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祁連山腳下的風裹挾著細沙掠過地平線,金色的朝陽緩緩升起,照亮了一片綿延數公里的深藍色“海洋”:
38萬塊單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在戈壁灘上整齊排列,源源不斷地將陽光轉化為清潔電能。
這是坐落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陸泰200MW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超4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1.5萬噸、二氧化硫1.2萬噸。
自2022年10月并網以來,正泰智維專業運維團隊就入駐于此,在雪山與荒漠之間,守護電站安全。
憑借卓越的運營表現,阿克塞陸泰光伏電站在2024年榮獲中電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頒發的“5A級光伏電站”認證,成為行業標桿。
中電聯5A級認證是國內電站運維領域的權威評級。
中電聯圍繞光伏發電場站電量指標、能效指標、可靠性指標,從多個維度對電站綜合管理水平進行嚴苛考核,按照區域競賽法取總評分前列的光伏項目授予5A榮譽。
獲得中電5A級光伏電站認證,標志著該電站在生產運行、運維管理等多方面均處于國內頂尖水平。
專業護航,抵御風沙侵蝕
酒泉是全球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12級陣風、每年數十次沙塵暴、年均40度的溫差也讓電站運維人員面臨 “極限考驗”。
西北嚴酷的自然環境未讓正泰智維運維團隊卻步,他們積極研發強風防護技術,通過加深樁基、增設斜撐,使支架能承受12級陣風沖擊;并采用高強度、耐磨損的防沙套包裹電纜,有效提高其抗磨損性能,避免風沙侵蝕。
每當主控室的警報響起,電站會第一時間啟動風沙預警方案,運維人員連夜對電站開展全面巡視檢查:從檢查設備的引線擺動情況到排查電站外安全隱患,全面守護電站安全。
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遍地石亂走。粗硬的砂礫被狂風裹挾而至,不僅會遮擋光伏板,還會磨損組件。
“20克積灰就能讓發電效率降低15%。”站長郭工深知積灰治理的重要性。
為降低積灰對發電量的影響,運維團隊不斷優化清洗策略,引入高壓水槍和自動化清洗水車,配合氣象數據動態調整清洗頻次,提高清洗效率。清洗過程中,技術人員實時監測清洗前后發電效率變化,確保每一次清洗都能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
與風沙賽跑,運維人員用實際行動踐行“度電必爭”的責任與擔當。
智能科技,賦能電站運維
在風沙掌管的廣袤戈壁上,無人機和智維云平臺充當了運維團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攜帶紅外攝像頭與可見光雙光相機的無人機從機巢起飛,能夠在光伏板面中精確地進行路徑規劃、航向控制,在空中采集光伏組件紅外與可見光圖片,并進行圖片回傳與缺陷識別。
正泰智維自主開發的無人機圖像識別算法,能夠針對條狀、絮狀熱斑等多種組件缺陷實現精準檢測與定位,組件缺陷檢測準確率可達97%以上。
主控室內,正泰智能運維云平臺大屏實時呈現設備的運行情況,電站健康度、設備告警等核心信息一目了然。
根據無人機歷次巡檢數據,結合正泰智能運維云平臺的智能分析,電站運維人員能夠全面了解設備運行狀態,并對易出現故障的區域及故障周期進行有效預測,為電站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持。
通過智能化運維手段,阿克塞陸泰光伏電站實現了從傳統運維到智能運維的跨越,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體系,為光伏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綠色經濟,振興隴原大地
作為甘肅省“十四五”時期首批風光電項目之一,阿克塞陸泰光伏電站不僅讓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藍海”,更激活了隴原大地的綠色經濟血脈。
項目建設及運營階段累計吸納當地大量農牧民參與施工,直接帶動就業增收;電站投產后,年產值穩定達8600萬元,成為阿克塞縣新能源產業的核心支柱,有效提升區域工業產值,助力鄉村振興與生態經濟協同發展。
每年春夏,祁連山冰川開始消融,湛藍的光伏板下悄然有了些許綠意。
運維人員脫下了厚重的冬裝,手持紅外熱成像儀,在陣列間來回排查,用科技與堅守書寫甘肅綠色能源新篇章。