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司: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帶動經濟社會新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電子信息司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部黨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部署,著力推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打造智能信息產業,深化信息技術與傳統領域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項任務,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穩步發展,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有力支撐了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2017年重點工作回顧
(一)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圍繞集成電路、傳感器、新型顯示等產業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瓶頸,協調產業各方協同攻關,構建完善創新體系。繼續推進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加強存儲器、先進邏輯工藝等重大生產力布局,重點支持超算CPU、新型存儲器、5G高頻器件等“彎道超車”和短板領域。積極落實電子信息領域工業強基工程,重點支持高壓直流繼電器、高速光通信器件、超級電容器等核心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建設了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湖北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升級為國家級創新中心,指導上海市建設智能傳感器、集成電路等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新型創新體系。重點領域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全部采用國產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連續蟬聯全球超算500強榜首,3D NAND閃存芯片研發取得重要突破,我國第一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京東方量產。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1—11月集成電路產量1417億塊,同比增長19.4%,預計2017年全行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元。
(二)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打造智能信息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強產業鏈整合,大力發展智能信息產品,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培育新增長點。繼續發揮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的撬動作用,重點支持武漢存儲器、成都京東方等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行業投資穩步增長,1—11月電子信息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27億元,同比增長23.3%。貫徹落實《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支持NB-IoT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聯合開展應用示范,編制發布《2017智能硬件產業白皮書》。支持廣東省開展新數據家庭行動,加快智能電視、量子點電視、激光電視等新產品推廣。指導虛擬現實產業聯盟開展工作,組織行業調研、產業發展論壇,積極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積極推動智能終端產業鏈協同創新,不斷完善產業鏈建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1—11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13.9%,智能手機產量13億臺,占手機比重達到73.9%,智能電視產量占彩電產量的比重達到63%,微型計算機產量2.8億臺,同比增長7.5%。華為、OPPO、小米、vivo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六,全球占比穩步增長,小米、傳音分別在印度、非洲市場表現搶眼。
(三)深化電子信息與傳統領域融合創新,積極推動典型應用示范,以新動能帶動新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需求,以傳統領域典型應用示范為抓手,培育發展融合創新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浙江、北京-河北、重慶、吉林、湖北等“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加快建設步伐,形成典型演示場景。支持開展智慧健康管理類產品研發、應用,聯合民政部、衛計委組織創建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示范街道(鄉鎮)和示范基地,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支持北斗高精度快速定位芯片模塊開發,指導建設網絡輔助北斗/GPS位置服務平臺并實現商用,推動北斗在信息消費、交通、農業、電力、公安等領域應用。研究制定無人機數字身份標識,開展數字身份識別管理、編碼等基礎標準制定工作。研究制定《軍民兩用電子元器件技術等級認定辦法》,建立軍民兩用電子元器件信息平臺,促進電子元器件“民參軍”。積極開展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逐步提升信息技術對智能制造的支撐能力。
(四)完善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瞄準產業發展熱點,推動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通過標準、行業規范條件等綜合施策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研究制定《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支持重點行業發展。發布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第六批)和撤銷光伏規范公告企業名單(第一批),公示擬公告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第二批)。研究制定《電子信息行業“十三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印發《太陽能光伏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加快制定集成電路、傳感器、新型顯示、太陽能光伏等重點領域標準和軍民通用標準。繼續指導舉辦“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大課堂”,加強彩電、手機等行業質量品牌建設。
2018年工作重點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司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根據部黨組的統一安排,以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為中心,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不斷深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化轉型、綠色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信息消費升級,帶動經濟社會新發展。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創新中心建設。針對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智能傳感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建設智能傳感器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打造8英寸共性技術開發平臺,攻克高深寬比加工技術、圓片級鍵合等關鍵技術;加快組建IC先進工藝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攻關5納米及以下工藝共性技術等。指導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落實建設方案,重點建設Ⅲ-Ⅴ族高端光電子芯片、硅光集成芯片、高速光器件測試封裝等產品工藝平臺,攻關400G硅光器件等關鍵技術;加快落實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開展大尺寸印刷、量子點印刷等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樣機開發研制。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推動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部署,繼續組織實施“芯火”創新計劃。
