他的輸電路徑。據外媒消息,該項目的電價估計將為8.73歐分/kWh(約合10.5美分/kWh),而當地的光伏發電價格則為7.7歐分/kWh(約合9.2美分/kWh)左右,如此低的電價主要是由于2017年以來中東北非等市場光熱發電成本急劇下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圖:項目效果圖
2017年9月,迪拜水電局DEWA宣布該國Mohammedbin Rashid Al Maktoum太陽能園區第四階段的700MW光熱發電項目的中標電價是6.3歐分/kWh(約合7.3美分/kWh);同年8月,SolarReserve以5.2歐分/KWh(約合6美分/KWh)的最低投標價格中標南澳大利亞150MW光熱發電項目;2016年,SolarReserve還以5.7歐分/kWh(約合6.8美分/KWh)中標智利的一個光熱項目。
隨著成本的下降,光熱發電相比其他可調度能源越來越具有競爭性。Rich對此表示肯定并表示,在突尼斯建造光熱發電項目,就算加上輸電到歐洲所需的成本,最終的競爭優勢也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光熱電站也會給當地帶來許多福利,僅TuNur項目就可提供20,000個工作崗位。“理論上來講,使用光熱發電技術,60%的資本支出應來自當地公司。所以,該項目也有望為突尼斯帶來大量國外直接投資和社會經濟發展機會,并且對當地本土化參與項目開發不設任何限制。”Rich表示。
由于光熱發電所需設備、組件都可在突尼斯本國生產,其提供的投資機會比光伏發電更好。光伏板大多要從國外進口,不在當地生產,因此很難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光熱電站更像是一個基礎設施項目,而光伏電站則更像一個簡化的商品。雖然我們面臨的挑戰很多,但建筑行業已準備多時,蓄勢待發。”Rich補充道。
撒哈拉是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圣地嗎?
多年來,撒哈拉被譽為可再生能源“潛在的圣地”,關于在撒哈拉地區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撒哈拉沙漠是一片干旱而又熾熱的土地,總面積超360萬平方米。理論上而言,僅需在其1.2%的土地上覆蓋太陽能光伏板,其產生的電力便足以供應整個世界。
圖:撒哈拉沙漠
然而,撒哈拉地區的太陽能開發潛力還有待釋放,當前僅有位于摩洛哥的Noor光熱發電項目在持續推進。當然,也有其它因素限制了該地區太陽能資源的開發。例如,動蕩的政局使許多潛在投資者躊躇不前;高昂的運輸成本及太陽能光伏板和電廠維護成本也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長期以來,撒哈拉一直被視為是歐洲地區潛在的能源電池,特別是光熱技術的使用,將使電力供應更加持續。2013年,沙漠科技計劃(Desertec計劃)兩大支持Desertec基金會和Desertec產業行動計劃工業組織(Dii)意見相左,互相指責,最終導致4千億歐元的Desertec計劃流產。
Rich稱,“如果著眼于基礎產業,到目前為止,在撒哈拉部署的能源技術里都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攻克的技術難題,甚至包括運輸業的發展,尤其是潛艇運輸的發展。”但是,TuNur方面堅信,如今,撒哈拉地區太陽能產業騰飛的時機已經到來。
據CSPPLAZA此前報道,2017年8月份該項目開發商英國NurEnergie公司向突尼斯政府提出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建設總裝機規模4.5GW左右大型光熱電站的申請。按照規劃,該項目將設三條輸電路徑,分別連接馬耳他(裝機500MW,分兩期建設)、意大利(總裝機2GW)和法國(總裝機超2GW)。
圖:TuNur光熱發電項目規劃輸電路徑
據悉,該項目將建在突尼斯西南部Kébili省的RéjimMaâtoug附近。項目全面建成后,其占地面積將會是曼哈頓(美國紐約轄區和中心區)的三倍。目前,TuNur公司已決定從當地部落租用土地來解決土地問題。
TuNur首席運營官DanielRich表示,“當前,我們工作的重點是落實該項目在突尼斯以及歐洲地區所有的許可和授權。就項目目前的推進情況來看,我相信,我們能在2019年年底之前進入融資收尾階段,并展開一期工程的建設工作,預計項目投入商業化運營前需要耗費兩年半到三年左右的建設期。”
該項目如果能夠成功實施,其生產的電力將通過地下電纜輸送到意大利、馬耳他和法國,為歐洲200萬個家庭提供零碳、可替代的基荷電力。屆時該項目將成為撒哈拉地區太陽能發展、歐洲綠色能源目標發展乃至光熱發電領域的重要一步。
Rich表示:“TuNur項目是一個大型的太陽能電力出口項目,其將實現撒哈拉沙漠上生產的太陽能電力與歐洲專用的輸電網的結合。”
事實上,上述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及,但到目前為止其還未能落實。那么,TuNur光熱項目有何特別之處呢?
