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的藍色光伏板,一棟棟綠色的發電站,這就是當前火熱的光伏扶貧電站。它不消耗任何地球資源,只靠光伏板就能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并入電網,把光伏發的電賣給電網,國家還給予光伏補貼。就這樣貧困村就有了產業,每個月或季度都有錢入賬,可以幫助貧困戶和發展村經濟。
這樣一種“造血式”的扶貧方式正在全國轟轟烈烈的進行中,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赤土畬族鄉鄉政府辦公樓樓頂的光伏板,被老百姓稱為“公家屋頂上的私人電站”。
村民致富,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資金和資源的問題,特別是沒有自家屋頂的老百姓,既然光伏發電那么好,可是怎么建設呢?
南康區赤土畬族鄉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無償分享鄉政府、村委會、學校和敬老院的屋頂空間,把這些閑置的公家屋頂,變成屋頂光伏發電站,產生的收益分配給貧困戶,成為了村里最可靠的財富產業。
2016年9月,政府辦公樓主樓和三個配樓的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施共計1815平方米,當月全部建成,當月并網發電。根據貧困程度、意愿強弱確定納入對象的原則,鄉里將建成的政府機關屋頂光伏發電設施分配給了55戶貧困戶,獲得廣泛好評。
光伏發電屬于一次性投入,長達25年的長期收入,國家補貼都20年。面對初始投資較大的光伏發電,對于很多貧困戶來說,要置辦這樣的項目,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為此很多地方和銀行都出臺相應的光伏貸政策,來幫助想建設光伏發電,資金短缺的老百姓。
南康區赤土畬族鄉就與銀行合作,推出了針對貧困戶的“光伏貸”政策。納入幫扶對象的貧困戶,每戶可享受政府一次性補助5000元,并向銀行申請2.8萬元貸款,每戶可在公共屋頂安裝一組5千瓦功率的光伏發電站。銀行貸款期限是10年,前5年由政府貼息,第6年開始由農戶還息,前3年不還本金,收益直接歸貧困戶,第4年開始還本金,還本還息均從光伏發電的收益中直接扣除。
據了解,該鄉至今共在公共屋頂為154戶貧困戶安裝了光伏發電設施,同時帶動了更多有條件在自家屋頂安裝的農戶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截至目前,全鄉共完成“光伏貸”面簽1439戶,其中987戶已經通過銀行審批放款,已安裝好的有726戶,還有261戶正在施工中。
利國利民的光伏發電,無污染無排放無輻射無噪音,非常適合安裝上屋頂上安裝。光伏扶貧國家支持的政策,在地方上落地生根。光伏扶貧就是民間的光伏科普課,老百姓在接觸中,深刻認識到了光伏發電的好處。
光伏扶貧,老百姓脫貧致富了,村鎮有了發展的產業,也留住了綠色青山。這樣好的光伏發電,怎能不受老百姓點贊?
素材來源:南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