(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光伏、通信等重點領域,引導企業加強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智能制造典型模式,以點帶面,推進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研究制定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智慧工廠)共性、關鍵技術標準和規范,促進智能制造技術成果有效推廣普及。引導部屬機構研究總結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先進經驗,開展行業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編制發布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政策文件。召開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宣貫有關政策文件和行業標準,開展典型經驗交流研討,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形成系統集成商、裝備制造商、科研機構、用戶單位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圍。
(三)推進行業綠色制造。會同相關部委發布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光伏產業智能化升級,鼓勵大數據、NB-IoT等信息技術在光伏領域的融合應用,支持一批行業特色智能光伏試點示范項目,在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形成若干標志性成果,召開智能光伏示范現場會。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實施新型工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應用評價辦法,推動工業園區光伏應用;加大電子信息領域綠色工廠、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等標準研制,引導IC、新型顯示、PCB等領域企業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加強排放治理;推動電子信息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回收的綠色化、生態化。
(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出臺《關于加快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虛擬現實健康安全等關鍵亟需標準,支持建設虛擬現實公共服務平臺,指導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白皮書;支持虛擬現實核心技術突破與產品創新,提升虛擬現實產品成熟度和用戶體驗,推進虛擬現實在重點行業的應用;全力辦好2018年世界VR產業大會。系統評估超高清視頻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提出政策措施建議并上報國務院;研究制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積極協調爭取資源,支持豐富超高清視頻終端產品供給,推動內容建設和行業應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組建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支持北京、廣東等地方產業集聚發展和先行示范,指導廣東舉辦4K產業發展大會。
(五)加強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加強高端芯片、高性能服務器、先進存儲、汽車電子新型架構與計算平臺等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提升“引進來”層次和水平。發揮企業、協會、標準化組織等多方力量,加強國際間技術、標準、專利合作,建立多層次、多渠道溝通機制。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結合海外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通信設備、通信系統、光伏等優勢產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術標準海外推廣應用。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建立健全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擴大自主品牌國際影響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電子信息司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部黨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部署,著力推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打造智能信息產業,深化信息技術與傳統領域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項任務,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穩步發展,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有力支撐了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2017年重點工作回顧
(一)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圍繞集成電路、傳感器、新型顯示等產業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瓶頸,協調產業各方協同攻關,構建完善創新體系。繼續推進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加強存儲器、先進邏輯工藝等重大生產力布局,重點支持超算CPU、新型存儲器、5G高頻器件等“彎道超車”和短板領域。積極落實電子信息領域工業強基工程,重點支持高壓直流繼電器、高速光通信器件、超級電容器等核心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建設了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湖北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升級為國家級創新中心,指導上海市建設智能傳感器、集成電路等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新型創新體系。重點領域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全部采用國產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連續蟬聯全球超算500強榜首,3D NAND閃存芯片研發取得重要突破,我國第一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京東方量產。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1—11月集成電路產量1417億塊,同比增長19.4%,預計2017年全行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元。
(二)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打造智能信息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強產業鏈整合,大力發展智能信息產品,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培育新增長點。繼續發揮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的撬動作用,重點支持武漢存儲器、成都京東方等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行業投資穩步增長,1—11月電子信息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27億元,同比增長23.3%。貫徹落實《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支持NB-IoT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聯合開展應用示范,編制發布《2017智能硬件產業白皮書》。支持廣東省開展新數據家庭行動,加快智能電視、量子點電視、激光電視等新產品推廣。指導虛擬現實產業聯盟開展工作,組織行業調研、產業發展論壇,積極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積極推動智能終端產業鏈協同創新,不斷完善產業鏈建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1—11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13.9%,智能手機產量13億臺,占手機比重達到73.9%,智能電視產量占彩電產量的比重達到63%,微型計算機產量2.8億臺,同比增長7.5%。華為、OPPO、小米、vivo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六,全球占比穩步增長,小米、傳音分別在印度、非洲市場表現搶眼。