解決清潔基荷電力缺乏的問題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良好,發電量呈逐年攀升態勢,2016年歐盟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新增裝機量的86%,但同時如何提供穩定可靠的基荷電力來彌補光伏與風電間歇性的弱點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對此,BenjaminMatek與KarlGawell在論文《TheBenefitsofbaseloadRenewables:AMisunderstoodEnergyTechnology》中寫道:“在決策者決定未來電網的性質之前,應該解決關于電網多樣性的一些基本問題,并重新審視基荷電力的作用。”文中進一步指出,“關于基荷電力的供應,不應只假定一種技術做為最優選擇,相反地,應該考慮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雖然有人主張應更多地依靠核能來解決基荷電力的缺乏問題,但這種想法的實施顯然受到了反核情緒的限制。自日本福島核災難發生之后,德國便承諾停用核電,這導致當地燃煤發電站數量陡增。盡管德國可再生能源事業漸有起色,但在2011年-2015年期間,新增燃煤發電量還是達到了10.7GW。
TuNur的清潔可替代能源必須不但能與傳統形式的燃煤和天然氣等基本負荷能源相抗衡,還要能與配置其他儲能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競爭。得益于歐洲堅定的脫碳決心與交通運輸系統電氣化的勢頭逐漸加強,整個地區對可靠穩定的清潔電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然而,目前歐洲60%的電力依靠進口俄羅斯和中東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而進口可替代能源的情況鮮有發生。
Rich表示,“我們主要會與可進行電存儲的光伏發電或離岸風電、新核電等高輸出或可儲存的低碳發電技術進行較量。”
光熱發電vs光伏發電
據了解,在該項目籌劃初期,TuNur公司并未決定好要采用何種太陽能發電技術。但可以確定的是,配置儲熱系統必不可少,項目建成后除了為歐洲供應可再生能源電力,還會用于其它領域。
Rich表示,光熱發電依靠儲熱介質來儲熱,光伏發電則利用電池儲能,我們一直在考慮,是挑選其中的一種,還是兩者結合?
最終TuNur公司認為,就目前來看,光熱發電提供的儲能方式最為經濟。Rich解釋道:“光熱發電技術儲存的是熱而不是電,如今,儲熱比電池儲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該項目的第一階段是一個裝機250MW的光熱電站,以及一條通過地中海連接馬耳他的輸電路徑。據外媒消息,該項目的電價估計將為8.73歐分/kWh(約合10.5美分/kWh),而當地的光伏發電價格則為7.7歐分/kWh(約合9.2美分/kWh)左右,如此低的電價主要是由于2017年以來中東北非等市場光熱發電成本急劇下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圖:項目效果圖
2017年9月,迪拜水電局DEWA宣布該國Mohammedbin Rashid Al Maktoum太陽能園區第四階段的700MW光熱發電項目的中標電價是6.3歐分/kWh(約合7.3美分/kWh);同年8月,SolarReserve以5.2歐分/KWh(約合6美分/KWh)的最低投標價格中標南澳大利亞150MW光熱發電項目;2016年,SolarReserve還以5.7歐分/kWh(約合6.8美分/KWh)中標智利的一個光熱項目。
隨著成本的下降,光熱發電相比其他可調度能源越來越具有競爭性。Rich對此表示肯定并表示,在突尼斯建造光熱發電項目,就算加上輸電到歐洲所需的成本,最終的競爭優勢也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光熱電站也會給當地帶來許多福利,僅TuNur項目就可提供20,000個工作崗位。“理論上來講,使用光熱發電技術,60%的資本支出應來自當地公司。所以,該項目也有望為突尼斯帶來大量國外直接投資和社會經濟發展機會,并且對當地本土化參與項目開發不設任何限制。”Rich表示。
由于光熱發電所需設備、組件都可在突尼斯本國生產,其提供的投資機會比光伏發電更好。光伏板大多要從國外進口,不在當地生產,因此很難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光熱電站更像是一個基礎設施項目,而光伏電站則更像一個簡化的商品。雖然我們面臨的挑戰很多,但建筑行業已準備多時,蓄勢待發。”Rich補充道。
撒哈拉是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圣地嗎?
多年來,撒哈拉被譽為可再生能源“潛在的圣地”,關于在撒哈拉地區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撒哈拉沙漠是一片干旱而又熾熱的土地,總面積超360萬平方米。理論上而言,僅需在其1.2%的土地上覆蓋太陽能光伏板,其產生的電力便足以供應整個世界。
圖:撒哈拉沙漠
然而,撒哈拉地區的太陽能開發潛力還有待釋放,當前僅有位于摩洛哥的Noor光熱發電項目在持續推進。當然,也有其它因素限制了該地區太陽能資源的開發。例如,動蕩的政局使許多潛在投資者躊躇不前;高昂的運輸成本及太陽能光伏板和電廠維護成本也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長期以來,撒哈拉一直被視為是歐洲地區潛在的能源電池,特別是光熱技術的使用,將使電力供應更加持續。2013年,沙漠科技計劃(Desertec計劃)兩大支持Desertec基金會和Desertec產業行動計劃工業組織(Dii)意見相左,互相指責,最終導致4千億歐元的Desertec計劃流產。
Rich稱,“如果著眼于基礎產業,到目前為止,在撒哈拉部署的能源技術里都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攻克的技術難題,甚至包括運輸業的發展,尤其是潛艇運輸的發展。”但是,TuNur方面堅信,如今,撒哈拉地區太陽能產業騰飛的時機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