(三)深化電子信息與傳統領域融合創新,積極推動典型應用示范,以新動能帶動新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需求,以傳統領域典型應用示范為抓手,培育發展融合創新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浙江、北京-河北、重慶、吉林、湖北等“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加快建設步伐,形成典型演示場景。支持開展智慧健康管理類產品研發、應用,聯合民政部、衛計委組織創建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示范街道(鄉鎮)和示范基地,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支持北斗高精度快速定位芯片模塊開發,指導建設網絡輔助北斗/GPS位置服務平臺并實現商用,推動北斗在信息消費、交通、農業、電力、公安等領域應用。研究制定無人機數字身份標識,開展數字身份識別管理、編碼等基礎標準制定工作。研究制定《軍民兩用電子元器件技術等級認定辦法》,建立軍民兩用電子元器件信息平臺,促進電子元器件“民參軍”。積極開展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逐步提升信息技術對智能制造的支撐能力。
(四)完善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瞄準產業發展熱點,推動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通過標準、行業規范條件等綜合施策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研究制定《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支持重點行業發展。發布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第六批)和撤銷光伏規范公告企業名單(第一批),公示擬公告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第二批)。研究制定《電子信息行業“十三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印發《太陽能光伏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加快制定集成電路、傳感器、新型顯示、太陽能光伏等重點領域標準和軍民通用標準。繼續指導舉辦“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大課堂”,加強彩電、手機等行業質量品牌建設。
2018年工作重點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司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根據部黨組的統一安排,以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為中心,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不斷深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化轉型、綠色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信息消費升級,帶動經濟社會新發展。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創新中心建設。針對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智能傳感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建設智能傳感器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打造8英寸共性技術開發平臺,攻克高深寬比加工技術、圓片級鍵合等關鍵技術;加快組建IC先進工藝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攻關5納米及以下工藝共性技術等。指導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落實建設方案,重點建設Ⅲ-Ⅴ族高端光電子芯片、硅光集成芯片、高速光器件測試封裝等產品工藝平臺,攻關400G硅光器件等關鍵技術;加快落實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開展大尺寸印刷、量子點印刷等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樣機開發研制。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推動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部署,繼續組織實施“芯火”創新計劃。
(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光伏、通信等重點領域,引導企業加強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智能制造典型模式,以點帶面,推進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研究制定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智慧工廠)共性、關鍵技術標準和規范,促進智能制造技術成果有效推廣普及。引導部屬機構研究總結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先進經驗,開展行業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編制發布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政策文件。召開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宣貫有關政策文件和行業標準,開展典型經驗交流研討,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形成系統集成商、裝備制造商、科研機構、用戶單位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圍。
(三)推進行業綠色制造。會同相關部委發布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光伏產業智能化升級,鼓勵大數據、NB-IoT等信息技術在光伏領域的融合應用,支持一批行業特色智能光伏試點示范項目,在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形成若干標志性成果,召開智能光伏示范現場會。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實施新型工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應用評價辦法,推動工業園區光伏應用;加大電子信息領域綠色工廠、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等標準研制,引導IC、新型顯示、PCB等領域企業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加強排放治理;推動電子信息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回收的綠色化、生態化。
(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出臺《關于加快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虛擬現實健康安全等關鍵亟需標準,支持建設虛擬現實公共服務平臺,指導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白皮書;支持虛擬現實核心技術突破與產品創新,提升虛擬現實產品成熟度和用戶體驗,推進虛擬現實在重點行業的應用;全力辦好2018年世界VR產業大會。系統評估超高清視頻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提出政策措施建議并上報國務院;研究制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積極協調爭取資源,支持豐富超高清視頻終端產品供給,推動內容建設和行業應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組建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支持北京、廣東等地方產業集聚發展和先行示范,指導廣東舉辦4K產業發展大會。
(五)加強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加強高端芯片、高性能服務器、先進存儲、汽車電子新型架構與計算平臺等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提升“引進來”層次和水平。發揮企業、協會、標準化組織等多方力量,加強國際間技術、標準、專利合作,建立多層次、多渠道溝通機制。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結合海外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通信設備、通信系統、光伏等優勢產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術標準海外推廣應用。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建立健全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擴大自主品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